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优惠政策
第三节 优惠政策 为了深入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发展经济的方针,克服由于1984年后连续8年的洪水、冰凌、低温所造成的灾害,县政府于1987年决定对粮食生产采取12条优惠政策。 1.凡签订粮食订购合同的农户,可享受平价化肥、平价柴油,发放预购定金。化肥采取按上年交国家50公斤粮,供应平价优质化肥5...
第一节 作物种植区
第二章 种植业第一节 作物种植区 根据全县各地气候和土质的不同,可分为4个种植区: 第一作物种植区:属江湾农场以南、三卡乡东南的繁荣、沿江、宽河、团结、青松、黑山头村及北疆乡各村。该区年平均积温都在2000—2100℃左右。年降水量439.1毫米,无霜期107天左右,该种植区位于黑龙江边,宽...
第二节 农作物
第二节 农作物 本县适宜大面积耕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燕麦、马铃薯。玉米、谷子、大麦荞麦、糜子、杂豆、黄烟、向日葵、油菜及蔬菜、瓜类等,耕种面积不大。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从1978—1987年变化很大。1981年为全县历史上播种面积最多的1年,达到485 771亩。1981年11月分别划规漠...
第三节 技术推广
第三节 技术推广 一、机构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农业技术推广站。1978到1987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县设总站,三卡、金山、欧浦等乡设技术推广站。先后归农业科、农牧渔业局、农业局领导。城乡农业技术专业人员28人。1986年将农业科学研究所,种子站、良种场组成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其任务是以先进技...
章下序
第三章 农业机械章下序 呼玛县农业机械事业,在人民公社基础上,有比较快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力,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农业机械事业在前进道路上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第一节 机构
第一节 机构 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是农机主管部门。自1969年国有拖拉机机耕队全部下放到生产大队,实行队有、队管以后,农业机械管理局主要任务已转向为各生产大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机械化的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总结推广农业机械化经营管理经验,搞技术培训、指导,推广,搞好农机具供应、修理,达到农机具优质...
第二节 农机具
第二节 农机具 1978年全县共有拖拉机338 台,其中链轨170台,大中轮77台,小型91台,联合收割机105台,机引农具1123台,其它农机具959台,农用汽车23台。1980年全县链轨拖拉机达到了285混合台,大中轮式拖拉机159台,小型拖拉机98台,是1978到1987的10 年中最高的...
第三节 农机管理
第三节 农机管理 一、经营形式 1979年国家农业机耕队下放到生产大队经营管理(每个大队下辖四至五个生产小队不等,拖拉机由大队核算), 大队对小队统一计划播种,统一计划安排收割。每年修理农机具费用由各小队分担,大队组织农机具检修。生产大队给每个小队播种或收割时,都由各小队自出大犁手或农具手,并...
第四节 机械化程度
第四节 机械化程度 1978至1982年是全县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年份,耕地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播种机械化程度在92%以上。分县后的1982 年耕地机械化程度仍保持在100%。播种、中耕、收割机械化程度在80%到90%。1983年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耕地、播种、中耕、收获机械化程度略有...
第五节 技术培训与推广
第五节 技术培训与推广 为适应农业机械化需要,1975年成立了县农机学校,配备了3名技术员为教师。1979年新建农机校舍710平方米,教职员增至8人。自制教具配有农机具1套。采取在校和下乡流动办班的方法,对农村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其它各种农业机械手,修理工,农机厂站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工...
第六节 农机供应
第六节 农机供应 1978年县农机公司有职工33人。1978至1983年,合计亏损26.3万元。1984年推行了经济责任制,实行目标经营,经营状态大有好转,当年盈利4.2万元,1985年又盈利2.4万元,被评为省农机供应系统六好企业。1986年农机公司广开销售门路,开办零售商店,扩大经营项目,承...
章下序
第四章 畜牧兽医章下序 呼玛县境内,有辽阔肥美的草原,具备发展畜牧业良好条件。历史上畜牧业发展不快,商品量少,主要是畜种退化,饲养量少。1983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畜牧业有所发展。1978至1987年,把调换畜群合理结构,改良畜群做为发展...
第一节 良种繁育
第一节 良种繁育 根据畜群退化状况,始终坚持引进良种,改良畜群,为畜牧业大发展创造条件。 遵循因地制宜,以本交为主,冻精配种为辅的原则,加快黄牛发展速度,提高牛群繁殖质量。1978年由齐齐哈尔引进黄白花种公牛30头,从太康引进西门塔尔牛13头,分布于江湾、五七农场、种畜场、金山乡。1979年从...
第二节 饲养管理
第二节 饲养管理 1980年前牲畜是生产队集体饲养管理。大牲畜的管理形式主要以生产队集中专人喂养,专人使役,专人放牧。猪羊的喂养管理,计酬办法有四种:一是收支大包干,保本保值向生产队交管理费;二是保本保值,自付购养费,产值分成;三是基本工分加奖励,年初制定出生产指标,年末超产奖励,完不成者罚;四...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 1979年县设有兽医卫生防疫站、兽医院,各公社设有兽医站,农场和各生产大队均有专职或兼职兽医员(赤脚兽医员),形成了三级防疫网,对群众饲养的畜禽疫病防治都很方便。对20余种常见病、传染病治疗比较及时。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先后开展了“四无县”(无猪瘟、猪丹毒、鸡瘟、禽...
«
1
2
...
12046
12047
12048
12049
12050
12051
1205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