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粮食管理
第二节 粮食管理农场从1960年,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粮食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粮食管理措施,明确规定农场的粮食处理权集中在农场。生产队只有生产的任务,保管的责任,无处理粮食的权利,全场所生产的粮食,包括种子、口粮、饲料,都统一归粮食科管理和调拨。当年粮食科配一名专业粮食化验员,负责大豆出口检验...
第三节 粮食产销
第三节 粮食产销 历年粮豆产、销情况一览表 单位;吨(续表一) 历年上交粮豆数量统计表 单位:吨、% 历年三留及面粉豆油统计表 ...
第四节 粮油供应
第四节 粮油供应1959年农场建立粮油加工厂,1985年建立综合饲料厂,粮油饲料农场自产自销。场部地区设粮油供应门市部,负责场部地区居民的粮油、饲料供应。 分场的居民的粮油、饲料供应由粮食股负责供应。 1962年,撤销分场,粮食管理则由粮食科直接统到生产队,1984年,生产队领粮由保化员负责。...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二章 水利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8年以前,农场没有专门的水利机构。1958年,原来的基建科改称为基建水利科。配置一名水利技术员。1969年,水利归计划建设股。1973年成立水利办公室,高树、胥振志、徐经荣相继任主任。1977年,又和基建科合并,1979年4月,又改为水利办公室,主任于富。19...
第二节 水旱灾害
第二节 水旱灾害水旱灾害是威胁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一、水灾 据记载,本地区历史大水年:松花江有1928、1932、1956、 1960、1981、1985年。黑龙江有1932、1958、1984诸年。松花江 1960年洪水、超过历史记载最大洪水水位。1932年,黑、松两江在萝北,绥...
第三节 排灌工程
第三节 排灌工程农场最早的水利工程是1954年在蜿蜒河南岸,顺蜿蜒河开挖的致富大壕排水渠道。 1958年,全场集中了主要劳动力于一分场场部(现24队)西,兴建一个水稻灌区,灌水面积1.5万亩,扬程3.5米,修建引水灌渠900米,配水渠2,000米,总工程土方量5万立方米,没有全部配套后因1959...
第四节 水利专业队
第四节 水利专业队农场1961年组建水利队。1966年水利队的机械力量已初具规模,拥有施工机械13台,其中C一100型4台,德特铲运机两台,又新进国产第一批东方红一75型推土机7台。 1977-1980年是水利队全盛时期,拥有推土机35台,其中:1979年新进东方红60型推土机16台,红旗10...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三章 基本建设第一节 机构沿革农场于1953年成立基建科,科长郑光喜,副科长刘继全。1954年科长张宝山,副科长李忠义。1957年成立基建工副业党总支,总支书记刘继权,科长郑光喜。1958年总支书记蔡春田,后赵永清。科长田德雨,副科长先后有周德林、赵永清、陈洪楷、李忠义、武明山等。1963年...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建场初期,职工少,生产规模小,没有基本建设队伍。边生产边建设,就地取材盖简易房。1953年为适应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成立基建工程队。 1958年—1959年,农场人口急剧增加,规模迅速扩大,基本建设也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而发展。各生产队建起了食堂、宿舍、家属房,农机库等。 50...
第三节 房屋简介
第三节 房屋简介一、马架子房: 就是就地取材,用木棍子支成人字架,然后苫上毛草,里面搭上火炕。房屋低矮简陋。造房速度快,用料省,简单易行。这是建场最早的建筑方法。 二、地窨子房: 也叫地窝棚,房体为半地上半地下式,地下50公分左右,屋墙为土坯或土叉墙,也有直接挖草垡子垒起,一米多高,开...
第四节 城镇建设
第四节 城镇建设1984年12月,城建科由房管所、街道委员会合并组成。科长张国栋,全科4人,1985年增至6人。 一 、房屋及房地产管理 民用住宅转让。1984年12月城建科组建后,经农场决定,对全场民用住宅实行优惠转让,转让总面积如下表: 转让个人住宅情...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十四章 交通运输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2年前农场没有设置交通管理机构和运输单位。1952年成立运输队,行政归管理股。1959年汽车队归场办公室领导。九团时期,汽车队改名为运输连,归装备股领导,股长刘才。1976年,农场成立工业交通科,科长郭振和,1982年成立交通科,科长张国栋,同年成立养路队...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1953年11月农场组建运输队,运输工具有2台日产汽车(福特、通河),10台马车。领导班子5人,职工26人。主要任务是从绥滨、富锦、福利屯等地运入农场所需要的生产、生活物资。年货运量700多吨。 1954年,运输队调入依发汽车2台,职工增加到30人。 1956年又调进依发...
第三节 客运与水运经营
第三节 客运与水运经营一、客运 1957年以前农场没有客运经营。1958年汽车队用1台日产旧通河货车改装1台有17个座位的小客车,为场内服务用车。 1959年,客运开始。路线是从场部经绥滨县致富锦县。路经8个小站点。全程53公里。夏季从场部至绥滨县,全程35公里。每天往返一次。至1961年1...
第四节 公路建设与管理
第四节 公路建设与管理建场初期,农场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当时场内只有日伪时修筑的村屯土路。生产、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解决。 1958年,修建场部至绥滨县全长35公里的公路,当年年底竣工。公路管理养护由汽车队兼管,道班12人,设4个看护点。 1959年水利工程队修建场部至福兴7公里公路。196...
«
1
2
...
6825
6826
6827
6828
6829
6830
683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