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职业教育
第四节 职业教育1980年,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场第二中学开办了两个职业班,学生85名。 1981年3月,进一步改第二中学为职业中学,附设初中班,当年招生193名。同年从全场各单位抽调有实际工作能力有一定技术水平的13名专业人员牙口大学生到学校任教。职业中学开设机务、农学、财会、畜牧、林业、缝纫、土...
第五节 职工教育
第五节 职工教育1958年冬,萝北县在肇兴召开扫盲现场会议后,分场成立扫盲办公室,由场长兼办公室主任。各生产队成立了扫盲领导小组,支部书记任组长。业务工作由文教助理和职工教员负责。扫盲教育普遍推广“课堂教学与环境烘染”的先进经验。口门上贴有“门”字,窗户贴有“窗”字,是什么工具就贴上了什么工具的名称...
第六节 幼儿教育
第六节 幼儿教育一、幼儿园 1979年春,成立场直幼儿园,属农场办公室领导。幼儿园房舍400平方米。附设幼儿食堂,设园长、副园长,及经过培训的幼儿教师4名。 1980年,入园儿童205名,1981年210名,1982年215名,1983年210名,1984年173名。工作人员发展到22名。全园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医疗、卫生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9年初,八、九分场同时成立卫生所,业务领导归萝北县卫生科。八分场卫生所所长董友恩;医护人员5名。九分场卫生所所长冯振祥,支书初钊泮,医护人员7名。 1963年成立职工医院。院长马绍恩。党支部书记孟奇禹。副院长董友恩、副支部书记初钊泮。 1969年职工医院改...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建场初期,分场卫生所只能治疗一般小伤、小病;多数患者还需送萝北县医院或东北农垦总局医院诊治。 1961年九分场卫士所由所长冯振祥主持,在无设备、无手术室、没有无影灯的情况下,成功地做了第一例急性阑尾炎手术和子宫外妊娠破裂手术,术后一周痊愈。 1963年建立职工医院,购进30毫安X...
第三节 卫生人员的培训
第三节 卫生人员的培训1969年十一团组建以后,每个连队都配有卫生人员1—3名。这些人缺乏卫生知识,未经系统训练就直接参加工作。为了提高医护人员水平,采取了多种办法。一是以骨干带一般,边学习、边工作。二是剖析病例,在疾病流行季节,针对病情,把卫生员集中起来进行讲解。三是举办短期培训班。1969年至1...
第四节 地方病与多发病
第四节 地方病与多发病麻疹:1963年至1964年发病率最高,死亡幼儿50多名。1976年至1984年仅发生一例。 流行性出血热:1969年发生一例,送兵团医院治疗。1971年出血热流行,加工厂厂长张云富死亡。1976年至1984年共发病53例,死2人,1985年发病30例,无死亡。 肝炎、痢疾...
第五节 疾病普查
第五节 疾病普查一、结核病 1979年10月结核病普查小组5人,携带X光机深入生产队,历时76天,普查15,551人,占人口总数的76.5%。发现结核病患者59人。经过治疗,1980年复查有46人病情好转。其余患者继续治疗。1981年再次复查全部好转,但又发现新发病者13人,1982年再次发现...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六节 计划生育1960年开始宣传计划生育。1964年少数党团员和干部带头行动。有6名男同志在萝北医院做了结扎,对群众影响很大。但大多数群众采用药物避孕,做绝育手术的较少。 1970年,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妇产科设有专职医生负责妇幼保健,做绝育手术的人逐渐增多,女扎多于男扎。 1973年,计...
第七节 妇幼保健
第七节 妇幼保健建场后的十多年间,妇幼保健工作基本上是个空白点。从1970年开始,才由儿科医生、妇科医生兼职与计划生育部门协作,组成妇幼保健组,开始工作,但效果甚微。 1984年,设专职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对全场幼儿和妇女进行普查,初步弄清0至3岁儿童总数为1655人。体检人数433人,体检率26%...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八节 爱国卫生运动建场初期,土产任务紧,条件差、没有很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流行病、传染病时有发生。 1963年以后,虽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但由于组织不落实,一阵紧一阵松,效果甚微。 1973年团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各生产队成立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爱国卫生运动工作。1975年在十...
第一节 建场前概况
第七编 社会第一章 荒原史话第一节 建场前概况军川,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之间,俗称“黑河沿子”或“松江叉子”。1858年和1860年,沙皇俄国侵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大惨案。从那以后,军川从祖国的腹地被推到边境线上。 军川这个地区,据史料考证...
第二节 抗联故事
第二节 抗联故事一、收编“中侠” 抗日初期,在军川这块土地上驻扎着一支“抗联”队伍。领导人刘振声,有感于东北的沦陷,起代号“中侠”,意寓中国的大侠。 这支队伍原是“山林队”。成员多是伐木和淘金的工人,为饥寒所迫,揭竿而起,聚集山林。他们又有着强烈的爱国心,除了劫富济贫,还专门和日本侵略军作对。1...
一、军川
第二章 地名小考一、军川军川,原为萝北农场第九分场所在地地名。当年农场初建,虽有九分场之称谓,但广大创业者认为还是应该有个地名好。1959年,根据分场位于松(花江)黑(龙江)平原,土地辽阔,一马平川的这一特点,曾取名“松川”。适逢日本国内发生“松川事件”,萝北县公安局同志建议把名改一改。后农垦报记者...
二、许家馆子
二、许家馆子许家馆子位于13队东南,16队西北偏西方向。1974年尚留有残垣断壁和枯井,并在此挖出过大烟、脚镣、手铐等遗物,如今已成耕地,旧迹不复存。 据伪满地图所示,许家馆子在当时乃绥滨、富锦、萝北商贾行人来往必经之地。1914年(民国三年)被宾县一姓许的山东人看中这块地方,翌年,举家十余口搬迁...
«
1
2
...
6875
6876
6877
6878
6879
6880
688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