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章 接收与征集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黑龙江省各级档案馆建立后,即着手开展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 并把档案的接收与征集当作建馆初期的重要工作之一。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来源:一是定期接 收新中国成立后省、地(市)、县直属机关及所属单位(含撤销机关单位)形成的并具有长 远保存价值的档案。二是接收与征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历...
第一节 历史档案收集
一、旧政权档案收集 1958年8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旧政权档案集中保管的意见》,决定旧政权档 案(包括明清、民国、伪满洲国的档案),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集中在中央、省、市、自 治区以及县档案馆分别管理。1959年11月,公安部、国家档案局在《关于敌伪政治档案的整 理、保管和利用...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档案收集
50年代初期,全省档案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50年代末,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建立后, 按照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的原则,接收了同级党委、政府系统各部门的档案,以及撤销机关的 档案和有关资料,为档案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全省68个综合档案馆统计,建馆时共 接收进馆档案976个全宗,331115卷,资料2...
第二章 分类与编目
档案馆接收进馆的档案,多是由档案室根据进馆的要求按照文书处理的有关规定整理后 移交的。档案馆对于进馆档案的整理工作,在正常的情况下,主要是划分全宗,以全宗为单 位进行分类、编目、排列上架。对于已进馆的不合要求的案卷,也需做必要的加工整理。在 特殊的情况下,如清理积存文件或收缴撤销机关的零散文件,...
第一节 历史档案编目
1970年,黑龙江省档案馆以及46个市、县(旗)档案馆从辽宁省档案馆接收近40万卷历 史档案,而这些档案都是按袋、捆、卷堆放的,虽然当时按照不同时期的要求做过初步整理 ,但是多数的案卷没有系统整理,因此这部分档案整理工作任务还很繁重。1972年10月,省 革命委员会档案局召开全省地、市档案工作座...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档案编目
50年代末,全省各级档案馆建立之初,对已接收进馆的档案进行了初步整理编目。依照 档案的整理程序,首先是划分全宗。在划分全宗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分类、编制案卷目录等 项工作。在分类时,全省县级档案馆主要采用年度——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年度两种分 类法。如中共县委员会全宗,多数采用年度——组织机构分...
第三节 声像档案编目
全省各级档案馆都保存着一定数量的声像档案,包括照片、影片、唱片、录音带、缩微 胶片、磁盘等。各级档案馆建馆以后,在接收文书档案同时,收集到一定数量的照片。一般 只是作一些文字标注,没有做过系统整理。对于背景、人物不清楚的照片,没有进行考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现代新技术普遍应用于政...
第四节 资料编目
资料的整理工作,主要是依照资料形成部门的职能,按照问题进行分类、编号,在此基 础上登记编目。省、地、市、县档案馆建立后,拟订了资料管理制度、收集范围与管理办法 ,对于收集进馆的有关资料逐步地进行整理。 1960年3月,根据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省、县档案馆通则,对收集进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
第一节 鉴 定
第三章 鉴定与统计 对所保管档案价值的鉴定,是按着国家统一制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的。1957年2月28日,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实施《国家机关档案材料保管期限暂行规定》,这是各级档案部门开展档 案价值鉴定工作,划分档案保管期限的重要依据。1958年,黑龙江省各级档案馆相继成立后 ,按着档案分级管理的原...
第二节 销 毁
档案馆馆藏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保存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一些逐渐失去其保存 价值的短期、长期保存的档案,经过鉴定并履行一定的批准手续,进行销毁处理。这是档案 馆一项严肃的而且具有科学性的工作。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省、县档案馆工作通则对此作了明 确规定。 全省各级档案馆建立初期,省档案管理局...
第三节 统 计
1958年,全省县级档案馆建立后,肇东、讷河、龙江、杜尔伯特、宾县、阿城、尚志等 县档案馆开始建立统计工作。其中包括档案收进、移出总帐,各全宗档案基本情况的分类帐 以及提供利用档案登记表等。档案馆还制定了《档案馆档案材料统计工作试行办法》,建立 接收档案总帐、全宗名册、全宗卡片、案卷目录、资料登...
第四章 档案保管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省各级档案馆建立后,因陋就简,积极做好档案保管工作,维 护了档案的安全。 “文化大革命”中,全省档案馆各项规章制度遭到破坏,档案管理一度混乱。档案转移 后库后,库房条件较差,不少地、市、县的档案因潮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1972年,全省 档案工作恢复后,档案管理...
第一节 馆库建设
黑龙江省各级地方国家档案馆,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建馆时,都是利用旧房舍、旧仓 库做库房,而且大多数市、县档案馆库房不足,破旧简陋,不适宜长期保管档案。“文化大 革命”时期,为适应档案战备工作的需要,特别是黑龙江省地处边境的特殊情况,馆库建设 集中到建筑档案战备后库上来,档案馆库房面积小,保管...
第二节 档案保管
一、装具与设备 50年代末,全省各级档案馆建立初期,都是本着因陋就简,勤俭办档案的原则,利用机 关办公用的旧文件柜、文件箱、木质货架存放档案,装具不足,设备简陋,档案柜规格亦各 式各样。省档案馆筹备处只有新制的10个档案架和30套旧卷柜。鹤岗市档案馆70多个档案柜 都是动员各单位移交档案...
第三节 保 护
一、温湿度控制 五六十年代,黑龙江省一些保管条件较好的档案馆,就把控制和调节库房的温湿度,使 其达到保护档案的适宜或接近适宜的状态,作为档案保护的重要工作来抓。库房温湿度的控 制标准为温度14—18℃,相对湿度为45—60%。为搞好库房温湿度的管理,一些档案馆采用干 湿球温度计、毛发湿度...
«
1
2
...
3015
3016
3017
3018
3019
3020
302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