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畜禽饲养
第二节 畜禽饲养 一、家畜饲养 解放初,牲畜为农民私有。互助组时期,家家比精心饲养,户户比增膘复壮。进入高级社时,大牲畜作价归集体公有,个人饲养生产形式中断。60年代...
第三节 繁殖改良
第三节 繁殖改良 一、马 解放初,马匹改良主要靠本交配种。1959年,为改良当地马匹品种,把引进与当地选留的优良品种马作为种公马。部分公社开始采鲜精进行人工配种,全...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疫病防治 一、疫病种类 林口县历史上发生的畜禽疫病可分为4类: 病毒性疫病有马传贫、马流感、马乙型脑炎,牛瘟、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萎缩性鼻炎、猪乙型脑炎、...
第五节 畜禽场
第五节 畜禽场 一、龙爪羊场 1936年,日本人在龙爪西山建立绵羊饲养场,也称“绵羊协会”,由长春畜牧总场运进一大批“美利奴”绵羊饲养。羊场有百余人,羊舍10栋,饲养...
第六节 牧业区划
第六节 牧业区划 一、低山河谷牛、羊放牧区 位于县域东北部和中西部,包括亚河、宝林、柳树等乡全部和建堂、古城、龙爪、五星等乡镇部分村屯。 区内地貌以低山、河谷、丘陵、草地为...
第七节 管理机构
第七节 管理机构 一、机构沿革 1950年8月,县家畜防疫所成立,编制3人。1954年,县畜牧总站与县兽医院建立,编制分别为7和12人;隶属县农业科。 1958年1...
第一节 养鹿
第六章 鹿、蜂、蚕业第一节 养鹿 解放初,林口县域马鹿成群结队,是民间狩猎的主要对象之一。50年代末,人们开始调教饲养被捕获的马鹿。60年代中期,县蜜蜂原种场从吉林省引进梅花鹿驯养,同时放养马鹿。1979年,该场已有梅花鹿450只,...
第二节 养蜂
第二节 养蜂 本县适宜养蜂的山林面积 2 700余平方公里,蜜源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春季主要辅助蜜源植物柳树约占蜜源的10%,夏季主要蜜源植物椴树约占30%。主要分布在三道通乡及其与方正县接壤的保马庄、红旗沟,锅盔山下的四道林场、奋斗...
第三节 养蚕
第三节 养蚕 一、柞 蚕 1905—1938年,黑龙江省宾县、望奎、宁安、呼兰和青冈等县曾试养柞蚕,均以失败告终。1942年,日本人在本县刁翎地区试养柞蚕也以失...
第七章 渔业
第七章 渔业 解放前,本县渔业生产使用简单捕捞工具,从事自由性江河捕捞作业;捕捞水域为牡丹江和乌斯浑河,年均产量110吨。解放后至1965年,江河捕捞年均产量120吨。其中,最高年份1957年,捕捞量150吨。“文化大革命”时期,江河污染和违法滥捕使水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74年捕捞量仅 5吨...
第一节 捕捞
第一节 捕捞 解放前,本县就有江河捕捞作业。捕捞活动主要集中在牡丹江、乌斯浑河和五林河一带。捕捞方法简单,渔具简陋,常用的工具有土亮子、小抬网、鱼叉、钓钩、搬罾子、撒网、鱼囤等。捕获的鱼主要有鲫、鲶、塘鳟(老头鱼)、蛇钩(川丁子)、...
第二节 养殖
第二节 养殖 本县江河纵横,坑塘、泡沼星罗棋布,具有发展养殖渔业的良好条件。但从解放前至建国初,由于野生鱼类资源丰富,被誉为是“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地方,没有养殖渔业。 1955年,县工商科派一名渔业管理专职干部去镜泊湖养殖场学习...
第三节 管理机构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955年县工商科内设1名专职干部管理渔业。1956年本县渔业生产有事业编制1人。1958年12月,县牧副渔业局下设水产管理站,专业人员增至 4人。1960年以后,水产管理部门隶属商业科,变动频繁。1964年先后同...
第八章 农业机械
第八章 农业机械 解放前,县域农民在从事生产时,长期沿用铁木轮大车、铁木农具、石碾、石磨等石木工具,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积极引进和研制新式农具。至1957年,共引进新式农具 601台,有铲趟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另有自己研制的新式农具20多种,新式农具在全县推广。 1...
第一节 农具变革
第一节 农具变革 一、旧式农具 县域农民长期沿用传统的铁木农具和石木农具。整地用镐头、刨锹、木耢子、木磙子,播种用木犁、对犁、耲耙、点葫芦,中耕用锄头、扒锄、木犁,秋...
«
1
2
...
13383
13384
13385
13386
13387
13388
1338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