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农场土地面积较大,水草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多。建团初期,就抓了畜牧业生产。由于当时生活上的需要,首先发展了养猪。从1969—1974年的5年间,在外单位引进种猪共331头,开始由3个连队饲养,后来发展到全团的23个连队。年末,猪存栏2344头。其中:繁殖母猪364头,生产出...
第三节 饲养管理与良种培育
第三节 饲养管理与良种培育 一、饲养管理 建团初期,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制订了一个适应本团当时情况的“畜牧工作规程”,其内容分四部分:生产组织、家畜饲养、防疫卫生和兽医工作制度。 1969年一1974年,在养猪生产中采用舍式与放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饲料调制采用大锅煮食槽喂式,日喂2—3次。由于...
第四节 疫病与诊治
第四节 疫病与诊治 家畜防疫工作,坚持贯彻“防重于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1971年以后,全团各连先后配备由城市青年担任的兽医、防疫员10人。同年兽医站开展了制药工作,建立制药厂,制做土霉素、黄柏注射液等六种药。在猪马病的诊治上,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72年开展马四号病检疫...
第五节 畜牧队伍
第五节 畜牧队伍 1969年——1973年属于建团初期,畜牧技术力量薄弱,只有畜牧技术员两人(大专毕业、中专毕业各1人),兽医3人。畜牧业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从下乡青年中先后选拔17人,于1970年一1973年开办了4批畜牧兽医学习班。这些学员经过短时间培训后,被分配到全团各个连队成为生产队的畜牧...
第六节 养猪政策
第六节 养猪政策 建团初期,在“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指引下,为了快速发展猪群,采取了见母就留,先留后选的措施,在母猪扩群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70年末,两年时间繁殖母猪就发展到291头。1971年,团里实行户养仔猪“保活一个月”(户买仔猪一个月内死亡不收费或给补一头)和敞开供应饲...
第七节 草原利用
第七节 草原利用 一、草原概况 农场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土壤中有机质丰富,潜在肥力很高,是盛产大、小叶樟的基本因素。场区南侧有挠力河、外七星河、支流纵横、泡沼密布,形成了一个水草丰盛的天然草场。这些草场稍加治理,就可成为农场发展畜牧业的良好牧地。据调查:优良的一、二等草场占草原总面积的50%左...
第一节 资源与条件
第五章 渔业第一节 资源与条件 农场境内的南面有挠力河,北面有别拉洪河。挠力河在农场境内全长72.5公里。1982年经饶河县批准,大肚泡子口上下1公里主河水面,划给农场捕捞。沿挠力河北侧有条二道河,全长53.6公里,是农场的主要自然鱼捕捞水面。二道河及沿河两岸的大肚泡子,明水泡子等总水面达两万...
第二节 自然鱼捕捞
第二节 自然鱼捕捞 l981年以前,没有捕鱼专业队伍,仅有一队、十五队、十三队、三队、四队、十六队、七队、十二队等靠近河边的生产队进行自食性捕捞。 1982年春,在集体经济办公室直接主持下,由黎廷跃负责和5名临时工组成打鱼组。购买了一部分网具,制做了3只木船,于4月20日进入别拉洪河河口。这5...
第三节 商品鱼养殖
第三节 商品鱼养殖 1980年,党委决定在农场中学北面修建一个养鱼池,由中学副校长郝玉清、商业科助理员范宪明、农田办王海荣3人组成养鱼池施工领导小组,负责养鱼池的施工和竣工后的饲养管理工作。当年10月份动工,1981年4月份竣工,修建养鱼池80亩,加上配套工程及设备,共投资7万元。竣工后,农场党...
第一节 农机修造
第六章 工副业第一节 农机修造 一、修造厂概况 农场(团)修造厂(修理连)成立于1969年。李银虎任连长,李德生任指导员。厂房是席棚和草伐块临时搭起的。设备有C620型车床,C618型车床、摇臂钻床、交流电焊机、50千瓦的发电机各1台。 1972年搬至现址,工人增至84人。砖瓦结构的厂房占...
第二节 粮油加工
第二节 粮油加工 一、概况 农场的粮、油加工业,始于1969年秋天。在这以前,没有粮食加工设备,口粮供应全靠外运。有时遇上阴雨天,外运不及时,给全团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困难。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建团领导小组组长林全朴亲自指挥,组织了人力、物力加班加点,建厂房、安机器,筹建了六十二团工副业连。 ...
第三节 制材
第三节 制材 一、概况 1974年以前,工程一连(基建队)的锯材排排长张金涛,吉化坤负责本连队基建施工用材。生产连队的建材由各单位自采、自制、自用。木材来源于团内次生林. 1975年,锯材排从工程一连分离出来,组建了制材厂。由团营房股下达生产计划和调拨生产成品。主要负责全团建筑、生产用材和门...
第四节 制砖
第四节 制砖 一、概况 建点初期的指导思想是:先生产、后生活(先治坡、后治窝),故1971年以前没有组建砖厂。 1969年,十二连首先组织了用柴草为燃料,土法上马烧红砖,当年就建了一栋砖瓦房。 1970年,在全团推广小砖窑烧砖经验。各连队全年共烧红砖100万块,自力更生建砖房。 1972...
第五节 副食品加工、酿造
第五节 副食品加工、酿造 一、概况 农场的副食品加工,主要是解决职工家属生活之需而进行的自给性生产。初期没有专设管理机构,相继开始的副食品加工、酿造业由粮油加工厂管理。 1978年,为加强副业生产,增加副食生产的品种,从粮油加工厂分离出来,成立了副业队。周维山任指导员。主要生产糕点、豆制品、...
第六节 冷饮加工
第六节 冷饮加工 1973年,工副业连家属排开始以菜窖保存冰块,利用冰块冷冻,土法制冰棍。虽然每天只能生产400—500支,而且也不如冰棍机生产的质量好,但在盛夏季节还是深受职工、家属尤其是儿童们的欢迎。 1974年9月份,从双鸭山购进一台冰棍机。因到货时间晚,机器验收时有的零配件产品不合格,...
«
1
2
...
7271
7272
7273
7274
7275
7276
727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