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八章 计财第一节 机构沿革1948年,农场成立会计室,孙永录负责。1950年,会计室主任荆玉璞。1953年,基本建设财务设在基建科。1955年,会计室主任王威。1957年,计财科长都本祥,1963年,科长王紫恒、副科长武明山。1966年,计财科副科长刘焕林。1967年,计财科改为经营组,组长刘...
第二节 计划与财务管理
第二节 计划与财务管理计划管理 农场的计划管理始于50年代中期,计划种类有:长远计划、年度计划、阶段作业计划、班组定额核算分析等。“文革”期间;生产管理不提计划,推着干,打乱仗。从1977年后,扭转了无政府状态,切实恢复和加强了计划管理工作。每年都要制定生产建设计划、基本建设计划、生产财务计划。...
第三节 固定资产
第三节 固定资产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 1972年,以计财科为首,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全场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彻底的清查造册。计财科负责建立了全场的固定资产“设备卡片”。又将全部设备卡片下发到基层,做到场和基层都有卡片,卡物相符。1983年又重新将全场房屋逐栋的进行了一次清查...
第四节 流动资金
第四节 流动资金农场的流动资金,是由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解决的。维持企业生产周转最低需要,是财政拨款,季节性、临时性的需要,由银行贷款解决。从1963年开始就已执行了流动资金定额管理,对每个核算单位的定额流动资金,每年核定一次。非定额资金每月投资金使用计划,经场批准后拨补资金。“文革”期间,钱是花着...
第五节 费用成本
第五节 费用成本农场在50~80年代初,一直是在帐内搞成本核算。从1982年开始搞帐内算费用,帐外算成本,目前根据承包形式的变化,从1984年开始搞标准成本的管理,变事后算成本为事前控制成本。
第六节 历年经营成果
第六节 历年经营成果农场38年,有21年盈利,盈利额为15,221,000元。盈利最高年份是1967年,盈利额为3,547,000元。有16年亏损,亏损额为 28,984,000元、亏损最高年份是1973年,亏损额为4,315,000元。盈亏相抵后净亏损额为13,763,000元。(1948年盈亏...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九章 劳资第一节 机构沿革绥滨农场1955年,成立人事科。主管农场人事调配工作。科长赵上吉。1959年11月,人事科改为劳动工资科,科长王生凤。干部归组织部。1960年10月,刘庆川任科长。后来李忠义、徐经荣、程云昌等先后主管劳资工作。 1969年1月,设军务股,股长郭智善,统管劳动力调配。...
第二节 职工队伍
第二节 职工队伍 一、职工来源 初建场,第一批职工来自绥滨县大队、县市民、县公安大队战士、当地农民80多人。 1949年4月,抚顺分配农场“就业人员”104人。 1951年,从宁安、桦南农场,鹤立农机校等陆续调来一批干部和机务工人。 1956年,从山东、集贤县、富锦县、肇东县、佳木斯市等地...
第三节 职工升级
第三节 职工升级196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农场给80%的职工升了级。 1973年,根据1971年国务院国发(71)90号和1973年国家计委、农林部(73)农林垦字第32号文件规定,调整工资人数为2,085人。 1977年,农场列入40%调资范围有2,365人,调资人数946人。对1...
第四节 劳动报酬形式
第四节 劳动报酬形式1955年,农场职工实行“工资及物价津贴”,每个工资分的实物量为混合粮1斤、白细布0.1市尺、豆油0.4市斤、海盐0.4市斤。 1956年,工人统一实行八级工资制,实行国家统一的工资标准。 1958年,实行产量工资制,基本工资先发80%,完成产量计划后补发20%,年终每个工...
第五节 劳动保险
第五节 劳动保险1982年以前,农场的劳动保险工作基本上是按1953年劳动部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的规定执行。劳资科设劳动保险干事,负责办理职工的退职退休和其他劳动保险事宜。截止1934年底,全场有离退休职工959人,退职职工21人。 1981年,为正确确定职工的...
第六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第六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1979年以后,场劳资科设专职劳动保护干事1名,1981年以后,又配备专职安全员1名。同时,场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场长任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韩景彬、张克明、孔祥安都先后担任过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1982年,场发16号文件,确定了各工种的劳动保护用品的标准,并制定...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章 物资第一节 机构沿革1948年,由总务股负责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工作,负责人徐绍林。1949年负责人徐徽,1950年负责人郑光喜。 1951~1952年,为适应农场发展的需要,总务股改为经理科,科长郑光喜,设有采购员、保管员、管理员等。 1953年,物资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机械配件、...
第二节 物资管理
第二节 物资管理1948~1955年,农场物资统一采购、统一设库、统一保管。基层单位需要什么,就买什么,用多少就领多少。 1956~1961年,仍未能形成完整的物资管理体系,手续制度不健全。如;1956年编制计划时,误将收割机升运斗的铁刮板总承 900个写成9,000个,一零之差,造成6,00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一章 粮食第一节 机构沿革1948年,农场设总务股,负责粮食处理,负责人先后有徐绍林、徐徽、郑光喜。1951年成立经理科、科长郑光喜。1953年,科长徐经荣。 1954年,粮食管理归供销科,科长蒋金峰。 1960年,成立粮食科,副科长隋建修,5个分场成立粮食股。 1964年,粮食科合并...
«
1
2
...
6824
6825
6826
6827
6828
6829
683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