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气候区域
第二节 气候区域 一、气候带 温和气候带 属低平原地区,包括七星泡、凉水泉子、七星河、宝清镇、夹信子、青原、十八里、东升、建平、尖山子。这些地方海拔在100米以下,生长季大于lO℃,积温80%保证率为2400~2600℃,无霜期140~150天。 温凉气候带 一般在山前漫岗地区,包括七星泡、...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宝清县农业灾害性气候是:春旱、夏低温、秋早霜、再加冰雹与大风。 一、卡脖旱 卡脖子旱即小麦生长发育期降水不足,是宝清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据资料记载1957~1982年共有12年小麦歉收,其中9年是春季卡脖旱造成的。 卡脖子旱出现的规律是:上一年封冻雨少,春雨少,6月高温少...
第五章下序
第五章 自然灾害第五章下序 宝清县开发初期,植被完整,水源充足,河流泡沼密布,涝多于旱,历史上有宝清怕涝不怕旱之说。
第一节 涝灾
第一节 涝灾 民国17年(1928年)6月,挠力河洪水泛滥,洪水西涨到马鞍山脚下(现公路上),东涨到万金山脚下,从万金山到宝清城耕地全部被淹。 民国18年(1929年),宝石河洪水泛滥,洪水由宝清城西进城(现果酒厂一带)由东部出城(现食品公司一带),城墙被冲垮,部分房屋倒塌,水深60~70公分,...
第二节 旱灾和低温冷害
第二节 旱灾和低温冷害 民国13年(1924年)全县大旱,端午节时玉米苗才长出1寸高,县长吴玉澂率民祭神求雨。 伪满康德7年(1940年),全县大旱,有人饿死。 伪满康德lo年(1943年)全县大旱,粮食几乎绝产,民以野菜充饥。 1961年,旱,小麦减产18 9%。 1962年,旱,小麦减...
第三节 雹、风及其它灾害
第三节 雹、风及其它灾害 一、雹灾 民国15年(1926年)夏,由青原乡至东南万金山一带均遭冰雹,山上树叶全被打光,最大冰雹似水桶一般,重达十五、六斤,打死2条牛,人未伤亡。 70年代冰雹比60年代有增加的趋势。几乎每年都有因冰雹减产或绝产地块。 1975年9月18日,小城子、夹信子、万金...
第三编序
第三编 农业第三编序第三编序 宝清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业县份之一,是三江平原著名的麦豆产区。清光绪三十年开始放垦,民国5年(1916年)建县后,移民日增,荒原开垦加快。但到伪满时期遭受日伪严重掠夺和破坏,致使田园荒芜,民生凋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全县只有耕地49万亩,人口5.4万人,年产粮食产...
第一节 解放前的土地制度
第一章 土地制度第一节 解放前的土地制度 一、从旗地到民地 宝清地区的土地制度在清朝咸丰以前(1861年前)属于“旗地”制度,即将土地分给八旗官兵和旗人的“计丁授田”制度。受田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禁止买卖和转让。同时规定受田者不准离开土地,旗丁必须为旗主耕种5到6垧土地,具有农奴制度性质。当...
第二节 解放后的土地制度
第二节 解放后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改革 1946年7月宝清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主革命基本任务,解放生产力,领导宝清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经过反奸除霸,清算斗争,煮“夹生饭”、“砍挖”运动、平分土地等阶段,于1948年春土改胜利完成,全县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1、反奸除霸 宝清解放较晚,反奸除...
第一节 土地开发
第二章 农业第一节 土地开发 宝清地处白山黑水之间,清朝为保护所谓“龙兴之地”和旗人生计地,对东北曾长期实行封禁政策,致使这里长时期旷野茫茫,人烟稀少,土地得不到开发和利用。 一、开禁放垦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抵御沙俄侵略势力与解决边疆地方财政面临的困难,从咸丰十一年(1861...
第二节 作物
第二节 作物 一、作物种类 宝清县农业作物中属于粮食作物的有小麦、大豆、水稻、玉米、高梁、谷子等;杂粮作物有小豆、大麦、燕麦、荞麦、糜子等;小油料作物有蓖麻、向日葵、苏子、芝麻等;经济作物有甜菜、亚麻、烤烟、晒黄烟、白瓜籽等;蔬菜类作物有白菜、萝卜、马铃薯(土豆)大葱、茄子、豆角、辣椒、黄瓜、...
第三节 耕作制度 农业技术
第三节 耕作制度 农业技术 一、耕作制度 宝清县农业传统耕作主要是耲种和扣两种形式。 耲种:先将茬子刨净搂出,然后用畜力耲耙在原垄上耲2至3寸深。5寸宽的小沟,点种、覆土、踩格子。一副马拉耲耙,每天可耲2垧。多用于谷子、高粱等作物。 扣种:多用两犁一垄。即先以铧犁浅破茬,用人踩格子或以木...
第四节 农田建设
第四节 农田建设 一、土壤改良 从1949年至1985年,宝清县土壤改良主要对象是白浆土类和黑球土。1976年后曾有计划地在全县用沙子和草炭共改良黑球土10 859亩,白浆土4 520亩。 宝清县农业耕作粗放,一向是广种薄收,注重用开荒扩大耕种面积来提高总产,对农田土壤的改良是最薄弱的环节。...
第五节 种子
第五节 种子 种子建设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前,农民传统上对种子是自然选择,自选自用。解放后几十年来,宝清县种子建设经历了如下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5年)农民自选上风头种子。小麦品种有:小青芒、光头等;大豆有四粒黄、铁荚青、西比瓦、大白眉;玉米有白头霜、小粒红等...
第六节 土地管理
第六节 土地管理 历史上虽然土地制度与生产关系不断发生变革,但各时期的政府对土地的管理都是十分注意的。 一、解放前的土地管理 清光绪三十二年于临江州(今同江)和蜂蜜山设置招垦局管理土地荒务。当时以挠力河为界,河右岸以南土地均归蜂蜜山招垦局丈放,河左岸以北的土地悉由临江州丈放。 民国3年...
«
1
2
...
8531
8532
8533
8534
8535
8536
853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