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教育经费
第三节 教育经费 1949—1965年,鸡西县(市)教育投入幅度大,基本上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 1970—1972年,省教育厅没有下达招生计划,鸡西市中小学形成自由发展,小学毕业入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几乎是有多少收多少,造成校舍拥挤,师资不足,经费紧张,大量出现二部制授课,甚至出现三部制教学。...
第一节 幼儿教育
第二章 普通教育第一节 幼儿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鸡西县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托儿所。女职工多的单位由女职工交托儿费,单位予以补助,自办托儿所。1952年春,县政府机关在鸡冠区办全县第一所公办托儿所,解决县直机关和其它部门部分双职工子女入托问题。 1958年“大跃进”,女职工猛增,各系统各单位相继兴...
第二节 小学教育
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沿 革 1927年,在梨树镇由中俄官商合办穆棱县第七小学校。1928年、1929年,相继在城子河成立蜜山县第四学区区立第二初级小学校、在黄泥河子创办第三初级小学校。 1934年,日本侵略者强制推行并村政策,在人口集中的村屯办学校。到1945年8月,鸡宁县境内有小学66所。...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第三节 中学教育 一、沿 革 1927年,苏联侨民在穆棱煤矿建“大彼得”中学,这是鸡西地区最早出现的1所10年制私立中学。1936年,设教学班7个,学生100人,教员17人。1945年2月,伪鸡宁县公署在滴道炭矿建鸡西国民高等学校,学生百余人,教员36人。 1946年7月,由部分小学教员发起,...
第一节 技工学校
第三章 职业教育第一节 技工学校 1951年,矿务局和矿务局总机厂等大型国营厂矿,为适应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先后办技工学校3所,培养一批技术工人。大部分人成为厂矿技术骨干,有的成为工程师和厂矿领导。 1958年,市委决定采取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创办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至196...
第二节 职业中学
第二节 职业中学 1958年,市委作出“采取多种多样的办学形式”创办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的决定之后,城子河区首先创办农业技术学校,以农民子弟为招生对象,实行边学习、边劳动的学习制度,开设适应发展农业需要的课程。到1960年,全市创办职业中学9所。其中,农业中学5所、矿业中学4所,在校生1400人。1...
第一节 煤矿学校
第四章 中等专业教育第一节 煤矿学校 1947年5月,东北工矿处在鸡西矿区恒山煤矿创办东北工矿处工人学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第一所培养煤矿工人的学校。1948年4月,学校改为鸡西矿区职工学校,设采煤、机电、财会专业。1952年8月,鸡西矿区职工学校改称鸡西矿山工业技术学校。同年11月,又...
第二节 煤炭卫生学校
第二节 煤炭卫生学校 1964年2月,省煤炭管理局决定,将迁往阜新的矿院原校舍、设备移交给从鹤岗迁到鸡西市的卫生学校,定校名为鸡西煤矿卫生学校。1965年1月,省煤管局决定将省煤矿干部学校与鸡西煤矿卫生学校合并,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设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开设医士、药剂、检验、公共卫生、护士...
第三节 师范学校
第三节 师范学校 一、鸡西市师范学校 1950年秋,经松江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鸡西县初级师范学校,校址设在祥光路,后迁至城子河(今市二中校址)。1953年9月停办。1958年10月,经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鸡西市师范学校,校址仍设在祥光路,在牡丹江地区内招生与分配,培养小学师资。1959年,增设...
第一节 矿业学院
第五章 高等教育第一节 矿业学院 一、鸡西矿业学院 1958年秋,省燃料工业厅决定在鸡西煤矿学校和煤炭部哈尔滨管理局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鸡西矿业学院。设矿山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矿山机电、采煤3个系,学制4年;地质矿产勘测、矿井建设2个专业,学制2年半。1963年,在校生606人,专任教师146...
第二节 鸡西大学
第二节 鸡西大学 1984年8月1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鸡西大学开始筹建、招生。同年9月30日,首届新生入校。 鸡西大学校址位于鸡冠区和平大街南路,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计划建筑面积1495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办公楼、学生食堂、宿舍、教职工住宅和图书馆、试验室、电化教育中心等现代化教育设施,采...
第一节 职工教育
第六章 成人教育第一节 职工教育 一、扫盲和“双补”教育 1947年5月,恒山煤矿成立职工夜校,各煤矿也相继兴办矿工学校,向矿工进行政治启蒙和识字教育。1949年,矿区职工总会成立文教部,具体领导职工文化学习。1952年,全民开展扫盲教育,全县各系统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1953年,县文教局业余...
第二节 干部教育
第二节 干部教育 1951年,在滴道煤矿成立鸡西矿区干部训练班。1952年5月,经东北煤炭管理局批准,将鸡西矿区干部训练班改为鸡西矿区干部学校。1957年4月,干部学校迁到鸡冠区电台路(今矿务局工学院址)。1959年,政企合一,矿务局干部学校与鸡西市委党校合并。1961年初,两校分开,“文化大革命...
第三节 农民教育
第三节 农民教育 1946年,鸡宁县政府成立后,组织农民上冬学进夜校,以识字班为教学阵地,一面教农民识字、扫盲,一面进行政治启蒙教育。1952年,全民开展扫盲教育。翌年,鸡西县为加强扫盲工作,充实了业余教育科的力量。每到农闲季节,业余教育科的人员就带上行李下乡,帮助农村办好夜校。1959年,各农村...
第一节 少数民族教育
第七章 民族教育及特殊教育第一节 少数民族教育 一、朝鲜族小学 1945年,鸡宁县境内有9所朝鲜族小学,儿童入学率50%,小学毕业后很少有人考入上级学校。1956年,全县朝鲜族小学发展到19所,在校生2300人。1957年,鸡西建市,有9所朝鲜族小学划归密山县,市内尚有10所。其中,完小3所,初...
«
1
2
...
9085
9086
9087
9088
9089
9090
909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