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外资
第四节 外资 农场于1983年吸收世界银行进行黑龙江开垦项目的部分国际贷款,获项目投资 1,517 万元,为期4 年。分为开荒11.5万亩,建设4 个机械化生产队两项。其中在世界银行贷款620 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国外农业机械;国家投资(包括农场总局自筹)724.5万元,农场自筹172.5万元,主要...
第五节 财会队伍
第五节 财会队伍 1955年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在哈尔滨王岗农机校举办了一期学制为一年的会统人员培训班,其成员全部是原农建二师的在职干部,这些人员毕业回场后成为农场会统队伍的骨干。1956年农场又抽调部分人员,自办了一期会计训练班,学期半年,学员毕业后充实到基层核算单位,配齐了基层单位的会计、统计。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三章 劳动工资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5年创立农场,设人事科,管理全场干部人事工作和工人劳动工资工作。1959年人事科改制劳动工资科,管理全场工人劳动工资福利工作。 1969 年农场改制,劳动工资科改制司令部军务股。 1977 年恢复农场建制,劳动工资科亦随之恢复。劳动工资负责人更迭情况详见表4...
第二节 职工
第二节 职工 一、职工队伍发展变化情况 1955年农建二师六团集体转业组建二九一农场时,1,387 名官兵转为正式职工。 当年复员回乡707 人。1955年至1957年调往全省农场、公安、林业、商业干部、战士801人。 1958年4 月空一军转业军官84人来场。 1959年腰屯乡并入农...
第三节 工资
第三节 工资 一、工资调整 1955年部队集体转业时,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军区的领导同志,鉴于当时全国还没有实行统一的工资标准,对二师转业后的工资标准做了“低于国防军,高于地方,不低于 1954 年供给制水平”的指示。在这个基本方针指示下,农建二师后勤处草拟了《工资标准草案》报中共黑龙江省委。...
第四节 劳动保护
第四节 劳动保护 农场的劳动保护工作,1978年以前,每个技术工人两年一套工作服,两个月一付线手套。1981年以后技术工人每两年一套劳动布工作服,两冬一双大头鞋,五年一件皮大衣,一年一双农田鞋,一年两条毛巾,两个月一块肥皂。特殊工种特殊待遇,农牧工人的待遇是两年一套劳动布工作服,一冬一双棉胶鞋,一...
第五节 安全
第五节 安全 1977年以前没有专职安全员。1977年农场配一名专职安全员,分场配一名安全员(兼职)。主要督促检查交通、电业、锅炉等生产安全及劳动保护工作。每年对所属单位进行4 次普查。 建场以后,农场形成了会会讲安全,布置工作时布置安全,检查工作时检查安全,总结工作时总结安全的安全工作制度。发...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农业生产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农业科 1955年建场时,农场设生产科,主要负责制定全场农牧业生产计划,检查落实各分场、生产队年度、季度、阶段计划以及各项生产措施。 1957年土地面积缩减,农场机构缩编,成立生产办公室,统管全场农牧、工副业等各项生产。 1959年设农业科,专管...
第二节 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55年—1963年) 1955年建场当年开荒23,850亩,1956年开荒49,566亩,播种粮豆22,464亩,收获达1,466.3吨,平均亩产130.5斤,1957年因严重内涝,撂荒47,776亩。1959年并入公社耕地122,363亩,至196...
第三节 农业资源
第三节 农业资源 一、土壤 1.土壤类型 农场南部地区黑土层厚达80厘米,北部地区黑土层达40~50厘米,主要有以下几类:黑土类:包括黑土和草甸黑土,零星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岗包地,面积为10.78万亩,占总面积的12.2%。 草甸土类:场区内主要是盐化草甸土和盐化潜育草甸土,面积达57.6...
第四节 农作物
第四节 农作物 一、作物种类及种植比例 农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豆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其他作物。其中,粮豆作物面积达90%以上。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详见表58。 二九一农场农作物种植比例表 表58 在粮豆作物中可分粮食作物和大豆。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
第五节 农业生产技术措施
第五节 农业生产技术措施 一、轮作 建场初期,主要任务是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土壤,尚未熟化,有机质含量较高。种植作物以大豆为主,如1959年大豆播种面积达54%。 1964年以后,随着内涝的排除,土地连片,土壤熟化,逐渐形成了“麦、麦、豆”,“麦、麦、杂”轮作方式。即小麦占60%,大豆占3...
第六节 灾害
第六节 灾害 1973年以前主要是洪涝灾害。17年中有15年洪涝成灾,不仅次数多而且受灾面积大,遭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19.1%以上。造成农场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一、别拉音山与横头山之间的拦水坝,使其阻水至65米等高线以上,不但淹没场区大面积65米以下荒地,而且堵塞了场区公路以北地区的排水出路。 ...
第七节 农业技术队伍
第七节 农业技术队伍 1955年建场时,北京农业大学毕业生冯元琳、孙天池来场担任农业技术人员。1956年全场有农业技术员3 人。以后经国家分配、农场自培等,农业技术员逐年增多,1985年达38人。农业技术队伍发展情况详见表71。 二九一农场农业技术队伍发展情况表 表7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五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农机科 1955年农机工作由生产科领导,下设机耕队。 1958年机构缩编,机务工作由生产办公室领导。 1959年成立机务科。 1962年农机工作归生产科领导。 1969年农场改制,生产股下设机务办公室。 1977年恢复农场建制,成立农机科。 ...
«
1
2
...
7026
7027
7028
7029
7030
7031
703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