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历年党组织状况
第三节 历年党组织状况建场十五年来,体制更改频繁,人员变动较多,故党员和党组织状况的变化也比较大,现列表如下:
第一节 工会 妇女
第三章 工会、共青团、妇女第一节 工会 妇女一、机构沿革 1979年初汤原农场恢复了工会组织。场党委责成原六十三团副参谋长邵维新负责筹建工会,赴哈尔滨参加省工会五届代表大会。回场后成立工会筹备小组,登记老会员,吸收新会员,配备工会干部。邵维新任工会主席,郭芳任副主席,全场计有会员2500人,...
第二节 共青团
第二节 共青团一、概况 1970年组建炮团时,各营、连建立党组织的同时建立了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的工作由政治处组织股负责。 1974年6月12日,召开六十三团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第六十三团委员会。兵团改制后,场党委下设团委,负责处理团的日常工作。 二、历届团代会 第一届团代会...
第一节 公安
第四章 公安、司法第一节 公安一、机构沿革 1970年至1975年兵团初期,未设公安机构,团政治处设保卫股,由段玉藩任股长,任景芳任副股长。1976年至1978年由嵇世和、任景芳负责公安工作。1978年成立公安分局,苏宝林任副局长,1981年石正岵任公安分局副局长,1982年丁建军为公安局副局...
第二节 司 法
第二节 司 法一、机构沿革 兵团时期,不设司法机构,改制为农场后,恢复了公、检、法机构。国家陆续颁布各种法律、法令、社会主义法制得到逐步加强。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20条规定和上级指示,1977年1月正式设立人民法庭(汤原农场人民法庭),属汤原县人民法院领导。 场法庭负责审理全场的民事案件...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六编 文化第一章 教育第一节 发展概况1970年建团之初,限于校舍,师资和适龄儿童数量少,全团仅有1—6年级学生27名,未成立学校,亦未设置文教专业管理机构。文教业务由团政治处宣传股兼管,设一名专职文教干事。学生就读于十七团小学校。为资助十七团小学,选派本团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城市知青,参加教...
第二节 教师队伍
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校之初,师资很缺。于是采用以下四种办法:一是从知青中挑选学习成绩较好,文化程度较高的高、初中毕业生任教;二是从外单位调入、三是从十七团留交的职工中挑选曾担任过教师的职工或解放前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人,多数都是有些政治历史问题不予信用而从事劳动生产,现在为解决燃眉之急,经过认真考...
第三节 职业教育
第三节 职业教育1982年8月遵照上级指示,根据本场工农业发展的需要,也为了适应初中毕业学生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弱等情况,创办职业高中。招收历届和应届初中毕业学生。分农机、农学、畜牧三个学科。当年设四个教学班,学生150人,教职员工10人,其中教师5人。1983年招生240人,设8个教学班...
第四节 职工培训
第四节 职工培训职工培训工作建场初期就开始了。当时培训以政治教育为主,科学技术为辅。1978年以后,场成立教育委员会,文教科专设一名职工教育干事,利用农闲季节办各种专业培训班。每次办班有50至150余人参加,有效地提高职工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1981年在开展职工队伍的“双补”教育中,全场有千余名青...
第一节 概况
第二章 卫生第一节 概况 一、卫生队 1970年3月按军队团的编制设置卫生队。先在机关大楼,后利用一栋旧营房面积约200平方米。内有12个单间,分别设办公室、药房、药库、门诊部、医疗室、医护人员开始有7人,后增至12人,军医5人(现役)、卫生员7人。队长田庭福、党支部书记高玉基。负责治疗...
第二节 卫生防疫
第二节 卫生防疫建场初期卫生防疫组织不健全,防疫工作由卫生科兼管,配一名兼职防疫员,设备简陋,监测手段落后,只能应付一般的检疫工作。1980年成立防疫站,设站长一人,防疫员2人,购置冰箱、冷藏包等设备,负责全场的食品卫生、计划防疫、学校卫生、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地方病的防治以及细菌培养工作。建立各种...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三节 计划生育本场计划生育办公室是1978年成立的,设干事一人。在此以前,由医院妇产科兼管。1973年至1975年计划生育工作开始主要抓三胎以上的育龄夫妇做绝育手术。1977年转入二胎以上的育龄夫妇做绝育手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79年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暂行规定下达...
第一节 机构
第三章 科技第一节 机构兵团时期,未设专门科技工作机构,由团农机科一名助理员兼管。 1975年6月成立场科学技术委员会。1976年仍由农机科兼管,由邵风桐(助理农机工程师)具体负责科技行政工作。1980年场成立科技办公室,由王奎廷(农艺师),李明善(畜牧技师)负责。1983年,王、李二人相继退休...
第二节 科研站
第二节 科研站场科研站(原称良种站)成立于1972年。设站长、党支部书记各一人,配科技人员5人:农艺师王奎廷负责全面科技工作,兼管水稻试验;技术员魏树仁负责小麦试验工作;技术员赵保华负责大豆实验工作;技术员张韧负责玉米实验工作;技术员杨昶文负责大田技术指导。全站职工85人,分大田、科研两个班。科研...
第三节 科研成果
第三节 科研成果在种子改良方面,从外地引进良种,经过培养繁殖,推广种植,提高产量。在植物保护方面,做到预测、预报、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防治。在培肥地力方面,坚持测土施肥,采取多施农家肥,秸杆还田,合理轮作措施,实现用地、养地,克服过去掠夺性种植的恶习。 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掌握了...
«
1
2
...
7015
7016
7017
7018
7019
7020
702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