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一、在另一个战场
第九编 附录第一章 回忆录一、在另一个战场菲加 战士们在另一个战场上,时间不过短短一年,可是,他们竟在严霜冰雪万古荒原的白纸上,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创出了惊人的奇迹:一人一年为国家生产粮食九万四千多斤,创造了我国农业史上打粮的最高纪录。现在,又在鼓足更大的干劲,向更高峰挺进...
二、踏上新的征途
二、踏上新的征途黄光武 1958年4月27日上午,天上还下着蒙蒙的小雨,我们120名志愿军集体转业的士兵,怀着开垦建设北大荒的雄心壮志,不顾道路泥泞,顶风冒雨,从萝北农场场部(现名山农场八队)步行40多里,来到萝农第二生产队。这个队规模不大,仅有职工80多名,4台拖拉机,7幢草房,还有几个地窝棚和...
三、老兵日记(片断)
三、老兵日记(片断)刘少匆 1958年5月20日 多么焦急的等待,多么漫长的旅途!从西南的山城出发,来到这黑龙江畔的荒原,眼前展现过好多变化呵,经历了无数的“第一次”!今天,在这片大草原上,我们终于举起斧头砍刀,披荆斩棘,“向地球开战”! 扛了一天木料,是为了在这荒凉的草原上,修建落脚之所——...
四、垦荒秩事
四、垦荒秩事(一)“水晶宫” 垦荒战士在荒原上白手起家,刚到边境小村时,住“老乡”的苞米楼,进入工地后,住帐蓬、地窨子、小马架,而最令人难忘的是垦荒者称为“水晶宫”的住房。 “水晶宫”有两种。一种是“长期性”建筑。这是一种抢在大冻之前盖的正式住房,当时工具很少,一个队只有一两把泥抹子和瓦刀。大家...
五、初到“北大荒”
五、初到“北大荒”王志德 1959年6月,我们从山东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告别了生育我们的故乡——沂蒙山区,来到“北大荒”。我们大多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年龄最大的也只有二十四岁。从关里到关外,一切都觉得不习惯,一切又觉得那样新鲜。 到农场后,心还没安定下来就赶上麦收。当时收割机...
六、伐木散记
六、伐木散记朱树先 (一) 真没想到,我们第一次执行伐木任务,遇到的麻烦竟是中苏国土之争。 天刚蒙蒙亮,帐蓬里就响起了嚓嚓的锉锯声和霍霍的磨斧声。吃完早饭,同志们习惯地穿好军装,戴上防蚊帽,斧锯全身披挂,一个个象是古战场上出征的勇士。在大尉孙队长的率领下,我们来到黑龙江边乘小船划向江心岛。顷刻...
七、王震在军川
七、王震在军川志坚 在军队时,王震将军是我们尊敬的指挥员,他的威名,使敌寇闻风丧胆;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作为农垦部长,又领导我们在另一个战场,向荒凉贫困展开斗争。 军川农场是在王震部长亲自指挥和关怀下组建和成长起来的,王部长在1959年和1962年曾两次来军川,并多次对军川的工作予以宝贵的指示。军...
八、把天灾踩在脚下
八、把天灾踩在脚下陈志群 “……归总一句话,今年,在党委正确的领导下,我们把天灾踩在了脚下!” 这是生产红旗手郑全泽在场群英大会上发言的结束语,说得真好,很确切。他不仅道出了我场职工在1960年与自然灾害搏斗的伟大气魄,同时也说出了1960年我场农业生产的特点。 可不是吗,1960年,自然灾害...
九、进北京
九、进北京胡长荣 1959年,是国营萝北农场第九分场组建后的第二年,全场复转军人、山东支边青年、垦荒队员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夺得了一个奉收年。平均每个农业工人为国家生产粮豆十万斤。产量最高的第一生产队,每个农业工人竟达到了十四万多斤。这在农业史上是个奇迹。南泥湾的垦荒英雄、老红军、总场党委书记刘海...
十、赞美垦荒者
十、赞美垦荒者陶端 我要唱一支歌,赞美那些勇敢辛勤的垦荒者。 在我们的眼前,红色的、绿色的、还有灰褐色的拖拉机,一台接一台威武的奔驰而过。隆隆隆,哗哗哗,吱吱吱,马达的吼声,农具的滚动声、切土声,这是垦荒者给这沉睡了不知多少年的土地演奏动人的“翻身曲”。藏在野草和枝叶下面的黑土,在这悠扬的曲声中...
十一、一个抗联战士的信
十一、一个抗联战士的信军川农场场史办公室负责同志: 来信已收到,敬悉。 我抗日时期,在萝北县境活动的不多,在绥滨县内活动的时间较长,所以写贵场史料不可能写多,很难满足要求。无论如何,也别辜负同志们的希望,那怕用点滴呢也好。 光复后,我没去萝北县,听到有的同志讲,蒲鸭河水已干,在那已办起了农场,...
十二、红灯(两章)
十二、红灯(两章)苏金星 夜话 今年的春播又是军川领先,为了实地去看看,二十一号我们乘车东行,车越往东驰,气温越低。山凹里、洼地上,还留有片片残雪,车轮辗过,冻土“吱吱”作响。在这冰冻的土地上,怎能播种呢?我心里不由地划了个问号。 到达场部,天已经黑了,管理员热情地给我们指定一间房子,说你们暂...
十三、铁流滚滚
十三、铁流滚滚袁建达 沿着滔滔的黑龙江,挨着巍巍的兴安岭,庆祝游行的群众队伍,犹如一条条滚滚的钢铁洪流,朝着团党委所在地,朝着灯火辉煌的远方,向前、向前…… 雄壮有力的《国际歌》声,把黑龙江唱沸了!振奋激昂的口号声把兴安岭震醒了!边疆儿女听到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篡党夺权罪恶阴谋的胜利...
十四、“反革命集团”案实录
十四、“反革命集团”案实录1966年10月东北农垦总局社教分团到军川农场开展“四清”运动。派出所向社教团介绍敌情时说:“良种站长孔斌是国民党军官,反革命分子生天武有反,革命集团活动迹象”。工作队进点后,又有群众反映生天武长子土龙与团支书、五好职工张安臣在试验班工作期间曾进行过插门密谈,行动可疑。“社...
十四、“反革命集团”案实录
第二章诗歌、论文十四、“反革命集团”案实录诗歌 一、沁园春(军川) 赵扬 沃野千里, 群英云集, 建设疆边, 任漫天风雪, 四无人烟。 披荆斩棘, 奋勇当先。 杀敌英雄, 垦荒志士, 大办粮食劲冲天。 驾铁牛, 向地球开战, 首夺丰年。 而今阡陌相连, 变万古荒原成...
«
1
2
...
6877
6878
6879
6880
6881
6882
688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