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农机作业
第二节 农机作业 一、田间作业 1958—1961年,本县拖拉机田间作业主要有开荒、翻地、中耕和少量的小麦平播。 1962—1969年,农机具种类和数量增加,田间作...
第三节 农机具修理
第三节 农机具修理 1958年,本县在原铁工厂基础上成立农业机械厂。厂址在铁路北侧火车站对过,有职工74人,可进行简单的农机具修理。1960年农机厂划归农机局管理,更名为林口县拖拉机修配厂。 1964年拖修厂搬迁到林口镇育才小学(今林...
第四节 农机供应
第四节 农机供应 1960年,县农机物资供应站成立,有职工 7人;主要经销拖拉机、柴油机、半机械化农具及其配件。供应站于1971和1974年分别在刁翎公社、五林公社建立供应分站。1977年,县农机物资供应站更名为林口县农机物资供应公...
第五节 农机管理
第五节 农机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59年11月,县人民委员会设农业机械局,编制20人;内设秘书、机务和工具改革股。1962年8月,撤消农机局,设农机技术管理总站。1...
第九章 水利
第九章 水利 解放前,县域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只有支离破碎的几个小灌区。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县政府动员人民群众进行以自流灌区工程为主的水利建设。在恢复沦陷时期遗留灌区基础上大力开发与建设小型灌区,全县实现水田灌溉3万余亩。1956年,国家投...
第一节 引水工程
第一节 引水工程 一、刁翎灌区 位于乌斯浑河下游山间河谷冲积平原上,始建于1938年;筑有一、二号拦河坝(柳石坝);当年灌溉水田 3 000亩。解放后,对灌区进行整治维修。196...
第二节 蓄水工程
第二节 蓄水工程 县域蓄水工程主要是水库。1958年以后,本县陆续兴建中、小型水库24座。其中中型水库两座;小型(Ⅰ)水库10座,小型(Ⅱ)水库12座。由于近年来水土流失加剧,尤其是1991年洪水,使水库工程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
第三节 提水工程
第三节 提水工程 一、机电井工程 建国初,县内每个村屯约有人工土井1—2眼,仅供人畜饮水。大多水质不佳,部分村屯土井经常干涸,不足人畜饮用。有些偏僻村屯因无井只好饮...
第四节 堤防
第四节 堤防 一、林口镇堤防 位于鲶鱼河右岸,西起林口镇城西村,东至友谊村,全长 4.1公里。堤防始建于1943年。建国后,国家先后拨款21万元用于堤防建设。1958年...
第五节 水土保持
第五节 水土保持 本县水土保持工作始于1956年,首先在浪花村 (今属中兴乡)的冲刷沟压谷坊(是在沟道中横向修建的挡水建筑物,它可稳定沟床,防止沟壑继续发展)、修水簸箕(是修在坡耕地集水面积较小的水线上或梯田埂的浅沟处,以减少水势,防...
第六节 管理机构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949年底,县政府成立水利管理委员会。1950年水利工作由农业科主管。1955年农业科内设水利股。1956年 4月,县人委设水利科。1957年水利科设五林、刁翎、朱家和古城水利站。1959年 2月,撤消水利科...
第十章 气象
第十章 气象 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气象工作。1956年秋,黑龙江省气象局在古城镇建立气象站,本县开始有气象观测工作。1958年,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气象工作由单一的气象要素观测、积累和提供资料,发展到天气预报的补充、订正和天气预报制作。1966年,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本县在15个...
第一节 气象观测
第一节 气象观测 一、地面气象观测 1956年10月31日,本县开始进行地面气象观测,编制月、年气象记录报表。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有:空气温度、最高(低)气温、空气湿度、...
第二节 气象服务
第二节 气象服务 本县气象服务始于195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大发展。多年来,县气象站主要以口头汇报、电话传递、印发预报材料与县广播站办气象预报节目等方式向有关领导、单位和广大群众提供气象预报服务。1990年 5月,县气象局...
第三节 气象科技
第三节 气象科技 五六十年代,本县气象科技工作主要是进行大气探测,积累资料,摸索天气预报经验,围绕补充订正预报,开展群众性预报方法研究,总结验证群众看天经验。通过气象资料分析,去伪存真,改进预报方法。此时期,县气象站总结的群众看天...
«
1
2
...
13384
13385
13386
13387
13388
13389
1339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