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幼儿教育
第四节 幼儿教育 种畜场幼儿教育正式起步于1976年,场直小学增设了一个幼儿班,招收幼儿67名。配备了2名幼儿教师。到1979年增加到4个班,设负责人1人,教师4人,招收幼儿150名,按其年龄分为大、小班。 1979年,种畜场拨款建筑一座面积为35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幼儿园。部分生产队相...
第五节 小学教育
第五节 小学教育 牧场小学教育是从1960年开始的,当时有8所小学,共有教师29人,学生659人。1964年又增加5所小学校,共有27个教学班,1276名学生。到 1968年,全场已有小学校16所,教学班32个,共有学生1 400名。到1985年,全场共有小学校19所,教学班71个,学生2...
第六节 初高中教育
第六节 初高中教育 一、初中教育 1964年秋,种畜场子弟中学成立,当时只招收一个教学班,招生47人,只开语文、数学、物理三科。以后逐年增加了化学、历史、地理、外语等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种畜场子弟中学更名为“兴无中学”开始停课闹革命,大字报贴满教室内外,大搞开门办学,学生...
第七节 职业教育
第七节 职业教育 一、职业高中教育 1980年,按照农场总局龙镇会议精神,根据种畜场需要,在场直中学增设了职业高中班,学制为三年,开设农机和畜牧两个专业。配备专业教师2人,经考核录取新生81人。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1981年又增加了农学专业课,招收新生42人,专业教师增到3人。1982...
第八节 教学设备
第八节 教学设备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种畜场重视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仪器,以满足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的需求。 全场共有桌椅1 300余套,小学均有手风琴或脚踏琴,部分学校有电视机,收音机,幻灯机,教育科有一部8.75毫米电影放映机。1980年场部中学与四队学校建...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章 卫生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60年,牧场成立卫生院,方庆祥任技术副院长。卫生院下设先锋、火箭、星火:个卫生所。全场共有医务人员11人。 1964年11月,朱生任职工医院院长。方庆祥任技术副院长。1965年岳建国任职工医院行政院长。方庆祥任技术副院长。 1968年4月12日,职工...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一、职工医院 1960年建场时,医院仅有土房3间,缺医少药,疑难病症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需转院到外地治疗。到1964年医护人员增加10余人,医院设有4张观察床位,门诊室、注射室、药局等扩大到11间土平房。1968年从省城下放来场的3名医生,充实了种畜场的医疗队伍。196...
第三节 队伍建设与医疗设备
第三节 队伍建设与医疗设备 一、医疗队伍建设 种畜场成立之后,全场医务人员共有11人。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表后,从省城下放2 名医生,后又调回城市。全场医务人员只有靠自己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自训、自培卫生人员。1980年以后,种畜场先后将医务人员28人陆续送往省、市、县等地培训。其...
第四节 妇幼保健
第四节 妇幼保健 建场初期,妇女分娩多采取旧法接生。其原因一是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具备,二是群众不接受新法接生。因此,初生婴儿时常出现破伤风,产妇出现产褥热等病。种畜场医院增加了助产设备和培养助产士,大力提倡新法接生。全场共培养接生员12人,其中送外地培训4人,职工医院积极宣传普及科学...
第五节 计划生育
第五节 计划生育 一、机构 和平种畜场人口控制的办事机构是计划生育办公室 1971年,种畜场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卫生科科长王树学兼任,配工作人员2人。 1977年,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由卫生科科长崔国权兼任。 1982—1985年,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刘炳祺,各生产队配计划...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科技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79年以前,种畜场未设科技机构,此期间成立了技术干部套改办公室,由杨福昌负责。配3名工作人员。 1980年5月,成立了科技委员会,主任王玉林,副主任刘庆喜、吕长山、朱焕彩。 1982年,成立科技科,科长李义。同年4月场科委进行调整,主任王玉林,副主任...
第二节 科技队伍与职称评定
第二节 科技队伍与职称评定 一、科技队伍 种畜场的科技队伍,随着种畜场农牧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发展起来。这些技术人员一部分是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另一部分是有实践经验的职工。他们在种畜场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到1985年末,全场已取得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14...
第三节 科技论文
第三节 科技论文 建场26年来,种畜场科技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辛勤耕耘。在农业、畜牧、林业等方面有许多科研成果,撰写出了水平较高的科研论文,得到同行业的承认和好评,有部分研究项目被推广和在实践中应用。如黄牛的“受精卵移植试验”、“同期发情定期输精”,林业的“五铧犁埋根...
第一节 小型文艺活动
第四章 文化第一节 小型文艺活动 为了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种畜场领导重视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建场初期,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利用劳动之余在田间、地头和农闲季节为广大职工群众演出快板书、数来宝、歌曲、蒙古民歌等节目,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 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文化...
第二节 广播
第二节 广播 建场初期种畜场就成立了广播站,当时只能转播黑龙江省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广播站与邮局合署办公,设1名值机员。到1975年,广播站配备了站长、编辑、播音员和维修人员。开始办场内新闻节目,每天早、午、晚三次播音,广大群众能及时的收听到省台、中央台的节目和种畜场新闻。 自197...
«
1
2
...
15447
15448
15449
15450
15451
15452
154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