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畜牧业渔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1年,畜牧业负责人张守先。1953年,畜牧归生产办公室,负责人逄甲东。1956年,畜牧归生产科,负责人逄甲东。1959年初组建畜牧科和兽医院。科长吴恩龙,副科长张希天。1965年,畜牧归生产科,分管畜牧负责人逄甲东。1966年,提任副科长张海峰。 1969...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建场38年,畜牧业发展变化较大。 1949年,全场有大牲畜78头,猪120头,其他畜禽没有饲养。 农场在以后的30多年中,畜牧业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时期: 第一个大发展时期:1954—1959年,本着“以粮为纲,农牧并举,多种经营”,养猪业和大牲畜饲养量加大,产值上升到1...
第三节 畜禽饲养
第三节 畜禽饲养繁育 1.猪 农场养猪业始于1949年,有公养猪100头,都是本地猪,只有一头公猪是杂种。2名饲养员。土草结构猪舍120平方米,调料室,兽医所112平方米。 50年代,猪的品种得到更新,先后调入约克夏,巴克夏、哈白等种猪130余头。中期,猪肉已经能够自给有余。猪舍大都是土草结...
第四节 渔业生产
第四节 渔业生产农场渔业生产始于1957年,主要是在黑龙江、松花江捕鱼。当年建打鱼队,职工40人,木船5只。当时,黑龙江鱼种主要有大马哈、鳇鱼、胖头、哲罗、鲫鱼、鲤鱼等,松花江鱼种主要有:鲫鱼、粘鱼、白鲢、鲤鱼等。1975年有了小型机船,1979年,有了捕鱼机船。 养鱼业开始于1977年,建鱼池...
第五节 防、检、治工作
第四章 畜牧业鱼业第五节 防、检、治工作1948年建场初期,农场没有兽医,主要是绥滨县防治所张守先,每月来场为大牲畜治疗,1951年,张守先调入农场负责兽医工作。1954年以前,由于药品缺乏,没有开展防,检工作,1954年后兽医技术员增加较快。提倡一猪三针(猪疫、猪丹毒、猪肺疫)等,1964年提...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五章 工副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3年以前,农场没有工副业机构。1953年成立基建工副业科,科长先后有郑光喜、张宝山。1957年,工副业归经销科,科长蒋金锋。1958年,归基建工业党总支。1962年归粮食科、负责人吴泽。1969年1月,工业归九团后勤处。1972年,归工牧办。1973年归商业股...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农场最早的工副业生产是采伐木材,每年冬季组织多余劳力,到鹤岗林业局伐木,最早的工业小作坊有碾米、磨面,做豆腐等。 面粉、豆油生产 1958年,安装使用了5台125型磨粉机,1台6孔螺旋榨油机。 1980年,新建一座日产50吨面粉的5层楼面粉加工厂,安装了800型面粉机2台,6...
第一节 商店
第六章 商业第一节 商店一、发展概况 1952年,绥滨县联社在农场老2队(现26队)成立商业点,负责全场商品供应,包括生产用的低值易耗品和生活用的油、盐、酱、醋等。当时只有两名营业员。在职工宿舍中间壁一屋,面积只有30平方米,包括营业室、仓库和宿舍。 1953年,在老场部(现24队)正式成立...
第二节 收购站
第二节 收购站1962年,设一名收购员,收购废旧物资,但收购数量和品种很少。 1970年,成立收购站,属总店管理。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土特产品收购项目,人员逐步增加,至1980年,配备5人,1982年和商店分开,属商业公司管理。 成立收购站后,收购品种逐渐增多,由收购废旧物品到收购土特产品...
第三节 饮食服务
第三节 饮食服务农场的饮食服务业主要由综合厂经营,1978年12月成立综合厂,职工105人,房屋面积1,147平方米。经营项目有糕点、酱油、醋、挂面、糖果、冰棍、炼乳等。到1981年,经营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被服、理发、照相、修理自行车、修钟表、修理收音机、刻字、白铁加工,修鞋、招待食堂、皮革...
第四节 工商管理
第四节 工商管理一、机构沿革 1979年以前,农场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由当地政府管理。1979年12月,农场成立工商行政管理科,副科长王生凤。1983年7月,工商行政管理归行政办公室,1984年9月,设工商行政管理科、科长唐明永。 二、企业登记管理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七章 集体、个体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1981年以前,农场没有集体、个体经济组织机构, 1981年6月1日,农场组建“多种经济、多种经营办公室”。简称为“两多办公室”,主任侯俊桥,副主任范春锁。多种经营方面主要负责全场待业青年和家属的就业安排,又负责全场的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的开发工作。 198...
第二节 个体经济
第二节 个体经济1958年,部分复转官兵工资较低,为了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农场鼓励他们家庭养猪,并分给少量家庭园田地,作为补助收入。1962年农场精简了部分“老、弱、残”职工和绝大部分1958年参加工作的复转官兵家属。场部被精简和下放了部分老职工,为了照顾他们自谋生计,农场允许他们在沿街门市上个体经...
第三节 集体经济
第三节 集体经济1966年春天,广大家属强烈要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当年3月,农场场部地区组建了农副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家属达300多人,按日薪日记的形式支付工资。 1969年,九团党委决定把场直地区的家属集中起来组成家属大队,成立家属委员会,参加大队的家属共500多人,后因工资低(每日0.30...
第四节 先进单位、个人
第四节 先进单位、个人1984年3月,场直家属生产队、青年木器社,被授予1983年总局先进集体称号。侯俊桥、戈长华、任丽君等同志被授予总局先进工作、生产者的光荣称号。
«
1
2
...
6823
6824
6825
6826
6827
6828
682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