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音乐、舞蹈
第三节 音乐、舞蹈 “九三”抗战胜利后,音乐、舞蹈艺术从老解放区通过歌剧媒介传入鸡宁县。1949年7月,鸡西矿区文艺工作团成立,陆续演出《红绸舞》、《狮子舞》、《东北大秧歌》、《鄂尔多斯舞》、《乌克兰舞》、《战鼓舞》、《俄罗斯民间舞》等,音乐、舞蹈已成为鸡宁县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新中国成立...
第四节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第四节 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一、鸡西市京剧团 1953年11月,在鸡西县文化馆协助下,组建鸡西县恒山笑岩京剧团。剧团由18名艺人集股成班,以演出传统剧目为主,也经常邀请流动演员协助演出。经济收入自给,按股份、技艺分红,属典型的小股子班。 1957年3月,经市主管部门批准,改称“鸡西市京剧团”,属...
第一节 电影、电视
第四章 社会文化第一节 电影、电视 一、电 影 1929年,俄国资本家在穆棱煤矿建成木质结构俱乐部,备1台电影放映机,每周放映1—2部俄国原版无声电影,这是鸡西地区最早出现的电影。 1941年,日本人在鸡宁街开设“满映馆”(今工农兵剧院旧址),影片多是由伪满“新京”(今长春)“满映”制片厂出品...
第二节 业余文化
第二节 业余文化 1947年,鸡宁县成立民众教育馆,开展以读报为主要内容的业余文化活动,也兼办夜校。1948年春,民教馆改称群众教育馆,以成人教育为主,开设速成识字班、中学补习班。1949年8月,群众教育馆改称鸡西县文化馆,全县厂、矿职工业余剧团增加到20个,演员554人,自编节目92个,剧本13...
第三节 民间文艺
第三节 民间文艺 鸡西地区的大部分居民来自山东、河北和辽宁,各地传统的民间文艺在鸡西地区得以融合,形成具有鸡西特色的民间艺术,最典型的是每逢佳节、盛典、聚会出现的“本地秧歌”。一般由较大的村镇自行组织,或三五十人,或百八十人为一伙,化妆成对,坤角多系男扮女妆,配以锣鼓和唢呐,于春节至元宵节之间,在...
第一节 演出(放映)场所
第五章 文化设施第一节 演出(放映)场所 一、中兴影剧院 1940年,鸡宁县建鸡宁影院,座落在鸡冠区兴国路丰泰街,砖瓦石结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改称“工农兵影剧院”。70年代翻修为钢筋水泥结构,总面积2400平方米。其中,观众厅540平方米,前厅150平方米,舞台面积133平方米,...
第二节 群众艺术馆
第二节 群众艺术馆 鸡西市群众艺术工作,始于1947年,工作人员1名,房舍30平方米。同年9月,定名为鸡宁县文教馆,由县民教科管理,馆舍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1948年春,改称群众教育馆,以成人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设成人教育组、美术组、民间艺人管理组、阅览室、游艺室。经费按供给制由县民教科拨给,...
第三节 图书馆
第三节 图书馆 1959年,经省文化厅批准筹建鸡西市图书馆,1963年6月23日正式开馆,工作人员4人,馆舍面积80平方米,藏书2.5万册,读者500人,年借阅量6000人(次)。建馆后,协助厂矿基层工会建立、整顿图书馆(室),建立农村流动图书箱98个,每箱图书200册。 1966年,工作人员增...
第四节 新华书店
第四节 新华书店 鸡西市新华书店始建于1948年秋,工作人员4人,书店面积30平方米。主要业务是发行全县学生课本,有少量零售东北几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东北流通券)。1949年初,书店定名为东北书店鸡宁县支店。 1950年,店址迁至红军路道北,另有恒山供销社、平阳镇供销社2...
第一节 文物管理
第六章 文物第一节 文物管理 1952年秋,在恒山区张鲜村发现金代“上京路安抚副使印”,区、县政府及时向省有关部门汇报,并送省博物馆收藏。1956年,在鸡冠山脚下发现“石剑”(实为“石矛”),送省收藏。 1958年,省博物馆下拨鸡西市一批历史文物,协助训练一批文物管理干部,拟筹建鸡西市博物馆。由...
第二节 古遗址
第二节 古遗址 一、兰岭永台砖厂遗址 1977年5月23日,兰岭公社永台大队社员烧砖取土时,发现一些石斧、石刀和陶片等遗物。其中,石斧2件、穿孔石刀4件、石凿2件、磨石1件、颜料石1块,陶片采集不多,均为“夹砂红褐陶”,手制,火候不到,陶质疏松,素面,没发现完整器物。 永台遗址发现的磨制石斧、...
第三节 古城遗址与古墓葬
第三节 古城遗址与古墓葬 一、柳毛小四平山古城遗址 小四平山,位于柳毛乡穆棱河左岸,为平顶房形,坡陡路险,凭河居中,悬崖峭壁,犹如独立之城堡。山顶长近300米,方圆900米,山北面有1条通道,蜿蜒曲折。 197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遗迹有:石城,东面300余米的悬崖绝壁是天然的东墙,北面接绝壁...
第四节 近代遗址
第四节 近代遗址 一、滴道万人坑 位于滴道煤矿居民区北山西山沟中,东枕山头,西向牛亡牛河谷。坑上可见东西排列的尸坑12排,地面可见零星尸骨。设万人坑展厅,覆盖2排尸骨坑,其中1排掘开表土,暴露展出,尸骨顺坑东西方向排列。 1966年,先后掘开的3排尸骨坑,掩埋如故,因未作发掘,地下层次不清。葬...
概述
第三十七编 报纸·广播·电视概述 鸡西地区新闻事业,是随着农业、煤炭工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47年3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派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东北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陈郁带领工作队到鸡西矿区,领导煤矿工人开展矿山民主改革运动和恢复煤炭生产。为反映煤矿工人在矿山民主改革运动和恢复煤炭生...
第一节 沿革
第一章 鸡西日报第一节 沿革 1947年5月,鸡西矿区创办《恒山工人》、《滴道工人》、《翻身工人》(城子河矿办)、《麻山工友》和《鸡西矿工》(东北工矿处鸡西办事处办)5种油印小报。小报内容简单,印刷质量差,满足不了广大读者的需要。同年9月,鸡宁县委办《鸡宁小报》,张运昌、关仁广任编辑,印刷干余份。...
«
1
2
...
9088
9089
9090
9091
9092
9093
909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