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其他体育运动
第四节 其他体育运动 为了体育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县体委等部门还经常组织一些其他项目的竞赛活动。如乒乓球、足球、排球、摔跤等项目,都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开展过。至于象棋活动的开展,则更为广泛,每当节假日或茶余饭后,在街头巷尾或家庭院...
第一节 裁判员
第六章 裁判员 教练员第一节 裁判员 1957年,开始实行国家等级裁判员制度后,全县有二级裁判员五名,三级裁判员二十五名。1964年,有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一名。1979年,一级裁判员增至三名,二级和三级裁判员为八十七名。1981年,一级裁判员增至六名。到1981年底,全县共有裁判员一百一十三...
第二节 教练员
第二节 教练员 1966年以前,全县有四名专职教练员。1981年,有专职教练员八名,业余教练员八十余名。 近几年,曾先后派出一百五十六名教练员参观省五届运动会、国家四届运动会、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同时,还派出教练员参加省、地...
第一节 民国及伪满时期人口
第二十四编 社会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民国及伪满时期人口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时,包括肇源、肇州、肇东三县在内的郭尔罗斯后旗人口不满万人,可见本县境域人口则更为稀少。因后有招民垦荒之举,人烟始逐渐稠密。清宣统三年(1911...
第二节 解放以后人口
第二节 解放以后人口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至1949年10月1日建国前,全县人口多为估约数字,与实际出入较大。建国后,人口统计逐步走上正轨。特别是1953年、1964年、1982年随同全国进行三次人口普查,使人口资料更为完整准确。 一、人口增长 1949年,总人口为二十九万八千一百...
第二章 民族
第二章 民族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殷、周时代,居住在本县境地的民族,称余;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豆莫娄族;隋、唐时期靺鞨族和契丹族都在本县境地居住过。辽时,黑水靺鞨的后裔——生女真完颜部曾在这里活动。十三世纪初叶,随着蒙古军队的南下,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古族也进入了本地域,并成为这里的主要民族。元时,在...
第一节 佛教
第三章 宗教第一节 佛教 佛教起原于印度,由释加牟尼①创始。民国八年(1919年),尼姑盛林等二人(临济派)②,在房身岗建造太平寺一处,佛教始传入本县。民国九年(1920年),在向阳村向阳区建德义庵一处,由尼姑国珍任监院。1941年国...
第二节 道教
第二节 道教 道教起原于中国。相传李耳①为道教始祖。李耳曾作《道德经》②五千言传世,故称道教,其庙宇称观或宫。1946年以前,全县有道教庙宇十九处,有道士九十一人,现择其要者述后: 兴林宫,位于满沟街北八道街西; 三圣宫,位于满沟街...
第三节 天主教
第三节 天主教 天主教教徒信奉天主,以天主为救世主。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德国籍传教士郝化民传入本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齐齐哈尔教区派瑞士籍神父费孝通来肇东建立教会,并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正式修建教堂一处。伪...
第四节 基督教
第四节 基督教 基督教教徒信奉耶稣③,称耶稣为救世主。基督教分信义会和复临安息日会两个教派。 基督教信义会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哈尔滨西门脸信义会总会传教士孙承斋传入本县,并在肇东镇建基督教信义会。伪满康德元年(19...
第五节 伊斯兰教
第五节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①为阿拉伯人穆罕默德②所创。唐代传入我国,教主称为阿訇。解放以前,本县有清真寺两处,一为肇东镇清真寺,一为昌五镇清真寺。 肇东镇清真寺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张宝廷为阿訇,当时信教群众近二十人。民国七...
第六节 喇嘛教
第六节 喇嘛教 喇嘛教③是中国佛教的一派,原传播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本县境地原为郭尔罗斯后旗蒙古族牧地,在清朝的中期就盛行喇嘛教。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曾在老爷屯建立最笃寿寺一座,内有喇嘛百余人(常驻喇嘛三十多人)。清光绪三...
第一节 烟馆
第四章 烟馆 妓院第一节 烟馆 民国十六年(1927年),本县成立了禁烟分局,对吸食鸦片者宣传了禁烟的意义,同时严令禁止种植鸦片。但这仅是形式上的规定,吸食鸦片者在禁令声中,仍有增无减。 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公布了《鸦片法》,并成立了鸦片专卖筹备委员会,设立了鸦片专卖公署,专门从事...
第二节 妓院
第二节 妓院 妓院是旧社会的公开卖淫场所,也是旧社会常见的一种畸形现象。开设妓院的老鸨③,大都收买民间女子充当妓女。民国期间,昌五、满沟皆有妓院。伪满时,五站、四站、肇东街也有人开设妓院。时肇东街有妓院二十余处,每处有妓女三人至五...
第一节 衣食住行
第五章 风俗习惯第一节 衣食住行 解放前,穷苦劳动人民与地主豪绅,在衣、食、住、行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解放后,工人、农民由于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衣、食、住、行亦在逐渐改善。 一、服 饰 解放前,农民和城市贫民皆着粗...
«
1
2
...
11915
11916
11917
11918
11919
11920
1192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