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大事记
大事记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是年 清政府在蜂蜜山一带(包括富锦、宝清)放荒。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2月15日(正月二十二日) 设临江州(今同江市)辖有今宝清、富锦、桦川、抚远等地,并往宝清移民、放荒。 1909年(宣统元年) 是年 临江州改为临...
第一节 位置
第一编 建置第一章 位置 面积 疆界第一节 位置 宝清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的南缘。地理座标东经131°14′16″至133°29′48″;北纬45°47′8″至46°53′55″。北以七星河为界与双鸭山市、友谊、富锦县为邻;西以完达山脉那丹哈达岭为界,与桦南、勃利接壤;西南以兰棒山南坡为...
第二节 面积
第二节 面积 宝清县总面积为10 001.27平方公里,县境东西长160公里,南北长135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1.4%;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1.7%;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15.2%;沼泽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0.9%,水面面积占总面积的0.8%。 在县境总面积中,县属16个乡,5个农牧...
第三节 疆界变化
第三节 疆界变化 一、民国时期县境变化 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议设宝清州。当年四月,密山知府吴剑青奉命委为东北路各州县划界官员,经测划确定:以七星砬子南麓倭肯河源为界,西为桦川,东为宝清;以倭肯河、桃山、望宝砬子一线为界,西为勃利,东为宝清;南以老爷岭脊为界,南属密山,北属宝清;东南以完达...
第一节 设治前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历史沿革第一节 设治前的历史沿革 据古代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文物考证,宝清一带并非是亘古无人,千年沉睡的荒原。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古人类居住,劳动和生活。 夏、商、周以前,宝清属息慎地。《竹书纪年》称“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来朝贡弓矢”,这是这里的民族与中原联系的开始,周朝(公元前11世纪~...
第二节 设治后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设治后的历史沿革 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奏请清廷要求在宝清河西临江州属地设宝清州未果。民国元年(1912年)批准在宝清设分防经历,归临江府管辖,民国3年改为分治员,派汪泽浦为宝清首任分治员,归临江县管辖。民国5年(1916年)2月21日经依兰道尹阮忠植再次上疏请示,于当...
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第三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民国时期宝清县行政区划实行区村制,全县分为7个区,共38个村,其中: 第一区:在县城内。 第二区:共14个村: 南关村,在县城南门外,距城O.5公里; 东关村,在县城东门外; 北关村,在县城北门外; 宝仓村,在县城北5公里; 靠山村,在县...
第二节 伪满时期行政区划
第二节 伪满时期行政区划 伪满初期,宝清县行政区划仍沿用民国时期的7个区,伪满大同2年(1933年)实行保甲连坐法,全县分为7保,69甲,797牌,每区为1保,设保长1人,副保长1人。每一个村或相当一个村地域内之牌合为l甲,城内10牌为l甲,每甲设甲长、副甲长。甲内每lO户为l牌,设牌长1人。整个...
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1945年“8·15”光复后,宝清地方维持会恢复了民国时期的全县7个区的区划。 1947年初土改时期凉水泉子所在地的第七区撤销,将所属的凉水泉子、聚宝山、二道山子、三道山子等屯划归第五区(七星河区)管辖,1948年春,第五区政府由七星河迁往凉水泉子村,土改后建立村政权,全...
第一节 县城
第四章 县城 乡镇第一节 县城 宝清镇位于全县中部偏西,北纬46°19′,东经132°11′。东西宽,南北窄。1980年统计,全镇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 706亩,人口42 987人,10 196户。1984年政社分开镇内设6个街道,4个居民委。 宝清县委、县政府机关、镇政府位于人民路西部...
第二节 乡镇
第二节 乡镇 一、七星泡镇 七星泡镇,位于县城西北47公里,总面积870平方公里。1985年,耕地面积160 733亩,人口40 043人,8 047户,90%为汉族,少部分满族、回族、朝鲜族。本镇共有26个行政村,1个畜牧场,地形属丘陵和部分山区坡地。土地肥沃,是宝清县最大的产粮区。 民国...
第一节 国家森工企业
第五章 驻县单位第一节 国家森工企业 一、迎春林业局所属 东风林场 位于本县朝阳乡东南方,东经132°29′,北纬46°1l′。人口341人,职工111人,经营面积13 732亩,年造林量3 000亩,以造林采伐为主,耕地面积442亩。1967年取名东风营林村,1971年改为林场,命名“东风林...
第二节 国营农场
第二节 国营农场 一、五九七农场 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十八里乡,东经132°00′,北纬46°26′。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8万亩,人口25 800人,汉族占90%,其余为满、回、朝鲜等少数民族。共有4个分场38个生产队,以农为主,场部设在双柳河子。 五九七农场,原系中国人民...
第六章下序
第六章 地名考述第六章下序 宝清建置虽然历史不长,但地名十分复杂,有的村屯多达四、五个名字。宝清开发初期,村屯地点,多以最早居住者姓字为名,伪满时期分散的村屯合并成大屯又新起了一些村名,原有的村名,因人走村撤也就不存在了。解放后,把一些日伪留下的含有奴化思想及内容反动的村屯名取消,新起了一些富有革...
第一节 乡镇地名
第一节 乡镇地名 七星泡 早在民国时期,就已有此名,是以其南面有一个大水泡子,又临近七星河故得名七星泡。 青原 原名青山堡,系开荒占草时的名称,以附近小青山得名。因与外地重复,于1981年改成青原,意为小青山和平原合之为一。 龙头 系解放后,以附近龙头山得名。 夹信子 自民国以来,一直沿用...
«
1
2
...
8529
8530
8531
8532
8533
8534
853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