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交通工具
第四节 交通工具 清末,明水使用的交通工具是铁木结构的畜力车,冬季多数利用马拉爬犁进行运输。20年代末,明水县城内谭宝泰购进1台破旧的载重1.5吨的德国造戛斯汽车,这是本县有史以来第一台机械化货运交通工具。伪满康德3年(1936年)才有2台货运汽车。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人经营汽车 6台。195...
第五节 客货运输
第五节 客货运输 一、畜力运输 解放前,明水县货物运输,来往行旅均依赖马车往返于各地之间。客运、货运量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通过组织个体畜力运输户走合作化道路,以车、马入股的组织形式,成立了明水县光明运输社。有社员50人,有马车51台,年运输货物2 150吨。 1962年划归交...
第六节 交通管理
第六节 交通管理 一、路政管理 解放初期,县民政科内设公路管理股,负责县内的路政管理工作。其管理范围是,公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行道树、路两旁已划定的用地等。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状况,确保交通安全,车辆畅通无阻。1946年后,靠组织公路沿线的村屯群众对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直到1951年,县公路科内方设...
章下序
第二章 邮电章下序 本县邮政始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境内设有驿铺 1处,负责运送传递来往公文和信件。民国12年(1923年),明水设治局成立时,设立三等邮局 (邮政代办所)。于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更名为邮政局,同年还成立了电报电话局。伪康德 2年(1935年)成立警备电话局(它的职...
第一节 邮政
第一节 邮政 一、邮递网路 解放前,民间书信往来甚少,邮递网路建设不甚完善。 解放后,邮政工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面向社会。建国以来,邮政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得到速迅发展。建国初期,全县仅有 3个农村邮政网点。到1985年已经发展到全县各个乡村,投递网路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全县有投递员、乡...
第二节 电信
第二节 电信 一、电信网路 民国13年(1924年),县城至通达、白家店架设电话线路2条。 伪满期间,康德元年(1934年),有电报线路2条,其中明水至哈尔滨1条,明水至安达 1条。有电话线路70.5对公里,其中长话杆线总长41公里。明线条总长39.5对公里。伪满康德2年(1935年),警备...
第三节 邮电管理
第三节 邮电管理 据《黑龙江省志稿》记载,明水境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设有邮驿。民国 12年(1923年)8月,设兴隆镇邮政代办所,办理信件业务。同年12月,设三等邮局,由私人经营的广增和药店代办,经营邮件、汇款、包裹邮政业务。民国13年(1924年),县城内设电话所1处。 伪满康德 2年(193...
篇下序
第八篇 城乡建设篇下序 明水县的城乡建设事业,随着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乡经济的日益繁荣,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善。 解放前,除地主、富户身居高宅大院之外,居民大都居住简陋、低矮的住房,并无其它公共设施。仅明水镇、通达镇、双兴镇、通泉镇、兴通镇、永兴镇、兴仁镇、崇德镇等 8个小集镇的状况略好于其它...
章下序
第一章 城镇建设章下序 民国、伪满时期,城镇建设无有完整的规划。解放后,1958年建立了房产处兼管城镇建设工作。1978年配备了专职抓城镇建设人员。1981年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1982年省政府批准了明水县的《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了城镇道路、房屋建筑、公共设施等建设。
第一节 城镇道路
第一节 城镇道路 民国12年(1923年)当时的地方政府对兴隆镇(明水镇)的街道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在城内修筑了东西、南北两条主要街道,长达6.6华里,均为土路。 伪康德 4年(1937年)动员城镇市民、职员整修城内道路,除维修东西、南北两条主干道外,又扩修了4条次干道,长13.5华里,都是土路...
第二节 房屋建筑
第二节 房屋建筑 民国时期,明水城乡建筑多为简陋的土平房,有极少数的起脊草房。到伪满时期,县城镇街面开始有砖房,但屈指可数。 解放初期,县城内房屋建筑面积为58 178平方米,其中接收国有房屋2 000平方米。到1956年房屋建筑面积达到131 575平方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房屋建...
第三节 公共设施
第三节 公共设施 民国、伪满时期,县城无有公用设施。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城镇的公共设施建设,对供水、取暖、照明、公厕等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大量工作。 一、供 暖 本县居于我国北方,冬季长,夏季短,供暖是居民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城镇居民供暖的...
第四节 房屋管理
第四节 房屋管理 解放前,本县无房屋管理机构。 解放以后,县政府对公、私房产业加强了管理。于1950年成立了房产处,专门负责公有房屋的管理。开展了发照、租金、使用、管理等项工作。 一、执照管理 1950年,对解放后接收的公产房屋进行了统一登记,按其间数发放了产权房屋执照。其后逐年对新建、翻...
章下序
第二章 农村建设章下序 民国和伪满时期,农村建设无专门机构管理,只靠农村农户自行安排。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农村建设。1980年设立专门人员抓农村规划建设。1981年成立了农村规划建设处,加强了农村道路、住房、绿化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
第一节 农村道路
第一节 农村道路 解放前,农村只有乡间小道,余者全是界道。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每年都要出动大量的民工、车工修建乡、村道路,使道路建设逐渐成网。1982年按照农村规划建设了乡与乡之间的公路。到 1985年,全县共有乡间土路127条和一条林场专用线,共670.65公里。乡镇通往县城...
«
1
2
...
13673
13674
13675
13676
13677
13678
1367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