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通志资料征辑
第二节 通志资料征辑 民国 5年(1916年),黑龙江省通志局通知所属各县公署采辑省通志资料。县公署委专人按通志局发给的通志资料采辑提纲进行搜集编写。采辑提纲分县属沿革表、疆域、县署官职、司法行政、警政、民团(附保卫团)、自治、财政、商政、邮政、教育、路政、驿站、林务、物产、渔牧、民俗、...
第三节 中共党史资料征集
第三节 中共党史资料征集 1960年,中共黑龙江省委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争取在1961年“七·一”前编出一部黑龙江省地方党史(初稿),要求各市县委必须在1961年“五·一”前完成市县地方党史(初稿)。同年 8月20日,中共安达市委成立地方党史编辑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委专人搜集安...
第一节 古遗址
第七章 文物古迹第一节 古遗址 县境内已发现的历史遗存,大多分布在泡沼周围及其附近的漫岗地带。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遗迹,在县境东部的青肯泡乡、南部的昌德乡、西部的万宝山乡和北部的红旗泡水库等地均有发现,共20余处,其中以青肯泡农中遗址较为典型,此遗址地处台地,地表有大量的细石器,...
第二节 文物
第二节 文物 一、出土文物 (一)动物化石 1958年11月,在青肯泡遗址出土了各种动物的碎骨化石。碎骨皆经人工打击并被火烧过。未经鉴定,能辨认的似有狼、狐狸的牙齿,有牛、羊、狍、獐的牙床和牙齿,有猪的牙床,有田鼠的头骨和牙床,还有鸟类和鱼类的碎骨。 1983年7月,县第二粮库修建...
篇下序
第二十二篇 医药 卫生 体育篇下序 新中国成立前,城镇卫生条件差,农村缺医少药,加之生活水准低,人民体质多数不佳。民国初年,地方新辟,人口较少,交通不便,故传染病、地方病尚未对居民构成威胁。以后,随着人口增多,居住渐久,交往频繁,各种疾病逐年上升。天花、麻诊、伤寒、痢疾、猩红热等疫病连年不断...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一章 卫生事业第一节 管理机构 清末,民国及伪满期间,县署均未单独设置卫生管理机构。清末年问,卫生由县警务公所管理,民国时期规定“卫生职掌事项”由警察局管理,始设卫生警察,由省局委派。卫生警察任务是:“中西医术营业之取缔”、“中西药品之取缔检查及化验”、传染病检查管理、督促种...
第二节 私营、官办医院(所)
第二节 私营、官办医院(所) 一、私营医院、诊所 解放前,安达街、正亚街、萨尔图等地有私营医院、诊所、产院 8家,从业人数较少。多是一家一户,一边从医一边兼卖中西药。解放后至1949年增至21家,其中医院 5家、中西诊疗所11家、产院5家。 ...
第三节 人民医院
第三节 人民医院 1946年 3月25日安达县解放后,县政府即着手筹建人民医院。至1984年,全县已有全民所有制医院48家。主要医院有: 一、县人民医院 1946年4月7日成立,院址在二道街北头,(原县立病院旧址)组建医院,初期沿用“县立病院”旧称。县长郭芸田委任医师王佐文为院长,另...
第四节 事业单位
第四节 事业单位 县卫生防疫站建于1956年,有工作人员9人。下设防疫、卫生、检验3个股,负责掌握全县疫情和疫苗发放工作。1957年,增添显微镜、冰箱、恒温箱、干燥箱等设备,人员增至11人,开展病检、卫检、血清检验等业务。1958年,人员减至 4人,机构并入卫生科,卫生防疫站工作处于停滞...
第五节 驻安医疗单位
第五节 驻安医疗单位 铁路卫生所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局在安达站设铁路医院。院内医护人员均为俄籍西医。因属铁路内部医院,对外不应诊。只有铁路沿线发生疫情时,才与地方有业务联系。民国时期,改为中东铁路局医院安达站分院。伪康德4年(1937年) 改为北满铁路安达站诊疗所。至...
第一节 中医
第二章 医疗第一节 中医 清末、民国初年,本县开垦初期,中医即传入。至新中国成立前,境内疾病防治主要靠中医中药。中医诊病以切脉为主,辅以望、闻、问;治疗以中药汤、丸、散丹为主,辅以针灸、拔罐子。民国3年(1914年),全县有中医5人。民国10年,中医发展到17人。至民国20年,...
第二节 西医
第二节 西医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局在安达站设铁路卫生所,本县始有西医, 皆为俄籍。民国16年(1927年)成立市立医院1处,从沈阳小河盛东医科专科学校毕业1名西医,名为苏乔珊,是进入本县的第一位中国西医。大同 2年(1933年),伪满民生部在正亚街建福民诊所后,西医...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1956年,本县开展中西医结合工作。初时只是强调中西医联合会诊,采取“坐对面桌”的方法诊治病人。1958年,开始组织西医学习中医。采取三种形式:一是离职学习中医;二是举办短训班;三是在职西医学习中医。西医主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和诊治方法。1961年,安达市举办为期 3...
第四节 医疗设备
第四节 医疗设备 民国时期,安达站市立医院只有听诊器、血压计、注射器、消毒器等简陋设备。 伪康德3年(1936年),安达县立公医诊疗所仅有诊察台、机台、椅子、器械厨、调剂台、天平、消毒器,外科用的机械、产科用的机械、外诊用的提包等设备。 解放初,因战乱影响,县立病院医疗设备散失无存,病...
第五节 医疗水平
第五节 医疗水平 解放前,医疗技术不景气,巫医神汉盛行。30年代,县立病院仅能做阑尾切除、截肢手术。 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设备不完备,医疗质量较低,内科只能做肌肉、静脉注射及治疗呼吸、消化系统一般疾病;外科仅能做阑尾切除、疝修补等手术。治愈率徘徊在50—60% 之间,病死率高达 6—8...
«
1
2
...
13650
13651
13652
13653
13654
13655
1365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