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少数民族教育
第六节 少数民族教育 一、小 学 清宣统二年(1910年),本县境内回族自发兴办了第一所回族小学校——回民私立绥清高等小学校。该校设于城内西四道街路北,学生高等一级、初等一级,每年经费大约市钱四万六千余吊。 伪满康德三年(民国二十五...
第七节 其它教育单位
第七节 其它教育单位 一、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绥化工作站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绥化工作站建于1979年。该站承担培养地方技术人才和干部的任务,既属业务指导机构,又是直接办学单位。开设机械、电子、土木建筑、数理化、英语专科、党干班、党政干部专修...
第一节 计划
第四章 教学第一节 计划 1945年至1949年,小学的学年编制是1学年分为两个学期:上学期3月1日至7月20日,下学期8月20日至翌年1月14日。每学期授课时间,农村初级小学至少18周,城镇完全小学至少19周。中学的学年编制也是1...
第二节 方法
第二节 方法 清朝末期,绥化县各小学实行注入式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提倡“书读千遍、其意自现”。同时,也相应地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温故知新等教学方法。 民国时期,提倡读、背,注重讲解,一般按引起动机、决定目的进行...
第三节 研究
第三节 研究 1956年,在县教育科内增设教研组,编制 3人,负责教学研究工作。1960年,以县教研组为核心,小学以公社为单位,中学以校为单位,建立教学研究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集中力量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恢复了《教学研究》简报。...
第五章 优秀考生
第五章 优秀考生 绥化县自兴办学校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82年),全县共培养出小学毕业生439,284名,中学毕业生197,826名。同时,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很多优秀学生。 大学、中专、技工学校招生统计表 ...
第一节 标准计量
第十六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第一节 标准计量 1958年,县成立计量检定所。1959年 1月,迁往哈尔滨市,改为松花江专署计量检定所。同年 3月,又重新成立绥化县计量检定所,负责全县的衡器检定与修理。1962年将该所改为标准计量局,在业务上增加长度、电学、热学方面的计量器具的检定与修理。1...
第二节 地震测报
第二节 地震测报 绥化县地震办公室成立于1975年 3月12日,行政上归县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归属上级业务主管部门。1978年6月8日,根据中共绥化地委办公室14号文件精神,绥化地震办公主归绥化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代管。该办现有人员4名。 绥化...
第三节 沼气应用
第三节 沼气应用 1979年,根据国务院〔79〕 222号文件精神,成立了绥化县沼气建设办公室,隶属绥化县科学技术委员会,自成立至1982年,省拨建池经费21,000元,县财政拨行政费12,000元。该办现有人员 3名,其主要任务是宣传沼气...
第一节 科研人员
第二章 科研队伍第一节 科研人员 自1958年开展科学普及研究工作以来,绥化县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79年,全县农村各人民公社普遍建起了科学试验站,70% 的生产大队建立了科研室,各生产队组织了科学试验小组;城镇各企业单位也普遍建...
第二节 科研所(站)
第二节 科研所(站) 一、绥化县工业科学研究所 1976年 1月,经绥化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工业科学研究所,行政上隶属县工业科,业务上受工业科和县科委的双层领导,所需科研经费由省、地、县三级科委按科研项目拨给,行政费由县工业科筹集解...
第一节 群众科研组织
第三章 科研第一节 群众科研组织 1959年,绥化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先后组建了畜牧兽医、医药卫生、邮电等业余研究所,并在各人民公社内配备了科学技术助理员,全县有52个管理区和10个工厂及部分学校建立了科学研究室,部分生产队和工厂的车间都成立了科学研究小组,科协组织发展到20个,会员达15...
第二节 科研活动
第二节 科研活动 1961年,在农村开展了专业机构和群众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学校为重点,进行了优良品种的培育。在工商界,开展了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群众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对高营养代食品和酵母饲料的技术进行研究,获得成功。县科协...
第三节 科研成果
第三节 科研成果 1978年至1982年,全县获得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科学研究项目共计 150项,其中,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科学研究项目为172项。 一、各级成果 (一) 国 ...
第十七篇 文化
第十七篇 文化 绥化拓垦初,民间文艺活动罕见,只有来此开荒者带来的故乡的故事、歌谣等。随着人烟渐稠,文化活动形式、内容、范围有所增加和扩展。清同治年间,已有行卜的盲人走屯串户为人演唱鼓词。清光绪年间至中华民国初年,评词、驴皮影(皮影戏)、大秧歌、蹦蹦戏(二人转)、大口落子(评剧)、京剧、唱洋...
«
1
2
...
11883
11884
11885
11886
11887
11888
1188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