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牧业发展概况 宝泉岭农场依山傍水,东育都鲁河,西有梧桐河贯通南北。植被生长着大、小叶樟、老灌草、三叶草、台草等类,1984年草原面积283,165亩,天然牧草产量19,057.6万斤。这广阔的自然资源为发展马、牛、猪、羊、禽类及鱼等综合养殖业奠定了基础。 1950年春建场时,首先就...
第三节 禽畜饲养
第三节 禽畜饲养 一、养猪业 猪是一种食杂、多胎、早熟动物。具有繁殖力强,对饲料转化率高等生物特性。在农场养猪史上,曾有母猪最高产仔27头——两个月断乳育成14头——窝重501.8斤,猪日增重达579克的记录。 建场初期农场就开始养猪。起初数量少,品种单一,共有30余头哈尔滨白猪和本...
第四节 兽医与防疫
第四节 兽医与防疫 建场初期,农场就重视畜牧兽医技术队伍的建设,为了保护家畜健康,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建立健全了完善的防治机构。并根据1956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所制定的《国营农场兽医工作规章制度》要求,从本场实际出发,在不同时期,拟定出各项防治措施和有关规定,把“防重于治”的方针贯彻到...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五章 工副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0—1952年,东政解放一团设供给科,姜廷庚任科长,负责粮油加工等工业口。 1952年,农场设经理科,科长段润昌,负责工副业。 1953年经理科科长姜廷庚。 1954年成立经理室,主任姜廷庚。 1958年工业部下设工业科,科长张连升。 196...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宝泉岭农场的工副业生产,三十多年来为农场发展建设、扩大再生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建场初期工副业的生产,陈旧的设备安装在简陋的草房内,完全是作坊手工操作。其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以后随着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场工副业生产虽有所增长,但在批判“不务正业”之风情况下,再投入的资金...
第三节 各业生产
第三节 各业生产 一、砖瓦白灰生产 (一)制砖 1950年夏,在俗名叫八家子(现宝泉岭农场机关副业基地附近)的地方建立了南窑地。制砖的师傅都是从鹤岗雇来的,有八个手工坯场,一个方框窑:办公、食堂、住宿都挤在草房工棚内,这年制砖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烟囱和火墙用砖。为了大量制砖,部队派一名干部带...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六章 计划财务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0年解放一团建场时期,实行供给制,统一由供给科负责全团的供应工作,科长姜廷庚,副科长王海龙。 1951年成立会计室和统计室。会计室主任孟庆品,综合统计吴鸿尤。1952年5月1日转场后,全场实行统一核算,各作业站设一名专职统计员。 1953年农场成...
第二节 会统队伍
第二节 会统队伍 1951年冬,解放一团为培养企业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从解放军中抽出宋纯一、齐英林、李儒新、张广熙、马德厚、张庆、张艳鹏、张继清(女)、张雪莹(女)、张鲁耶(女)103同志,到东北人民政府荣军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统计班学习。随后又陆续派出一些同志去军区和省里开设的技术干部学校学习...
第三节 计划管理
第三节 计划管理 国营农场是我国的现代化大型农业企业,是社会化程度很高,又具有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林、牧、副、渔、工全面发展的农业企业。农场又是多层次、多部门的经济组织,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生产上的多样性,地域上的分散性,时间上的季节性,以及对自然的依赖性等,决定了农场必须实行统一...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四节 财务管理 一、 沿革 1952年转为农场后,实行企业管理,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取消供给制,逐步消除供给制思想。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要求,对农场一切开支强调“按计划办事”。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条件下,始终贯彻勤俭办场的方针和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对各项资金使用予以控制。在企业管理中...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七章 劳资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0年—1952年5月1日,东政解放一团的人员调配及管理工作由组教科组织股负责,负责人徐善亭。 1952年5月,东政解放一团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转为国营宝泉岭机械农场,成立人事科,徐善亭任科长,高树安任副科长。 1954年,李贤鹏任人事科副科长。 19...
第二节 劳动管理
第二节 劳动管理 一、职工队伍构成 1952年5月1日,东政解放一团的干部战士集体转为农场职工,学员分批改变政治身份后,截止1952年6月底全部转为农场职工。 1954—1956年,在汤原县招收140多名新工人;1955年4月在依兰县招收160多名工人;1956年在佳木斯市、依兰县、桦川...
第三节 工资
第三节 工资 一、工资制度改革和奖励办法 在各项生产中,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农场的工资制度和奖励办法也不断地进行改革。 1952年5月1日,农场改供给制为工资制,即以工薪分计算工资。 1953年基本建设工人,在施工期间大部分实行定额计件工资制度。 1956年...
第四节 劳动定额
第四节 劳动定额 农场在经营管理方面,从1953年起就注重了劳动定额工作,设有专人负责。1954年成立了定额管理委员会,各种作业,有条件的都要实行定额管理。定额的制定,都是通过实际测定取得的资料,然后分析、测算、对比,剔出不合理非作业时间,制定出“平均先进技术定额一。每项定额的制定都要付出一...
第五节 劳动保险与福利
第五节 劳动保险与福利 农场的劳动保险工作,是按照国家《劳动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的规定,结合农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的。 1982年以前主要由劳资科负责,对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在发生生、老、病、伤、残、死等特殊困难时,抽出一定数量的专用基金,给予解决和减轻他们的困...
«
1
2
...
14247
14248
14249
14250
14251
14252
142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