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十二篇 木材生产
第十二篇 木材生产 木材生产是伊春森林工业的主体产业。 1931年日本侵入东北后,大量地进行掠夺式采伐,采好留坏,采针留阔,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1946年,人民政府派出干部于铁力成立林业公司,带岭、南岔成立林务分局,以收拣日伪遗弃木材为主,开始组织小规模生产。1948年10月,为支援解放战...
第一章 管理机构
第一章 管理机构 日伪时期,设铁力、带岭、汤原营林署,在绥佳线林区和汤林线重点车站设采伐株式会社或木材公司。 1946年,合江省林务局在铁力成立林业公司(后改林务分局),合江省在带岭、南岔建立林务分局。当时,林务分局的主要任务为清点敌伪遗留的林业财产和收拣敌伪未及运出的木材。1947~1948年...
第一节 季节性原木分段作业
第二章 生产流程第一节 季节性原木分段作业 日伪至建国后经济恢复时期,本林区的木材生产流程为季节性原木分段作业。日伪时期每年8、9月份,木业把头或株式会社强制工人入山修道、盖工棚,接着采伐、造材、吊卯小集中。入冬后,则大批人畜集运原木捣套子,由上楂子(由山场集材至山楞)先拉到山楞,下楂子(由山楞集...
第二节 季节分段与常年流水作业
第二节 季节分段与常年流水作业 1954年5月11日~6月30日,带岭林业实验局第一实验场进行首次克特-12拖拉机夏季集材作业试验;接着双子河二场、友好九场也进行了试点,常年作业比重达到12%。南岔实现了平车台车上山;翠峦使用C-80拖拉机牵引平车运材取得成功,双子河、友好、乌敏河森铁岔线延伸到伐...
第三节 原条流水生产
第三节 原条流水生产 1964年在推广东风新青采集装运一条龙通天小工队经验后,大部分林业局组成一定形式的一条龙原条生产流水线,常年流水作业比重为之大增。当年机械化比重提高到78.85%,原条流水作业增到66.7%。1965年,林区停止水运,全部陆运,机械化比重又大有提高,实现了手工季节性原木分段作...
第四节 原条原木分段与常年流水作业
第四节 原条原木分段与常年流水作业 进入70年代,森林资源日趋减少,适于夏季作业的伐区有限,且夏季机械集材浪费资源,又易造成水土流失。自1971年起,双丰、乌敏河、上甘岭林业局部分林场被迫停止夏秋生产,实行季节性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林区季节性作业的范围越来越大,木材生产流程由常年原条流水作业变...
第一节 伐区调查
第三章 伐区生产与工艺第一节 伐区调查 林区开发初,没有专业调查队伍,伐区调查仅由山场技术员、作业所业务主管人根据任务,沿用目测方法,用斧子在树上砍号,以示伐区境界、应伐树木、集材道路走向及楞场位置,估出伐区面积和蓄积。 1950年起,一些森工分局建立调查设计队伍,采用全林每木调查法,开展伐区调...
第二节 生产工艺设计
第二节 生产工艺设计 50年代,学习苏联经验,林区开始伐区生产工艺设计。当时以森工局(分局)专业设计队伍为主,伐木场生产主任、技术员、段(小队)长共同配合,在生产前一年的11月前完成。60年代初,部分林业局将设计人员分散到林场,由林场负责设计。60年代中期以后,各林业局又先后恢复了专业调查设计队伍...
第三节 准备作业
第三节 准备作业 1943~1950年,准备作业一般由作业所业务所长或山场技术员到伐区现场凭经验测定位置,估算工程量,然后进行施工。准备作业主要是盖工棚、修建集材道和楞场。 1951年后,各森工分局森林调查队把准备作业纳入调查设计。准备作业开始按伐区设计所定项目、位置和工程要求进行。还增加了拖拉...
第四节 采集装作业
第四节 采集装作业 一、采伐方式 1948年,林区采伐按东北林务管理局发布的“为令遵守伐采林木注意事项”的命令规定采用择伐方式。采伐前以斧敲树、眼看、耳听判断该树内部有无腐朽,确定采与留。按规定针叶树(松类)胸径30厘米以下者不采(不含电柱)。伐采时,每亩间隔适当距离,选留50年以上、树干通直、...
第五节 伐区生产劳动组织
第五节 伐区生产劳动组织 开发初期,伐区生产以工组为单位,按采伐、集材、装车等工序工种单干,单独计算日工资。1951年,采伐作业逐步变为采打、清造、通吊的混合小组。工资按林场等级执行采伐造材、通道、吊卯、清理林场混合定额。集运材手工作业实行装运卸混合,拖拉机集材由司机、助手、集材员编成混合工组计件...
第六节 伐区作业质量管理
第六节 伐区作业质量管理 建国初,管理粗放。1951年,冬运作业开始按采伐方案的要求,对伐区作业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1954年,推行采伐带验收制,以降低伐根、清理林场、保留木是否合理等项目为主要检查内容。1963年,林管局制定《伐区作业管理规定》,《规定》要求伐区作业必须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
第四章 木材运输
第四章 木材运输 日伪时期及50年代初,伊春林区木材运输以水运为主。以后发展到水运、森运、汽运并存,间有平车、畜力、拖拉机牵引冰爬犁冰道运材。50年代中期,森铁运输逐年增大成为主要运材方式;汽运占一定的比重;水运逐年减少,至60年代中期取消。此后,部分森运改为汽运,汽运比重逐年增大。80年代初,森...
第一节 水运
第一节 水运 伪满至50年代初,庆安林场(双丰)至绥佳线、汤林线的汤旺河中下游为水运。当年田升(双丰)林区利用安邦河,铁力林区利用依吉密河、二股河、上小呼兰河,带岭林区利用永翠河,南岔林区在汤林线汤旺河中下游,利用石头河、大柳树河、浩良河、朱拉必拉河、亮子河及伊春河上游的乌马河流送木材。1950~...
第二节 森铁运输
第二节 森铁运输 1940~1945年,日伪在铁力、鸡岭、朗乡、带岭相继修建森林铁路。当时森运在木材运输中由中楞或水运出河场装原木运至贮木场或木材加工厂。占的比重不大,运距较短,一般在30~40公里。1945年8月后,森铁由人民政府林务部门接收,并组织恢复运输。 1953年,相继建设了田升、乌敏...
«
1
2
...
8947
8948
8949
8950
8951
8952
89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