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八节 民间文艺
第八节 民间文艺 一、大秧歌 大秧歌作为一种群众传统的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主要是在春节期间进行活动,用以丰富生活,祝贺节日。表演人员分为两部分:包头和逗丑。表现的多是古代民间传说或《西游记》中的人物。 大秧歌除以上形式外,还有踩高跷(简称高跷)、摆旱船(简称旱船)、要龙灯和“灯宫”等形式...
第一节 广播
第二章 新闻第一节 广播 庆安县的广播事业是从1954年开始的,当时是文化馆的 1个组,隶属县文化科领导。该站备有25瓦扩音机1台,话筒1个,苏联制“波罗的海牌”收音机1台。城内街口安装25 瓦高音喇叭3个,入户小喇叭150个左右。 1956年初实行馆站分设,正式成立庆安广播站。4月22日开...
第二节 电视
第二节 电视 1981年8月份庆安县电视台开始筹建。1983年7月22日正式开始播放电视节目。转播中央电视台和黑龙江电视台电视节目。首先启用 6频道播射。星期二、四、六日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星期一、三、五日转播黑龙江电视台的节目,电视覆盖率为全县的 95.2%。庆安电视转播台不定期地举办《庆安新...
第三节 报刊
第三节 报刊 1958年,经松花江地委批准《庆安报》创刊,报社总编辑由县委宣传部长兼任,编辑、记者 9人。《庆安报》发至30期,即1958年末,因周双刊,反映情况指导工作不够及时,而改为《庆安日报》。《庆安日报》共出184期,于1959年7月9日因经费紧张停刊。 1959年9月18日,县委又创...
第一节 文物
第三章 文物古迹第一节 文物 一、革命文物 小英雄盖国英,在解放战争中荣获一枚“东北民主联军英雄奖章”。1947年盖国萸牺牲后,这枚奖章被陈列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庆城特支书记韩宽淑在抗日战争时期使用过的皮面文件包现保存在庆安县党史办。 在庆安县官五爷大山发掘出来的抗联用过的套筒枪,...
第二节 古迹
第二节 古迹 (一)新石器时代墓藏——李凤春屯墓葬 李风春屯西,有1处金代火葬罐墓群,曾挖出数10个大小不一的罐棺。皆被砸毁,仅得3块有浅弦纹的泥质轮制灰陶罐残件。 (二)石人沟墓葬 石人沟墓葬在欢胜乡境内,遗留石人 2尊:高1.95米,1文1武,文东武西。武人头戴盔身披甲,外罩战袍,足穿...
章下序
第四章 档案章下序 本地自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分防经历起,始有文书档案工作,但当时无专门档案管理机构。民国 3年(1914年)庆城县政府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管理事宜。伪满时期,本县的文书档案工作由伪县公署总务科文书股办理。1945年庆安解放后,文书档案工作由县民主政府秘书室负责。1956...
第一节 档案征集与管理
第一节 档案征集与管理 一、档案征集 庆安县于1957年实行文书处理立卷制度。1958年成立档案馆后便着手于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当年接收了县委、县人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工商联、邮电局、县联社等单位的9个全宗永久、长期和短期档案 2 276卷,征集各种资料300卷册,此后,逐年接收县直...
第二节 档案史料编研
第二节 档案史料编研 为了丰富馆藏,档案馆自1959年以来,先后编写了《庆安县人民公社沿革》、《合作化发展史》、《伟大十年》、《庆安气象》、《庆安县党内阶级斗争事例》、《庆安县党代会简介》、《庆安县人代会简介》以及团代会、妇代会、工会代表会简介等大量资料,不仅丰富了馆藏,还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可靠的...
第三节 档案利用
第三节 档案利用 建国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档案利用工作政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没中的作用,使档案利用率逐年提高。1958年建馆当年,黑龙江省委和松花江地委先后在庆安县召开档案资料利用工作现场会,并介绍推广了庆安县档案利用工作经验。 50年代,本县在开展“镇反”和“肃反...
篇下序
第十九篇 卫生篇下序 解放前,庆安县的卫生事业极不发达。县城内只有几家私营诊所,农村几个村子才有一、二名土医生,医疗机构极少,医疗费用昂贵,广大人民群众有病就医难、诊治难,致使许多群众求神信巫,受害很深。天花、麻疹等疫病经常流行,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第一章 医疗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余庆县的医疗卫生事业由公安部门(当时称巡警所)管理。到民国 4年(1915年)改由教育部门管理卫生工作。民国18年(1929年)医疗卫生事业又划归公安局行政股管理,负责给行医人员发放营业执照,组织医生学习,指导防疫工作,检查卫生...
第二节 医疗设施
第二节 医疗设施 建国前,本县各医疗单位的设施简陋,器械短缺,对一些疑难病症无法诊治处理。建国后,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医疗设备和器械不断增多。到1985年,全县各医疗单位用房的建筑面积达12 360平方米,共有病床 394张,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械基本配套。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第三节 医疗制度 一、合作医疗 1963年,庆安县在巨宝山公社巨宝大队开展合作医疗试点,由社员自投部分资金,再由生产队公益金中提取 25%,作为合作医疗资金,由大队卫生所统一管理使用。这种依靠集体力量防病治病的方法当时很快被农民群众所接受。 1969年,全县推广了巨宝山公社合作医疗的试点经验...
第一节 中医
第二章 医术第一节 中医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余庆县开始有从呼兰等地迁入的中医,当地也有一些拜师学医或自学中医技术的,学成后便开业行医。这些中医采用中药治疗黑伤(枪伤)、红伤(刀伤)效果良好。在50年代之前,本县居民患病一般都请中医诊治。当时中医对跌打损伤、感冒、小儿麻疹、胃肠炎等症...
«
1
2
...
13723
13724
13725
13726
13727
13728
1372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