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简况
第一节 简况 民国18年(1929年),全县有私营户19家,其中:皮毛、制革、皮制品加工9户;木业加工8户;草柳编织 2户。这些私营户,多是小本经营,前店后作坊,家眷作业,有少数铺户雇用小伙计,从事生产作业。 伪满时期,有的私营户相继破产或缩小。伪康德6年(1939年),有个体工业 20户...
第二节 主要工厂
第二节 主要工厂 本器厂 该厂位于南大街路西,1950年建立,利用伪满留下的 7间土平房,做为生产车间,县政府批给 1 000立方米木材做为工厂的资金,成立了地方国营明水县木器厂。主要生产花轮车、学生桌凳和家具、炊具等。 1958年将合营木农具工厂并入木器厂,1963年自制改革安装带锯、...
第三节 主要产品
第三节 主要产品 其它工业的产品很多,解放初期生产木制家具、农具、炊具,皮革制品有靰鞡、翁得、皮鞋等。1958年以后,皮制品增添了跃进鞋、剪绒皮帽。到1985年其它工业产品品种达到1O种。 历年其它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统计表 ...
章下序
第十三章 经营管理章下序 经营管理,是办好企业的重要工作。解放初期各项制度不够健全,1960年贯彻《鞍钢宪法》,企业管理有了加强,各项制度逐渐完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简政放权,运用各种承包责任制,使企业管理有了很大加强,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
第一节 全民企业、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全民企业、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 建国初期,工业企业仍沿袭着历史办法进行管理。1951年成立企业公司,对工厂实行计划管理。在生产上按年、季、月下达生产计划和其它各项指标,在财务上,对企业流动资金实行了集中管理;在成本管理上,原材料使用有记录,工人出勤有考核;在计酬方法上,大部分企业按定额...
第二节 私营工业的经营管理
第二节 私营工业的经营管理 从建国初到社会主义改造之前,个体工业由县工商联合会进行管理。1957年到1966年,手工业管理局下设生产股,对零星的私营户发放执照,进行管理。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放弃了对个体工业的管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发展的个体工业户由...
第三节 工业体制改革
第三节 工业体制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企业工作的重点要转到经济效益上来。县内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针对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按八项经济指标,加强定额管理,实行工厂、车间、班组经济指标承包责任制。县政府又分别同局、厂、车间签定经济责任状,同时给企业松绑放权,给厂长生产经营决策权、内...
篇下序
第六篇 乡镇企业篇下序 明水县乡镇企业始于50年代中期,是由手工业合作社或个体手工业劳动者组织并发展起来的。1956年以后,各乡镇相继建立起食品加工厂、机械制造厂、铸造厂、服装加工厂等。1959年以后,增加粮油加工、纺织、建材、建筑、运输、养殖业等。至70年代初,全县乡、镇企业已初步形成。198...
第一节 县级机构
第一章 管理机构第一节 县级机构 1976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明水县人民公社企业科,简称企业科。1977年6月3日,明水县人民公社企业科改为明水县企业科。同年11月,根据省委(1977)30号文件精神,取消企业科,社队企业管理工作划归第二业科,对外保留“社队工业管理科”名称。1979年11月,...
第二节 乡镇机构
第二节 乡镇机构 自1976年始到1985年止,全县乡镇共设企业办公室15个。
章下序
第二章 职工队伍章下序 50年代初,明水县乡镇企业兴起,但职工人数较少。50年代后期,职工队伍逐年有所扩充。60年代初期,在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一批企业相继下马,职工队伍明显减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乡镇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职工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
第一节 干部队伍
第一节 干部队伍 1956年,乡镇企业抽调有工业企业管理经验的干部对企业自行管理。1958年以后,干部队伍逐渐增加。1976年以后,加强了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干部队伍增强,有企业管理干部13名,到1985年,全县城乡共有乡镇企业管理干部49名。
第二节 技术队伍
第二节 技术队伍 1976年到1985年,乡镇企业采取多种方法,共培训各种专业、技术人员 800多人次。采取以师带徒、岗位练兵等形式培训打麻工 120人次,联营公司驻大庆工程队利用冬闲季节实地培训技工360人次。到1985年末,有助理工程师11人、技术员36人。
第三节 工人队伍
第三节 工人队伍 1956年,全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只有 242人。1958年,“大跃进”期间,各乡镇掀起了大办工业的热潮,一时间,从业人员竟猛增到 816人。1962年随着一批企业的下马,从业人员减少到319人。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原有13家企业有7家被迫下马,工人队...
章下序
第三章 企业发展章下序 50年代初,农业个体经济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本县手工业作坊逐步发展起来,这时经营的项目有:铁匠炉、木匠铺、成衣铺、小吃铺、油坊、酒坊、粉坊等。这些铺、坊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基础。 人民公社化以前,农村共有集体经营的手工业社13家,其中:铁业社8家、木业社1家、被服社2家...
«
1
2
...
13671
13672
13673
13674
13675
13676
1367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