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农药
第六节 农药 一、杀虫药物 从50年代开始使用滴滴涕、六六六,之后有敌百虫、敌敌畏、敌杀死、乐果、辛酸磷。滴滴涕和敌百虫因效果降低,前者70年代已不用,后者80年代很少使用。六六六因残毒较高,用量渐少。80年代普遍使用的是敌敌畏、敌杀死、辛酸磷、乐果。杀虫药物大多用于瓜果蔬菜,粮豆作物...
第七节 作物
第七节 作物 一、大豆 金秋十月,望着无边的豆海,捧一把珍珠般的豆粒,谁也止不住会赞叹:真是大豆的故乡。 但是,解放前,大豆种植的优越条件和大豆的经济价值没有充分显示,种大豆的目的是自用,榨油、做豆腐、喂猪,还有的用大豆烧炉子取暖。种植面积较少,只占全部作物的1/5,大面积垦荒以...
第八节 农业气象资料
第八节 农业气象资料 1966年以来月降水量统计表 单位:毫米 1966年以来每月最低气温及日期统计表 单位:℃0000059;[/$$p] ...
第一节 概况
第二章 农机第一节 概况 1956年春,黑龙江省萝北拖拉机站的第一台拖拉机驶进江滨荒原,揭开了这里农机史的第一页。那时,负责江滨地区开荒的尽机站一队、三队和五队。有国外进口拖拉机14台(混合台,下同),1958年,又进13台。这些拖拉机的主要任务是开荒翻地。种、管、收仍然是人工畜力,连马拉...
第二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沿革 分场各有1名机务助理员。建场后设农机科,副科长1名,技术员3—5名。农业生产队配农机副队长或技术员1名。十团农机,先后由军械股、装备股、生产股兼理;1973年设农机办公室,一副股长负责,技术员4—5名。农场恢复改“办”为科,副科长2名,技术员5名。1984年春设农机总工程师...
第三节 农业机具
第三节 农业机具 一、拖拉机 萝北拖拉机站的履带拖拉机有苏联的“C—80”、“C—100”、““Ks—07”,英国的“勇士一3号”。它们在开荒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以1959年开始进场国产“东方红—54”拖拉机,成为60年代本场农田作业的主力。70年代,“东方红—75”逐渐增多。 在...
第四节 机务管理
第四节 机务管理 机务管理内容很多,这里就人员配备训练和农具场、规章制度三个方面做以简述。 一、人员配备及训练 萝北县拖拉机站人员是第一批机务工作和技术人员。后随农业机械增加,每年都要挑选一部分思想、工作、体质比较好的青年充实和扩大农机队伍。1985年共有机务人员1,657名(不...
第五节 农机修造
第五节 农机修造 一、修造单位 十二分场修配厂建于1960年春,职工38名,1台车床,1台电焊机,第二任厂长罗学龙,党支部书记田守荣。后人员设备均有增加,1963年改为江滨农场农机修配厂。 十一分场修配厂建于1960年春,职工35名,1台车床,1台电焊机,第一任厂长于立金,党支部...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农田水利第一节 机构沿革 农场设水利科,副科长1名,技术员4名。十团,水利由计划股兼管,技术员2—4名。1976年设水利办公室。1977年设农田建设科,简称“‘农建科”,科长、副科长和技术员等,共6—7名。1984年成立农建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及工作人员8—9名。 1963...
第二节 排灌
第二节 排灌 未开垦的江滨地区,低洼、多沼泽。1956年—1958年间,只是在一些较高的地片开荒,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若干块块田。1959—1960年间,雨水偏多,加之松花江溢洪,这些块块田被水吞食,面积逐渐缩小,成了块块“岛地”,有的则被淹没。农场南部低洼地带的2万亩土地不能耕种,4个生产队撤...
第三节 水利工程
第三节 水利工程 旱河一干渠1960年开工,1963年竣工,1966—1967年人工扩建,共5万土方,长6公里;东南起三队二、三号地之间,经二十三队、四队、砖瓦厂,由七队一号地与四队五号地之间入旱河,受益耕地面积1.5万亩。 旱河二干渠1960年开工,1963年竣工,1966—196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林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78年以前,未专设林业机构,只在农业部门配备林业技术员,负责技术指导和林政工作。1978年设农林科。1982年科站合一(即林业科和林业管理站合为一体)。1983年专设林业科,副科长及技术员共3人。1984年成立林业公司,经理、技术员及工作人员7——8人。 ...
第二节 林业生产单位概况
第二节 林业生产单位概况 园林队1964—1978年是苗圃,属科研站的一个班组,24人,由赵修家负责。1978年4月,从科研站分离,单独成为林业管理站,简称“林管站”,56名职工,由副主任高殿友负责,后王存一任主任。1984年改称园林队,有土地3,700亩,其中林地1,200亩,农田2,50...
第三节 自然次生林
第三节 自然次生林 江滨地区原有自然次生林13万亩,占土地面积的24.5%。其中乔木类有柞、杨、桦、柳、山榆、糠椴、毛赤杨、山槐等,约占自然次生林面积的40%;亚乔木类有山丁子、山里红、毛柳、卫茅等,约占20%;灌木类有榛柴棵、空心柳、笤条、野玫瑰等,约占40%。1956—1966年,年年开...
第四节 植树造林
第四节 植树造林 1959年新建各队开始在住区道旁插杨植树,绿化环境,这是江滨地区林木由“伐”到“植”的转折点。两个分场共插本地杨5,000棵。合场到十团组建,绿化植树10万棵,成活6万,树种是杨、榆、糖槭,多植在路旁村边。同时又在部分沟渠边上造防护林千余亩。十团重视植树造林,不仅在所有主要...
«
1
2
...
14325
14326
14327
14328
14329
14330
1433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