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二节 科技队伍 据1980年垦区人才资源普查统计,全局有各类科技人员3922人,其中:男性2701人,女性1221人。做技术工作的3759人,其中:在技术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处级干部18人,科级181人。在党政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163人,其中:场级34人,分场级37人,队级92人。 通过生产...
第三节 科协组织与成果
第三节 科协组织与成果 1983年6月15—19日,管局召开第一届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与会人员596名。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宝泉岭管局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在管局科协领导下,各专业口先后成立了8个学会,共发展各类会员441人。征集学术论文251篇。局科研所与科协共同出刊了14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章 教育第一节 概述 宝泉岭垦区的教育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1951—1956年为初创时期。绥滨、宝泉岭、梧桐河、新华等农场小学,都是1951年和1952年兴办的。由于建场初期条件差,学龄儿童少,最大的小学只有20多名学生。大多数小学在草房上课,没有桌椅,师资不足,采取复式教学。...
第二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没有专设教育机构,由宣传部门兼管。六十年代初,各农场开始设教育管理机构,教学业务由所在市县领导。1968年组建兵团,在师宣传科与团宣传股设一名副科(股)长分管文教工作。1973年师、团设文教办公室。1976年管局设文教卫生处。1978年,文教与卫生分开,成立教...
第三节 幼儿教育
第三节 幼儿教育 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各农场与分场都先后办起了托儿所。有条件的单位办了幼儿园。当时,保育员的主要任务是看孩子、做游戏、教识字,以后发展到大班搞些启蒙教育。1968年组建兵团后,各基层单位普遍办起了托儿所或幼儿园,并加强了保教人员的培训。1976年成立管局后,托幼工作进一步受到重...
第四节 小学教育
第四节 小学教育 一、学制 五年一贯制入学年龄为7岁,修业年限为五年。六年制分初小4年,高小2年。“文化大革命”以前,垦区小学普遍实行六年制。1968年,实行五年制。1982年统一改为六年制。垦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在校生巩固率平均98.1%,毕业生合格率90%,基本实现了普...
第五节 中学教育
第五节 中学教育 一、学制 1969年前,中学实行6年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 1970年,改为中小学9年一贯制,即小学5年,初、高中各为2年。1979年又改为10年一贯制,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1981年后,恢复中学6年制。 二、学校管理 中学设校长1人,在党委与教育部门...
第六节 中等专业教育
第六节 中等专业教育 1959年,由合江农垦局所属的宝泉岭、萝北、二九○、曙光、汤原等农场自办的五所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了一所综合性多专业的农科中专,并附有农学、农机、畜牧兽医3个专业的大学班。1961年改为合江农垦局农业技术学校。1962年调整了专业设置,改为农机单一专业,改校名为合江农垦局农...
第七节 职工教育
第七节 职工教育 1965年以前,各农场以扫除文盲、普及小学与初中教育为主,普遍办起了职工业余文化学校,聘请专、兼职教员讲课。无论干部工人都能积极参加学习,文化程度提高较快。1966—1969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职工业余教育被迫停止。1969—1976年兵团时期,文化学习基本被政...
第八节 教师队伍
第八节 教师队伍 在五十年代,中小学建校初期的教师来源,主要是文化程度较高,思想进步的转业官兵与青年职工。六十年代,每年有为数不多的中师或师专毕业生分配来农场从事教育工作。1968年后,从城市知识青年中选拔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师。1977年城市知识青年大批返城,造成师资严重短缺,一些学校甚至停课...
第九节 教育经费
第九节 教育经费 垦区普通教育属于企业办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垦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但由于国拨教育经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事业的需要,因此,根据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各企业单位在安排财政预算时,都能注意给教育经费划拨一定的补贴指标,其比例为1:1(不含基建),逐渐做到年年递增,增加对...
第一节 概述
第三章 卫生第一节 概述 1948—1958年为农垦卫生医疗事业初创时期,由设备简陋的卫生所逐步发展成为职工医院。1959—1965年,各职工医院有了一定的规模,门诊与住院处分设,医疗条件逐渐改善,建立了阶梯医疗,各级医疗网络基本形成,方便了群众。1966—1976年前期,由于“文化大革命”...
第二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沿革 1957年以前,农场没有卫生行政机构,由农场职工医院代行卫生行政管理工作职权。 1958—1969年,各场职工医院业务上受农垦局卫生处领导。 1969年兵团二师设卫生科,编制4人,业务上归兵团卫生处领导。 1976年,宝泉岭管局设文教卫生处,各场设卫生科,但多数农场实...
第三节 医疗单位
第三节 医疗单位 一、管局中心医院 195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第九预备医院集体转业,组成了合江农垦局总医院。1963年度更为东北农垦总局汤原医院。1969年改为兵团第二医院,隶属二师领导。1970年改为兵团二师医院。1976年,改为宝泉岭管局中心医院,属多科室设置的综合性医院。...
第四节 医疗设备
第四节 医疗设备 全局医疗单位房屋总面积为64729平方米,其中:农场医院房屋面积为25173平方米。平均每个场医院占房2098平方米,为创建时的3.4倍。基层医疗单位占房15256平方米。1985年实有病床128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5.8张。 卫在所一般都配备有常规医疗器械。各场医...
«
1
2
...
6808
6809
6810
6811
6812
6813
681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