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计划管理
第三节 计划管理七十年代初,不重视计划管理,致使企业管理混乱,效益不好,八十年代以后,逐步重视,逐步走向正规,实行严格计划管理,使企业逐步振兴,提高效益。 场计财科设专职计划员,各基层生产单位由统计或会计兼管计划工作,使计划管理工作在全场形成网络。场有长远计划和年度计划,年度计划包括农业、畜牧、...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四节 财务管理建场初期,财务管理供给制,不进行经济核算,造成严重损失浪费。 1973年全面转入生产后,实行两级财务管理。恢复农场后,开始逐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资金实施集中统管,按年度编制生产,建设资金计划,分期分批下拨给各基层单位,尽量压缩流动资金开支,厉行节约。 物资消耗实...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三章 劳动工资第一节 机构沿革1970年组建炮团时,司令部设军务股,主管全团人事、工资等业务。1976年兵团改制,恢复农场建制,撤消司令部和军务股,改设劳动工资科,管理全场人事、工资业务。1984年12月改称为劳动人事科,负责全场职工、干部人事调动及工资等工作。
第二节 职工队伍
第二节 职工队伍汤原农场职工队伍主要由以下五部分人员组成: 1、1970年组建63团时从各师、团调入的人员,其中大部分是知识青年,1971年最多时曾达2,400人。 2、十七团搬迁时留下的人员,有1626人,主要是由原农场组建时期复转官兵及山东支边青年两部分组成。 3、投亲靠友安置落户的就业...
第三节 工 资
第三节 工 资1970—1978年全场实行月薪和日薪。 1979年农牧生产队职工及干部一律实行月薪日计的工资支付办法。场直地区各单位也按月薪日计执行,教员、医务人员实行月薪。 1980——1981年全场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定额管理,定额计分,以分计奖。事业单位仍按月薪执行。 1982年...
第四节 奖励和分配
第四节 奖励和分配1979年开始实行阶段奖和计划奖,办法是农牧单位按本单位定员职工基本工资总额的5%提取阶段奖,由各单位安排使用,不得突破。计划奖是以场年初下达的生产财务计划为依据,年终根据完成计划不同情况按下列比例提取完成计划奖,藉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1、凡完成年度计划主要指标(总产...
第五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
第五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一、劳动保护 农场职工的生、老、病、伤、亡、劳动保护等,国家都有法律性的规定,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劳资部门在场党委的领导下,遵照国家文件规定,对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如:皮大衣、大头鞋、棉胶鞋、棉手套、单胶鞋、线手套、单工作服、毛巾、肥皂等都能按时发放并建立了劳动保护用品发...
第六节 职工调资、升级
第六节 职工调资、升级建场以来,农场进行过7次调资升级,分述如下: 一、1973年11月,根据国务院、兵团《调整部分工人和工作人员工资》的通知,全场调资人数1,225人,其中升两级的126人,从1971年7月1日起增加工资。 二、1977年10月,按升级面40%进行升级,升级人数1,993人。...
第一节 集体经济
第十四章 集体、个体经济第一节 集体经济1972年时曾组织过家属生产队,以种植蔬菜为主,并种其它经济作物或从事劳务,财务上自负盈亏。1981年成立大集体,场设立集体科。1983年在原集体科的基础上成立劳动服务公司,拥有铁牛55轮式拖拉机一台,牛车一辆,耕牛两头,挂面机一台,耕地15垧。参加劳动的...
第二节 个体经济
第二节 个体经济自1981年以来个体经济的发展较为明显,已成为我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新兴力量。活跃了市场,繁荣了经济,为我场职工及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方便,对全民经济起到了辅助作用。据1985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已办理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达51户,计有商业13户,工业 6户,服务业1户,手工业9户,...
第一节 银行
第十五章 驻场机构第一节 银行人民银行汤原县支行驻汤原农场营业所始建于1957年,当时只办理单项储蓄业务。负责人刘广志,营业员2人,年末储蓄余额18,000元。1968年增加信贷会计结算等项业务,营业员增至7名。1982年迁入新建的营业室,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业务量剧增,营业员增达15人。 ...
第二节 邮电
第二节 邮电汤原县邮电局驻汤原农场邮电所建于1958年春,原称汤原车站邮电所,所址在场办公楼前两侧井卫房内,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营业员1人,投递员1人。1959年春迁至农垦局第二医院道东。此后又经三次搬迁,现在商店附近,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 邮电所工作人员,原有2人,后增加到3人,负责汇兑、...
章下序
第五编 政治第一章 行政机构章下序汤原农场的行政机构随着垦区的体制变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自1970年至1976年为兵团时期,二是自1976年以后为国营农场时期。 在兵团时期是按照军队的编制设置机构。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下辖营连和直属队。 初建时为三个营,1970年末又接收依...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
第二章 党的组织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炮团人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沈阳军区炮兵部队抽调的现役干部,共53名,其中党员占90%以上;二是兵团各师团组建的营连和团直属队,配齐基层干部和战士(非现役),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党员。建团开始,共有党员320名。 团设基层党委,有常委7名,刘振元为书记,刘裕国...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1980年元月18日至20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汤原农场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33名(选出134名,一名因工作外出,未出席大会),其中各级干部党员代表84名,占62.7%,工人党员代表37名,占27. 6%,妇女党员代表14名,占10%,科技人员党员代表7名,...
«
1
2
...
7014
7015
7016
7017
7018
7019
702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