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体育竞赛
第五节 体育竞赛 一、县级竞赛 田径伪满期间举行的田径运动会,运动员少,竞赛项目少,主要是游艺。项目有二人三足竞走、持物竞走、吊瓶竞走、钻梯子、钻网等。 新中国成立后举行的各届田径运动会,参加单位在20—60个之间,比赛项目有100—150项。且竞赛项目逐年增加,成绩不断提高,记录不...
篇下序
第二十三篇 社会风情篇下序 开垦初期,垦民来自四方,风情习惯有异。通过长期生产生活、交际往来,互相影响、潜移默化,形成具有浓郁北方农乡特色,淳厚善良、勤劳朴实、尊老敬贤、孝亲义友的风俗习惯。全县城乡居民在婚姻家庭、生活习俗、岁时礼仪等方面基本相同,语言称谓、宗教信仰无明显差别。 解放前,岁时祭...
第一节 职工生活
第一章 人民生活第一节 职工生活 解放前,县城手工业作坊多,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加之资本家剥削和官府强征暴敛,职工终年劳累,生活不得温饱。特别是日伪统治的14年间,广大工人饥寒交迫,生活在垂死挣扎的边缘。1933年 7月21日,中共满洲省委派王通来安达视察后,在《巡视安达站特...
第二节 农民生活
第二节 农民生活 解放前,境内广大农民,无产无业,靠租地种或为地富人家耢青为生,收入微薄,生活水平低下。日军侵占安达以后,农民生活一年比一年艰难。1933年王通在给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中写道:“去年(1932年)的农产品没有往年的三分之一。此间经济破产真正达到空前未有的程度。安达县三不管(...
第一节 婚姻
第二章 婚姻家庭第一节 婚姻 新中国成立前,县内各民族的婚姻是以一夫一妻为代表的个体婚姻。婚姻不能自主,结婚要有媒妁之言,由父母作主,是一种包办强迫,金钱买卖的封建婚姻。这种婚姻在延续之中形成了许多礼教、习俗、禁规,束缚着妇女的自由,剥夺了妇女的一切权利。受封建制度影响,人们视...
第二节 家庭
第二节 家庭 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解放前,全县户数少家庭人口多。现在全县户数多,家庭人口少。 一、家庭结构 设治至今,本县家庭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 联合家庭 即父母健在子女不分家或父母亡故仍在一起生活的。这类家庭是沿袭古老“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讲...
第三节 称谓
第三节 称谓 一、血亲成员的称谓 续表 二、社会之间的称谓 老爷子对老年男性尊称。 老太太对老年女性尊称。 姑娘、闺女对未婚女性通称。 同志干部、职工之间互称;社会成员通称。 先生对老师、医生的一般尊称;解放前对看风水的、算命的、爻卦的也称先生。某老老字前加姓,对年长具有学...
第一节 生活习俗
第三章 习俗第一节 生活习俗 一、服饰 解放前,民族之间、官民之间、贫富之间服饰不同,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人而异。解放后,服饰除男女有别外,基本趋于一致,无高低贵贱之分,显示人人平等。衣着鞋帽随着社会进步而改样更新,不断增添美感。 (一)服装 解放前,劳动人民穿着棉料大布粗...
第二节 礼仪习俗
第二节 礼仪习俗 安达民间流传着许多“长命富贵”、“喜庆哀丧”礼仪风俗活动。一、诞生日婴儿出生日,称做“生日”。出生时,父母记下他(她)的生辰时刻。旧时民间使用农历的年、月、日、时,并配以天干地支记载,俗称“生辰八字”。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公历,但多数人仍用农历生日。婴儿降生后,邻里乡亲都...
第三节 岁时习俗
第三节 岁时习俗 一、法定节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规定一些庆祝、纪念节日。 1月1日:元旦,亦称“新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通过各种形式发表新年讲话,向全县各族各界人民祝贺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由县妇女联合会组织全县各族各界劳动妇女集会举行纪念活动。谈全县...
第四节 陈风陋习
第四节 陈风陋习 解放前,社会制度腐败,官宦生活腐朽,民间也出现许多陈风陋习,残害人身,污染社会。 一、缠足 民国初年前,汉族妇女缠足,俗称“裹脚”。以女人脚小为美,(称“三寸金莲”)。脚大为丑。女孩3岁开始缠足,把脚趾裹折,为的是不让人“耻笑”,妇女深受缠足之苦。 民国元年(19...
第一节 勤俭为本
第四章 道德风尚第一节 勤俭为本 清末开垦之初,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工具简陋,垦荒农民勤俭为本,吃苦耐劳。男人精耕细作,农忙时惜时如金,起早贪黑,冬闲时编筐织席。妇女操持家务,每天顶着星星做饭,点着油灯缝补衣裳,不叫一刻空过。安达人素来俭朴,讲究经济实惠。常年布衣淡食,省吃俭用,...
第二节 助人为乐
第二节 助人为乐 民间自早十分重视邻里和睦相处,讲究礼尚往来。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之说。街坊屯邻一家有事,全屯相助。遇有急事难情,邻里闻讯不请自到,设法解围。农村盖房子需要人手多,全屯男女到场帮忙,一天上盖,两天冒烟,三天住人。屯中死了人,邻里皆帮助,料理埋葬。娶媳妇,送姑娘...
第三节 艰苦朴素
第三节 艰苦朴素 1946年,解放区官兵带来老区革命传统作风,安达人民视为楷模。解放安达的七师六十二团官兵均住在群众家,他们放下背包扫院担水,对人热情,很有礼貌,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从不骚扰百姓。给全县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老区来的党政干部衣着朴素,作风严谨,深入群众,平易近人。县委书记...
第四节 移风易俗
第四节 移风易俗 喜事新办解放初期,老解放区调来的干部结婚最为简单,利用星期日或晚间在办公室开个茶话会,然后送入“洞房”(宿舍),就算结了婚。50年代,青肯泡乡丰收村刘桂琴等30多名姑娘联合向全县女青年倡议:订婚不要彩礼,结婚不操办。60年代,城镇一些青年开始旅行结婚。 1980年,社...
«
1
2
...
13652
13653
13654
13655
13656
13657
1365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