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电力
第十章 电力通信第一节 电力 一、电力单位 1959年,两个分场开始有发电站,电工4—6名。1966年成立变电所,第一任所长王凤瑞,电工7名;1967年更名为电业所,有变电运行、配电、营业、修理、发电及锅炉6个班组,所长李永贵。1985年全所共有42人,其中电工27名;全场电工共有7...
第二节 通信
第二节 通信 日伪4个居民点的警察所,各设磁石式电话机1部自此开始有电话。 抗战胜利后的10多年,通信事业发展不快,直到开荒建点才有明显发展。分场已有6人专管电话线路的架设、维修和电话接转。主要设备有磁石30门总机2台,电话10部;临时线路,用柞桦树棵架设,长50公里。1/3生产队没有...
第一节 概况
第十一章 房屋建筑第一节 概况 垦荒前,本地民居都是土草结构,就地取材,墙用草泥垛成,柞、桦元木为梁、檩、椽,铺上桦条、榛树枝等,抹以大泥,然后苫草。“上不漏,下不倒”,因此,本地人对苫房很讲,尤其是两个山头,要请“老手”来把,不仅要苫好苫实,还要整齐美观。这样的房屋一般能居住30年,质量...
第二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沿革 分场有基建助理员,负责房建工作,并各有一个基建队,职工共计200名左右。江滨农场房建由工业科管理,内有房建技术员2名。十团设营房股,股长、副股长及助理3—4人。恢复农场后,先归于农建科,后归于工交科,专业工作人员3名。1984年,成立建筑公司,经理、,副经理及工作人员7名。...
第三节 主要建筑
第三节 主要建筑 第一座比较大的建筑是十一分场礼堂,1057年建成,自行设计施工,面积320平方米。由于跨度大,屋顶漏水,尤其是门楼顶部积水,造成檩梁腐烂,只用了10年多,塌架,造成伤人事故,后拆除。 场区较大的建筑有20座,总面积8,000平方米。最大建筑物是场。职工俱乐部,引进图纸...
第四节 房屋转卖
第四节 房屋转卖 1985年,农场决定现有公建和私人住房,以优惠价格转卖给个人。 一、作价原则 各种结构住房每平方米按下列建筑年限计价: 1980—1984年 35—40元 1975—1979年 30—35元 1970—1974年 25—30元...
第五节 房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 房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质量差 施工不按标准,建后不验收或验收不严格。85%的住房达不到规定使用年限,一队1970年—1975年建了6栋砖瓦房,都有不同程度的漏雨,1栋拆毁,3栋墙裂。 二、烟囱易坏 砖砌烟囱,冬季里暖外寒,砖冻酥,平均一年半就需更换...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二章 计划财务第一节 机构沿革 分场有计财室。合场后设计财科,副科长及会计、统计、劳资助理共10人。十团设计划股和供应股,各有股长、会计、助理员4—5人。1977年两股合为计财科,科长、副科长及会计、统计等9—11人。建场以来计财机构主要负责人变更情况(见表)。 ...
第二节 会统队伍
第二节 会统队伍 自垦荒以来,队级核算单位有会计、统计、现金出纳员各1名。1960—1962年,大半出纳员由会计兼任,1963年重新配齐。1985年精减人员,统计、出纳一人兼之。下列不同时期会统人员数: 建场前(1962年) 会计28名、统计25名、出纳23名 建场...
第三节 计划管理
第三节 计划管理 农场的生产财务计划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进行。计划工作分年度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分农业、林业、畜牧、工副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计划生育、劳动工资、财务等项。这些计划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编制计划程序,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定,由场下达各基...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四节 财务管理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财务计划、财务定额、财务制度、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检查等方法,对资金的形成、运用和分配等进行组织、调节和管理。 一、资金 农场资金分为三大部分: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基金。 分场所需的资金由总场拨给。当时是三级管理,两级核算,生...
第五节 部分计财统计表
第五节 部分计财统计表 历年固定资金统计表、历年流动资金统计表、历年专用基金统计表、历年收支情况统计表、历年政策社会性支出统计表、历年主要产品成本表、历年劳动生产率统计表。空白栏系未统计。 历年固定资金统计表 ...
第一节 机构沿草
第十三章 劳动工资第一节 机构沿草 分场有劳动助理。合场后劳动工资由计财科负责。十团先归参谋股,1970年设军务股,股长及参谋3—4人。1977年设劳资科,科长、副科长及科员共6—7人。 附:建场以来劳资机构主要负责人变更情况表。劳动工资机构负责人变更情况表
第二节 职工构成
第二节 职工构成 江滨农场职工来自于垦荒队员、山东移民、本地老屯农民、转业复员军人、拖拉机站工人、下乡知识青年、职工子女、投亲靠友来农场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等。这些人员经过调动、离休、退休、退职、精减、死亡,尚有: 垦荒队员 301名 老屯农民 86名 转复军...
第三节 职工变动
第三节 职工变动 30年来职工队伍比较稳定,变动不大,流动最多的是知识青年,接收安置的4,154名,陆续返城3,868名。此外,人数较多的变动为: 调出 1969年调往建三江农场管理局100人 1973—1979调往普阳农场341人 1977年调往延军农场60人 ...
«
1
2
...
14328
14329
14330
14331
14332
14333
1433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