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繁育和改良
第二节 繁育和改良 一、大牲 畜 伪满以前,本县的大牲畜都是当地的地产品种,杂群放牧,自然繁殖,退化严重。伪康德 3年(1936年),伪县公署引入日本轻型马和朝鲜牛,在县城西门外设种马场,并在各伪村公所设有种马站,实行有偿配种。 建国后,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生产。1958年在庆安县第...
第三节 疫病及其防治
第三节 疫病及其防治 一、流行传染病 庆安县境内畜禽流行的传染病有马鼻疽、疥癣、淋巴管炎、贫血症、牛瘟、结核、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仔副伤寒、鸡霍乱、鸡白痢、鸡瘟。在流行传染病中,危险最大的是马的传染性贫血症(以下简称传贫病)。 传贫病 1960年5月,县种马站引入的种公马,因流...
章下序
第六章 农业机具章下序 在1950年以前,本县农业工具以弯犁、弯锄、弯镰等传统农具为主。1952年以后,开始有半机械化新式农具。1960年引进拖拉机,并逐年添置机引农具。1973年全县社队普及拖拉机,部分农田的耕翻、播种以机引农具完成。到1985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 884台。其中,集体承包...
第一节 农机具改革和推广
第一节 农机具改革和推广 庆安县的农机具改革和推广工作始于1950年,当时主要推广和使用新式马拉农具,有双轮单铧犁、马拉播种机、马拉收割机、马拉镇压器 4种,21台件。到1952年推广综合号铲蹚机、铲蹚犁等。1953年又推广30套新式马拉农具。1954年推广新式马拉农具40套。到1955年又推广...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 一、管理体制 1959年,庆安县成立农机科,下设农机管理总站,在各公社下设农机管理站,大队建立机耕队。1963年,农机总站设农机管理股。1983年,本县设立农机监理站。全县18个公社的农机管理站改为农机管理服务站。1985年,全县农村有农机服务站18处,职工170人,机耕队...
第三节 农机具修造与供应
第三节 农机具修造与供应 一、修理与制造 庆安县的农机修理,一是全县统修。县农机修配厂从1960年 3月建立拖拉机修理车间,全县农业机械由县农机修配厂统修,各车组驾驶员随车进厂,边修车边代培。从1960年年修 3台到1985年年修 169台,是1960年的56倍。二是社修。各大队机车到公社农机...
第四节 农机技术人员培训
第四节 农机技术人员培训 庆安县农机人员以短训、适用为主。采取派出去代培、县举办长期班系统培训、短期班单项培训以及以会代训的方法培训。 1958年,在引进拖拉机之前,本着机械未到,培训先行的原则,有选择地组织 160人到外地学习拖拉机驾驶、保养和维修技术,回来后分别派到各农机站工作。1959年...
第五节 机械化程度
第五节 机械化程度 1960年引进拖拉机,1973年全县社、队普及拖拉机。到1985年全县有大、中、小型拖拉机4 220台,机引农具5 311台(件)。拖拉机混合台折合155 098马力,平均每马力担负耕地 10.2亩,每台大中型拖拉机平均担负耕地1 587亩。 一、田间作业 1960年至1...
第一节 渔业资源
第七章 渔业第一节 渔业资源 庆安县河流纵横,泡沼、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全县共有9条主要河流,境内总长791公里,水面73 500亩;较大的泡沼789个,总面积为26 890亩;中小型水库36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型(Ⅰ)水库7座,小型(Ⅱ)水库28座,总面积22 500亩。水域资源极其丰富...
第二节 渔业生产
第二节 渔业生产 一、自然生殖与捕捞 渔业生产在本县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解放前由于生产力受到限制,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员寥寥无几。1945年以前全县仅有渔民三、四十人,且捕鱼网具简陋、笨重,主要是抬网、旋网、鱼叉、鱼罩等。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渔业生产予以重视,并在县工商科设专人负责渔业生产管理...
篇下序
第五篇 工业篇下序 庆安县工业萌芽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随着关内移民的不断迁入,本地相继出现了烧锅、油坊、粉磨坊、木匠铺等手工业作坊。当时工业发展极为缓慢,一直到解放前,各种私营作坊仍然处在规模小、设备简陋、品种单一、劳效低的落后状态。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工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 清光绪四年(1878年),有商民于海忠在长林子胡家店屯(今庆安县欢胜乡)开设“永川德”烧锅1处,生产白酒。此后,私营工业相继产生。 光绪八年,在于清街(今庆安县庆安镇)出现食油加工、烘炉等各业作坊。 光绪十二年,余庆街南沈小铺屯的沈秀文在城内十字街西...
第二节 集体工业
第二节 集体工业 庆安县的集体工业,从解放后开始兴起,以后得到逐步发展。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有96%以上的私营工业过渡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组建了25个合作社(组),生产资料实行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实行集中领导,统一管理,按劳分配,自负盈亏的原则。到1958年底,全县...
第三节 国营工业
第三节 国营工业 庆安县的国营工业多数是在接收伪满时期部分敌伪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的。 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有的公私合营企业转为国营企业,全县的国营工业已由1949年的 7家发展为10家。1960年全县的国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33家。后来由于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原料紧缺,...
第一节 发电供电
第二章 电力工业第一节 发电供电 庆安县电力工业始于1946年,当时由私人开办的大力米厂,用 1台20千瓦的柴油机组发电,供本厂生产和剧院照明用电。 1949年,大力米厂购置1台20千瓦蒸汽发电机,代替柴油机发电。1954年10月又更换1台45千瓦发电机组,供县政府、县医院、广播站、公安局等...
«
1
2
...
13709
13710
13711
13712
13713
13714
1371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