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外贸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72年。供销社成立了对外贸易出口公司,下设黄牛收购站。当时出口收购的种类和数量较少,主要是蕨菜和黄牛的收购。黄牛收购主要是解决本市回民的肉食供应。出口商品发运都由市果品公司经营办理。 1976年3月20日,在北山街新建办公室,9月搬迁新址。 1977年10月1...
第二节 出口商品
第二节 出口商品 七台河市地处半山区,山地面积较大,主要出口商品有煤炭、蕨菜、大豆、白瓜籽、皮张和木耳、蘑菇、中药材等。 一、粮油食品类 1984—1985年,收购大豆3800吨,主要销往苏联;1981—1985年,收购活牛319头,主要销往香港;1978—1985年,收购蕨菜319.07吨,...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三节 经营管理 对外经济贸易公司在加强经营管理工作上,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分工的不同,制定了经理、财务、业务员租保管员等各项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商品品种分工负责制。为保证出口商品质量,在生产和收购过程中,由经理带队亲自深入生产单位,宣传和讲解出口商品的意义、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并亲自指导生...
篇下序
第十三篇 粮食篇下序 七台河自1913年(民国2年)开始粮食经营,到1985年末,已有73年的历史。大体经历民国、伪满、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 民国时期。(1913年至1930年)农民将自给有余黄豆、玉米等余粮送往依兰粮栈,换回棉花、布匹、食盐等生活日用品。中东铁路修成后,农民将粮食送往梨树镇俄国...
第一节 机构
第一章 机构队伍第一节 机构 1955年七台河为勃利县所辖第十二区。同年7月,七台河成立粮食收购点(由供销社代收),这是解放后七台河粮食业务的开端。1956年秋季撤区划乡后,七台河十二区共划成七台河乡、茄子河乡,每乡设2名粮食员负责粮食管理工作。 1958年11月,“勃一七”铁路建成通车,在七台...
第二节 队伍
第二节 队伍 1965年七台河特区时期有职工225人(其中:工人190人、干部35人),党员27名、团员22名。工人平均年龄36岁,干部平均年龄37岁。在职工队伍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有6名、占职工总数的2.6%,在工人中技工51名,占26.8%,干部中技术员、会计员7名,占20%,副科级以上4人...
第一节 征购
第二章 粮油收购第一节 征购 七台河市粮食征购工作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购销不平衡时期(1949年至1952年) 各农户按自已的耕地面积征收公粮(农业税交粮顶钱)。粮栈以质论价向农户收购部分商品粮,同时允许农民自由交易。由于没有掌握粮源,出现了私商囤积,投机倒把,贩卖粮食和哄抬粮价的现象。使国家...
第二节 调拨
第二节 调拨 调入与调出:七台河市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新兴煤城。伴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作为保证城乡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粮食生产与供应上,大体经历了产大于销,产销平衡,销大于产的三个历史演变过程。 1965年至1969年,七台河为特区期间,城镇人口6万左右.年粮食征...
第一节 粮仓
第三章 粮油仓储第一节 粮仓 七台河市的粮仓建设是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粮油供应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展的。粮仓建设规模与标准经历了由单项到配套,由人力到机械,由低标准向高标准发展地过程。 1958年至1968年为艰苦创业时期。1958年8月在刘天岗南侧建七台河粮库,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一栋300平...
第二节 粮食保管
第二节 粮食保管 七台河粮库在粮食保管工作中,在组织上实行分工负责制。划分储粮区域,按库房和品种分片包干,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个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中;在方法上,按照便于粮情检查,节约费用,搞好通风,保持清洁,方便搬运的要求。大体进行“两个步聚”,采用“两种办法”。“两个步骤”一是,粮食入库时合理安排...
第一节 生产与销售
第四章 饲料加工第一节 生产与销售 1980年以前,饲料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副产品,麦麸、玉米糠、次面、脐子饼等,无饲料加工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于1980年在七台河粮库东北角新建一所饲料公司,并建一栋150平方米的饲料加工厂,设有检验室、成品库。年单...
第二节 供应与管理
第二节 供应与管理 七台河市的饲料供应与管理在1974年以前由七台河镇粮管所负责,在老红旗街设一饲料店,承担饲料零售供应业务。1974年饲料公司成立后,此项工作走向正规。饲料供应范围:运输部门使用的役畜;种畜场饲养的牛、马、驴(骡);商业部门收购存栏待宰的畜禽等。饲料供应管理实行对工矿、企业、学校...
第一节 管理方式
第五章 粮油价检第一节 管理方式 1958年设七台河粮库后,开始粮油检验业务,主要由粮库化验员以质论价接收粮食入库。1960年由粮油仓储代管,粮库和加工车间的化验室负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饲料生产,熟食加工,仪价粮油等业务的发展,为了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保证质量、价格,在粮食局机关设价检科...
第二节 检验
第二节 检验 七台河市粮油检验可分为粮油加工。粮油接收,食品加工3项。 粮油加工检验在60年代只有一台天平和一台简易烘干箱及“五一”容重器等。主要为制米把关检验。70年代至80年代制油业上马,设备也随之增加,并采取科学仪器检验,提高了纯洁度,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把住了质量关。 粮油入库检验。在...
第三节 价格
第三节 价格 粮食收购业务按国家规定,对农产品曾3次提高了价格,缩小了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增加了农民收入。 1965年,对大豆、玉米、小麦、高粱、谷子、水稻等作物品种在1954年提价幅度比上年提高11.5%的基础上又提高到16.2%。1966年,提价幅度为40%。在此基础上,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生...
«
1
2
...
9003
9004
9005
9006
9007
9008
900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