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后 记
《黑龙江省志·档案志》的编纂工作始于1987年4月。在《档案志》编纂委员会和史志办 公室成立后即开始搜集资料,修订篇目,并编写了《黑龙江省档案工作大事记》(初稿)。 1991年3月,与省政府签订“责任状”后,充实和调整了省档案志编纂委员会和局史志办公室 。省档案志编纂委员会由11人组成,局史志办...
《黑龙江省志·电力工业志》编纂编委会
主任:于景龙 副主任:王烈豪 田坚 马世民 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德贤 王德利 叶 明 齐殿英 孙乔斌 李羡彪 孙国生 杨玉贺 张俊尤 姜朔年 赵东升 施凤...
《黑龙江省志·电力工业志》编辑人员
主编:马世民 编辑:王长山 李愿忠 田英秋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责任副总编:王荫田 曹夫兴 编辑:张兴文 张守春
概述
黑龙江地区(黑龙江地区,指现黑龙江省版图内地区。)电力工业始创于1905年( 清光绪三十一年),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包括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沦陷时期)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三个时期,至1985年已有80年的历史。 1905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之后,在哈尔滨中东铁路总工厂建成了中心发电厂。这是黑...
第一篇 电力建设
黑龙江地区电力建设始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沙俄出于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 维修铁路车辆对电能的需求,开始在哈尔滨建设黑龙江地区第一座发电厂——中东铁路哈尔 滨总工厂中心发电厂。1905年建成后,相继开始发电、送电、变电、配电等项电力建设。到 1985年的80余年中,黑龙江省共完成发电、供...
第一节 资源考察
第一章 前期工作 黑龙江省以本地煤(包括油、气)、水资源为基础发展电力工业。在进行电力建设之前 ,除了考虑用电的需求外,还要对资源情况做必要的考察。清末、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都是 不精确地估察市场和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全面考核勘探资料,确定电源建设规 模、布局。从考察中掌握了黑龙江省丰富...
第二节 勘察选厂
黑龙江省电力建设的前期工作,包括发电选厂(包括宏观选择的规划选厂和微观选定的 工程选厂)、输电选定走向、变电勘察选址工作,都是自然形成的和不断发展完善的。 清末时期,企业自己建设自备发电厂和供用电设施,是根据企业生产需要进行选择安排 ,把电厂摆在什么位置,变电所设在哪里,送电线路怎样安排...
第三节 工程设计
清末和民国时期,黑龙江电力建设工程的设计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安装汽轮机发电、 蒸汽机发电的发电厂,这种发电主要送变电工程,按照电力建设规程,都进行完整的工程设 计。沙皇俄国的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中心发电厂及其市内输电线路;耀滨电灯公司发电厂 及其市内输电线路等,都是经过专业部门设计而施工建设的。...
第二章 电力工程建设
黑龙江从1903年开始电力建设,到1985年的82年中,共完成电力建设2630项,其中新建 和扩建发电厂736座,容量371.5万千瓦,新建和改造变电所965座,总容量1049万千伏安; 建设和改造送电线路929条,24423公里。此外建设配电变压器57500台,384万千伏安,配电 线路490...
第一节 发电厂建设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建设,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投产的沙俄中东铁路哈尔 滨总工厂中心发电厂,是黑龙江建设的首座发电厂。从这时开始到1911年清朝灭亡,黑龙江 省共建设发电厂14座,装机容量2483千瓦。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中心发电厂是这一时期最 大发电厂,装机容量1100千瓦,...
第二节 供电线路建设
中东铁路总工厂发电厂是外资自备电厂,除自用电外,还向工厂附近、南岗铁路住宅和 火车站等地供电,因而建设了相应的供电线路。但当时电压只有500伏,而且是单电源供电, 因此实际上只能算作配电线路。清末建设的营业性对外供电的电厂都建了低电压的供电线路 。 民国时期,电压等级升高,供电线路的建设...
第三节 变电设施建设
黑龙江的变电设施建设与送电线路建设同步发展,也始于1905年。当时负荷很小,因而 变压器电压低,容量小。清朝末期各营业性电厂和自用电厂建设的变压器总容量只有2000多 千伏安,而其中多数只是配电变压器。变压器最高电压等级只有500伏。 从1912年开始,整个民国时期黑龙江变电建设有了相当...
第一节 施工队伍
第三章 施工力量 清朝末期,黑龙江地区没有电力建设的施工队伍。当时,分三种形式进行电力建设:一 种是外国人建发电厂,比如,沙俄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中心发电厂和法国人、日本人建设 的发电厂都是由外国人来施工的。另一种是中国人从外国进口设备办发电厂,由外国人承包 设备安装,雇中国人出劳务。中国人...
第二节 技术装备
黑龙江地区电力建设的技术和装备,是由低到高,由简到全逐步发展起来的。 清末和民国时期,进行电力建设没有任何机械装备,除用马车拉送设备外,全部用人力 配合导链、撬杠等简单工具。 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有了常驻发电和送变电建设综合队伍。在电力建设技术上有了很 大提高,有50余名技术人员...
第三节 施工能力
黑龙江电力建设的施工能力,是随着队伍和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扩大而不断增强的。 清朝末期,黑龙江地区没有专业施工队伍,电力建设是从国外进设备,由外国人安装, 所以无施工能力。 民国初期,仍无专业施工队伍,但是社会上有了一批可从事电力建设的“散兵”。一些 非汽轮机发电厂雇用“散兵”,...
«
1
2
...
3018
3019
3020
3021
3022
3023
302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