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管理
第二节 管理 嘉荫县负责交通管理的机构分为两类:一是公路交通管理机构,其职能部门是交通监理站和运输管理站;二是航运管理机构,其职能部门是港航监督站。 一、交通监理站 交通监理站于1974年成立。建站之前,曾有一人负责交通安全工作。监理站初建配备2人。1975年以后,随着社会运输车...
第一节 县邮电机构
第四章 邮电机构第一节 县邮电机构 乌、佛两县设治前,邮政由“卡伦”承担。 乌云县邮政局成立于民国6年5月(1917年)。佛山县在民国19年8月成立邮政代办所,隶属于乌云县邮政局。 伪满统治时期,将邮政局改称·“邮使局”。乌云县邮便局成立于伪满大同2年(1983年)。佛山县在伪...
第二节 各支局、所
第二节 各支局、所 建国后,随着邮电事业的发展,先后在乌拉嘎金矿、嘉荫农场以及各公杜建立了10个支局、所。(见附图)@img6W80083.jpg^JPEG^LINK
第一节 邮递网路
第五章 邮政第一节 邮递网路 民国期间,乌、佛两县的村镇都建在黑龙江边,只有黑龙江一条邮路。自乌云至黑河299公里,朝阳镇至黑河389公里。夏则江航,冬则江行,班期不定,邮政极为迟滞。每年4月至5月上旬,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约有两个多月不通邮。 伪满统治时期,江航通邮一般7无一次...
第二节 邮运工具
第二节 邮运工具 建国前,乌、佛两县邮运工具十分落后,夏季江船邮递,冬季主要靠马爬犁。 建国后,侦着公路运输的发展和邮政业务的增加,邮运工具不断改善。1953年至1959年,主要用马车和爬犁投递。1960年以后陆续改骑自行车。1964年11月以后,干线为汽运委办。1971年省邮局调给南...
第三节 邮政业务
第三节 邮政业务 一、邮政一交换量 建国以后;随着边疆的开发,全县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邮政交换量逐渐增加。(见附图) 1953年全县有人口5367人,1956年6188人。由于人口增加缓慢,所以邮政交换量增长幅度不大。1958年以后,国家有计划地往本县迁入移民,1...
第六章 电信
第六章 电信 民国时期.乌、佛两县邮政局均无电报业务。乌云县发电报要到对岸俄屯依那坚金(今译为音诺育基也卡)排发。 伪满统治时期,佛山县有县城警察本队通各小队及经保安通乌拉嘎金矿采金株式社会的串铃电话,长途电话经乌云县通省会黑河。同时,两县县城都有军用电台。敌伪政权垮台后,电信设备毁坏...
第一节 电话
第一节 电话 一、市内电话 1953年,邮电营业处有30门磁石交换机一部,实占容量12门。市内杆路2·1公里,线条12·6对公里。到1972年,交换机容量200门,实占容量148门。1976年省局投资2万元,调拨供电交换器4部,全局奋战150天,将磁石交换机改为供电式,总容量300门,...
第二节 电报
第二节 电报 嘉荫县1955年始办理电报业务,但自己没有收发报机,往外发报要经过两次话传。首先从朝阳镇传到奇克,再从奇克传到黑河;然后由黑河拍发各地。不但速度慢;而且错传、错拍时有发生。 1956年有人工收发报机1部,开始自发、自收。1958年自制遇报锋鸣器,提高了报务员的抄报速度和质...
第七章 经营管理
第七章 经营管理 1953年至1964年,县局由于人员少,业务种类多,往往一人身兼多职,既有分工、又要合作,长时间没有实行定额定员管理。直到1965年,随着人员增加,部分工种成立了班组:计有力修班、话务班、报务班、机要班。以后又陆续建立邮运班、投递班、营业组、封发室、长机室、市线班、动力班。...
第一章 基本建设投资
第七篇 城乡建设第一章 基本建设投资 1952年前,无基本建设投资。从1953年起,基本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到1985年,共完成投资额8417·7万元。按资金来源分:国家计划内投资5333·6万元,地方自筹3084·1万元;按性质分:生产性建设5523.4万元,建安工程6784·8万元。 3...
第一节 县城朝阳镇
第二章 城镇建设第一节 县城朝阳镇 1927年佛山设治,局址初定宝南镇(保安村),1928年动工修建衙署,末及工程之半水料被洪水漂走。1929年复建,已落成的两栋陆军防所和建县衙木材于9月2之日被苏军付之一炬。 民国19年(1930年)改在朝阳镇四道街永平路(今粮食局实习饭店后院)街...
第二节 乌云镇乌拉嘎镇
第二节 乌云镇乌拉嘎镇 一、乌云镇 乌云镇,原名乌云设治局码头。民国10年后,人口渐多,商号渐增,市面日趋繁华。1934年乌云县公署从温河镇(旧城)迁此。建国前,乌云镇分用建筑和商号铺面,墙壁多用红松原木刻楞,木瓦盖,雕漆檐护板,门窗刻几何图形,建筑风格俊美、典雅、兼有俄罗斯远 小镇...
第三节 城镇管理
第三节 城镇管理 一、规划管理 建国后至1971年,朝阳镇没有城镇建设规划,只是以江山路和繁荣路的交叉点为中心,逐步向南、西、东8面延伸,自由发展。1972年伊春林业设计院帮助编制朝阳镇第一个建设规划;使城镇建设走上有计划发展的轨道。1978年伊春市城建局又帮助编制朝阳镇第二个建设规划...
第三章 乡村建设
第三章 乡村建设 解放前,由于地广人稀,村屯距离很远,乡村建设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建国后,特别是70年代以后,乡政府所在地着手规划街道,乡所属机关、企事业、学校、卫生院,大多数都按规划地点进行建设,有些村屯建设得比较整齐。
«
1
2
...
11697
11698
11699
11700
11701
11702
1170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