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寒葱沟乡
第五节 寒葱沟乡 寒葱沟乡位于县城西南,东、北两面靠浓桥乡,南与别拉洪乡、前锋农场接壤,并与前哨农场插花相接,西隔鸭绿河与同江县毗邻。总面积679 334亩(合452.9平方公里)。乡辖自然村屯12个612户2 738人,其中行政村11个498户2 214口人,乡政府驻寒葱沟村,距县城51公里,...
第六节 浓桥乡
第六节 浓桥乡 浓桥乡位于县城南24公里处。东与抓吉乡相连,西与同江县银川乡接壤,南邻寒葱沟、别拉洪两乡,北靠浓江乡,总面积为461 330亩(合307.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9个自然屯562户2 631口人。 1969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八团在此建立了 2个连队,1970年撤出。1...
第七节 浓江乡
第七节 浓江乡 浓江乡位于县城南浓江河畔。东与抓吉乡接壤,西隔鸭绿河与同江县毗邻,南与浓桥乡相连,北靠抚远南山。1983年县域进行区划时,在浓江乡辖区内划出 221 450亩 (合147.63平方公里) 建大力加湖养鱼区。浓江乡实际区划面积194 642亩(合129.76平方公里)。全乡有7个自...
第八节 通江乡
第八节 通江乡 通江乡位于县城东黑、乌两江汇合处,南与抓吉、浓江两乡接壤,西与抚远镇毗邻,北隔黑龙江与苏联相望,东隔乌苏里江与苏联伯力市为邻。总面积为 1 020 412亩,合680.2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抚远三角洲364.7平方公里)。乡政府驻东风村,距县城 11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34°2...
第九节 乌苏镇
第九节 乌苏镇 乌苏镇位于抚远水道下口,地理座标为东经134°0′,北纬48°11′,西距抚远镇约35公里,南距抓吉村约10公里,北临抚远三角洲(黑瞎子岛),东与苏联“卡扎克维茨沃”(二站)隔江相望。乌苏镇有边防哨所 1个,有鲑鱼加工厂房,大马哈鱼汛期乌苏镇一派繁忙,马达轰鸣夜以继日。 民国初年...
第十节 国营农场
第十节 国营农场 1969年后,在抚远县辖区内相继建起国营农场 3个,即:前哨农场、前锋农场、二道河农场。这3个农场受建三江农管局管辖,各农场的基本情况如下: 前哨农场 位于抚远镇南 51公里处。1973年6月开荒建点,原名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八团,1976年更名前哨农场。农场北与抓吉乡、...
第十一节 地名考述
第十一节 地名考述 伊力嘎伊力嘎为抚远设治前的土名,初见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之后。根据1920年杨步墀等著《吉林依兰县志》所载,伊力嘎实际应为“伊力噶跚”。书中详列了富锦至通江子东口沿途27个地名,即富锦、古必扎拉、吐斯克、尼尔博、同江、头屯、12棵、睦邻(街津口)、科木、得勒气噶跚、额图...
编下序
第三编 农业编下序 1909—1985年,抚远县农业生产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工具到大机器生产,从自给不足到交售商品粮的发展过程。 设治之初,当地居民多以捕鱼为生, 人均耕地只有 0.23亩。民国时期,耕地有所增加。1930年,全县(包括东安镇,下同)耕地 570公顷。伪满时期,日...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一节 土地改革 1947年8月,解放了的抚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开始向封建生产关系进击。通过土地改革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生产关系。土改当时,抚远县辖区广大,西起勤得利,东至乌苏里江,南到东安镇,总人口 5 000多人。大多数居民沿江居住,以捕鱼为生,...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互助组 土地改革以后,为了迅速发展农渔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贫困农户农业生产资料缺乏、劳动力不足的困难,县委、县人民政府开始着手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互助合作的道路。本着自愿、互利、公平、 互助的原则,1949年组织起季节性互助组 14个。1951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
第三节 人民公社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本年9月县辖7乡 1镇共11个农业高级社 (勤得利及所属3个高级社已划给...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农业经济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农业经济 1966年1月,抚远县治由同江镇迁回抚远镇,全县耕地仅有381公顷。由于抚远县实际上是在原国营渔场基础上重新建立,所以1966年11月经省委、省人委研究决定,抚远县实行政企合一的体制,为全民县。这种全民所有制经济体制一直延续到1974年才有所改变。全民所有制的农渔业经...
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并存的农业经济
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并存的农业经济 1974年,中共抚远县委在总结工作时,批判了那种“贡献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大年年走,遇到困难就伸手”的懒汉懦夫思想,提出了“宁可筋骨断,定叫抚远变”的口号,并由本年开始注重发展集体所有制农业经济。全年首批建立集体农业生产队 8个。与此同时,为了使全民所...
第六节 农业生产责任
第六节 农业生产责任 根据中共中央75号文件精神,1981年,全县农村开始对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但是由于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普遍存在着“怕犯错误,不敢搞;怕搞糟了,不想搞;怕政策多变,不愿搞”的问题,所以本年改革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1982年,寒葱沟公社红丰大队率先冲破层层阻力,搞起了“...
第一节 耕地
第二章 种植业第一节 耕地 清朝末年,抚远县耕地多分布在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高漫岗上,少数从事耕种的农民多来自于关内,其中以山东流民居多。清宣统二年(1910年),全县境内有耕地48公顷,农业劳动力230人。民国3—8年,县城人口剧增,新开荒地累计达1 500余公顷。民国 9年,由于匪患严重,大...
«
1
2
...
13529
13530
13531
13532
13533
13534
1353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