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章 经营成果
第四章 经营成果 二九○农场建场30年来的主要经营成果,完成总产值6.55亿元,经营盈利1,979万元。 农 业: 开荒84.5万亩,耕地而积达到63.5万亩。人工造林4.95万亩,经济林0.15万亩,粮豆总产11.5亿公斤,上交粮5.8亿公斤,出口大豆6,350万公斤,完成产...
大事记
大事记 一九五五年 5月24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第五团副团长娄锡钧率领勘察队,进入富锦县 绥东乡踏察荒原。 6月下旬 五囱由密山县迁抵富锦县,机耕队进驻绥东乡,准备开荒建场。 8月6日 ...
第一节 从广北到东北
第三编 简史第五章 解甲归田第一节 从广北到东北 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之后,从1953年进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这期间,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随着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和第...
第二节 踏荒定点
第二节 踏荒定点 1954年9月,先遣队进驻黑龙江省密山县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密山地区的兴凯湖、杨木岗、东发、东大林子,宝清地区的大河镇、索伦岗、七星岗等地进行了实地踏荒调查。宝清地区虽然地形条件好,土质肥沃,水份充足,自然资源丰富是个好地方,但是,交通极为不便。这一地区周围有两个大草甸子...
第六章 建场初期
第六章 建场初期 1955—1957年是二九○农场初建的三年,这一阶段,农场第一代垦荒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高度地发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本色,在建场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向千古荒原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第一节 开荒生产
第一节 开荒生产 建场位置确定之后,如何开荒生产,成了建场开始的一个关键问题。先遗队进入场区展现在眼前的是荒无人烟的荒原,灌木丛生,茅草连片,一望无边,蚊子小咬混成一团,当年垦荒战士曾为荒区留下这样的打油诗,“场区太平山,听来心胆寒,地连草,草连天,野兽成群、灌木长满山,牛蠓、蚊子如浪翻,一...
第二节 基本建设
第二节 基本建设 在开荒生产同时,农场根据“边开荒、边建设、边生产、边积累、边扩大”的“五边”方针,开始了农场总场区域的基本建设。为了适应和配合开荒建场需要,1955年6月部队进驻场区后,首先修复了绥东至兴胜,临江屯至河泉的两条旧公路,总场部建点后,为了解决交通运输,自1956年开始修筑总场...
第三节 组建二九○农场
第三节 组建二九○农场 二九○团由国防转入生产建设,经过两个阶段。1952年,奉毛主席命令转入生产战线,原部队改为农建二师五团,担负“生产待命”任务,仍属军队序列。1955年,国防军实行三大制度改革。农建二师已转垦东北,根据中央批示,实行集体转业,开发北大荒,改供给制为工资制。1955年7月...
第七章 发展时期
第七章 发展时期 1958年,二九○场从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到六十年代初贯彻执行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农场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第一节 贯彻“五边”方针,农牧业同步发展
第一节 贯彻“五边”方针,农牧业同步发展 1958年2月,黑龙江省召开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3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7月为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农垦部部长王震亲临黑龙江,在宝泉岭农场召开会议,对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国营农场的建设做了动员和布置,随后国营农场随着...
第二节 成都军区800名转业官兵来场
第二节 成都军区800名转业官兵来场 1958年春,全国10万转业官兵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上山下乡”的号召,集体转业参加农垦建设。成都军区800名转业官兵350名家属,于4月30日来到二九○农场。他们有的参加过西藏平叛战斗,有的接受过军政训练,有的多年从事机关工作,具有较高的军政素质和...
第三节 山东支边青年与移民来场
第三节 山东支边青年与移民来场 1959年,根据黑龙江省委和合江农垦局的决定吸收了一部分山东青年充实农场建设。来自山东省蒙阴、沂水、沂南等地的850名支边青年于7月来到二九○农场。10月,山东省梁山县移民360户(约计1,800人)迁居农场安家落户。这批人员的到来,对于充实农场力量,加速农场...
第四节 以粮为纲,农牧结合,多种经营
第四节 以粮为纲,农牧结合,多种经营 农场的自身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农场的生产结构。1957年,只有畜牧生产。加上场初期,人力物力财力都很紧张,顾不上发展多种经营。所以,建场三年畜牧生产和工副业生产只限于解决职工生活和生产需要的问题,如面粉、副食加工、畜牧业(解决吃肉)、机械修理和砖瓦...
第五节 抗灾渡荒年
第五节 抗灾渡荒年 正当农场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1960年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使生产建设遭到了重大损失。 1959年,农场全年降水量达到715.3毫米,特别是9、10两个月降水量达到215.8毫米,土壤水份饱和造成严重的秋涝。1960年春雨较大,土壤饱和,土地积水,机械无法作业,春耕和播种...
第六节 农场规模的扩大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六节 农场规模的扩大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九○农场自1958年以后,在“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方针指导下,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加上1958年的转业官兵,1959年的支边青年和移民的来场,劳力充足。1958年至1965年8月开荒406,100亩,平均年开荒51,000亩,农场...
«
1
2
...
14298
14299
14300
14301
14302
14303
1430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