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霜冻
第六节 霜冻 一、霜期、无霜期 春、秋两季气候特点是春迟、秋早霜,霜期长,无霜期短。历年平均无霜期 136.9天,最长161天(1983年),最短为116天(1976年),年际变幅为45天。霜期一般为227.4天,最长达8个月,最短为7个半月。 ...
第七节 物候
第七节 物候 受气候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生长过程、动物活动和非生物变化现象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以物占候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作为指示农时、确定农作物栽培技术、城乡园林绿化、预防病虫害和预报天气的依据。安达县四季物候现象是: 春季,气候温暖,昼时渐长,夜时渐...
章下序
第三章 水文章下序 全境处在松花江北岸、嫩江东岸的地势低洼地带。境内无自然江河,水不外泄,呈闭流状态,属江北湿地。区内沼泽、湿地相接,泡沼零星分布,呈季节性变化,局部地区盐碱沟发育,均流向泡沼。自然降雨后除蒸发消耗外,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汇入泡沼继续蒸发。特大洪水年,东部地区产生地表径流,...
第一节 地表水
第一节 地表水 安达县地表水有 3种,即地表径流、人工引水、库泡蓄水。地表水补给源有大气降水和人工引水两种,多年平均补给量16.1亿立方米。其中:大气降水补给为15.0亿立方米,但扣除蒸发、入渗等消耗,产流量很小,无地表径流可利用;人工引水补给量 1.1亿立方米。特大洪水年,地表水通过人工河渠疏...
第二节 地下水
第二节 地下水 安达县处于松嫩平原亚富水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常见开采的是第四纪浅层水,分潜水和承压水两种。潜水为第四纪全新世、上更新世冲积、冲积细粉砂孔隙水,承压水为第四纪上更新世、中更新世冲积、冲积砂砾石孔隙承压水。 60年代中期,为解决城市供水问题,曾对本区地下水进行调查。70年代末,...
第一节 土壤
第四章 土壤植被第一节 土壤 全县表层土壤在形成过程中,受周围自然条件的影响,具有地方特殊性。成土母质主要是在第四系内湖(松辽大湖)沉积物和大小兴安岭山前冲积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黄土状粘土。母质层在 2米左右,里黄色或暗黄色,土层较厚。受内蒙古沙漠侵蚀和乌裕尔河、双阳河泛滥冲积,在母质层上覆盖着...
第二节 植被
第二节 植被 未开垦之前,蒿草遍地,覆盖地面的均属自然野生植被。西部大面积盐碱地块板硬光秃;东部及缓坡地带生长些杂草,树木稀少,植被状况不良。据史料记载:安达设治时,境内“童原广漠,各地虽有萌蘖之生,则牛羊踏牧,野火延烧,培护无人。”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林、牧业生产,不断扩大人工植被...
章下序
第五章 自然资源章下序 安达县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地上有植物、动物和盐、碱、硝等资源居多,地下有石油、天然气及水等资源。 解放前,丰富的羊草资源被日、俄侵略者掠取,本地能够利用的仅是盐、碱、硝和部分动物资源。解放后,人民政府注重自然资源的调查与普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号召人民自觉地...
第一节 野生植物
第一节 野生植物 主要分布在 251.6万亩天然草原上,以野生草本植物资源占绝对优势。一般草高30—50厘米,亩产干草50—60公斤,天然割草场面积 249.7万亩。陆地生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不同禾草组植物就有50科、136属、243种以上。按植物大体成分可分为有毒植物和无毒植物两种。有...
第二节 野生动物
第二节 野生动物 据出土动物化石和动物骨骼表明,早在第四纪晚期(距今约 1万年),安达地方生长着披毛犀、普氏野马和熊等大型哺乳纲动物。距今六、七千年前,还有獐、狍、鹿、牛、羊、猪、狼、狐狸、田鼠等中、小型动物。 解放前,在草原上常见的有狼、狐狸、貉、獾、黄羊、狍子等哺乳纲兽类野生动物12种。解...
第三节 矿物资源
第三节 矿物资源 地下矿藏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60年以来,凡是探明储量的,均交大庆油田开采。其中在县境内油田年产量30万吨,天然气储量116.67亿立方米。当地特产盐、碱、硝等资源开发历史较长。 一、盐 全县境内含有盐、碱、硝成分的土壤统称“盐土”、“碱土”,呈复区存在,斑状分布,面积约...
章下序
第六章 自然灾害章下序 影响安达县农牧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雹、虫、霜等 6种。据1950—1979年30年统计,发生旱灾21次,涝灾17次,风灾23次,雹灾18次,虫灾26次,霜灾11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旱、涝、风灾发生频率高,危害严重。 1959—1968年,10年受灾总...
第一节 旱灾
第一节 旱灾 全县处于半干旱地区,旱灾几乎年年发生,只是受灾程度不同,面积大小有别,俗有“十年九旱”之说。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受地理位置和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 出现时间一般在4—6月春夏之交。即:此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加上频繁的西南大风,表层土壤蒸发速度加快,持续时间长,易形成旱灾。自民国...
第二节 涝灾
第二节 涝灾 安达县涝灾频繁发生,基本上是 3年一涝。发生涝灾的主要原因是受气候、地形、水文地质和土壤等因素影响,出现时间一般在7—9月夏秋之际。因境内自然闭流,低洼地、碟形洼地较多,表层土壤粘重,入渗能力差,潜水水位埋深浅,当坡积水汇入后,不能及时地从横向和垂向两方面排泄,极易造成涝灾。在同一...
第三节 风灾
第三节 风灾 风灾是安达县“三害”之一,历年均有发生。致灾程度较重,范围较小。发生风灾的主要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风口)影响,一般多出现在春夏两季。从伪康德 4年(1937年)至1983年,记载的严重风灾有8次。 伪康德4年 4月8日,第二区(今卧里屯乡)刮起一次特别大风,当地农民称“黑风”...
«
1
2
...
13625
13626
13627
13628
13629
13630
1363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