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竞赛活动
第三章 体育竞赛第一节 竞赛活动 自庆安县解放以来,经常开展体育竞赛活动。1950年,为了迎接全省运动会,庆安县举办了较大规模的体育运动大会,除田径项目外,还有篮球、足球比赛。运动会结束后,组建了县体育代表队,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县足球队获全省第三名。此后,庆安县...
第二节 竞赛成绩
第二节 竞赛成绩 一、田径竞赛成绩 1950年,县体育代表队队员顾国发在全省第一届体育运动会上,取得了男子跳高第二名。1956年,县田径运动员王祥在地区运动会上,以2分8秒4的成绩创男子800米全区最高纪录,在参加黑龙江省的体育运动会上取得 800米竞赛第二名,并随省体育代表队参加在青岛举行的...
第一节 培训
第四章 运动员培训与输送第一节 培训 庆安县在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同时,注意抓了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1958年,庆安县举办了体育积极分子训练班,先后举办了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田径等项目的培训班,训练了120名运动员。 1972年,庆安县成立了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重点培训速滑和田径等项目的学员。...
第二节 输送
第二节 输送 自1972年庆安县业余体校成立,至1985年末,相继向绥化地区体校输送18名运动员,向省体工队输送2名运动员。其中田径运动员5名,篮球运动员3名,速滑运动员11 名,举重运动员1名。
第一节 历代人口
第二十一篇 社会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历代人口 一、建国前人口概况 庆安县开辟较晚,在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才有由关内陆续移来的垦民定居于此。以后经历中华民国、东北沦陷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80余年时间,全县人口滞留在10万到20万之间,...
第二节 人口构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一、年龄构 成 (一)年龄结构 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县人口有349 582人。其中19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人口数为175 084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50.08%;20岁到49岁的(中青年)人口数为136 006人,占全县总人口数的38.89%;而...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庆安县1982年人口密度与1985年人口分布统计表 1982年全县总人口为349 582人,土地面积为5 39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 64.8人/平方公里,与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的 42人/平方公里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22...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963年,庆安县卫生科分管计划生育,配备了 1名专职干部抓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工作。1971年,县卫生科成立了计划生育指导站,与县妇幼保健站合署办公。1974年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1981年 4月改为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
第一节 来源与分布
第二章 民族第一节 来源与分布 庆安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据民国 5年(1916年)《庆城县志》记载:庆城县有满族、汉族、蒙古族、索伦族、回族、达斡尔族等6个民族。伪满康德3年(1936年)全县有 4个民族,即汉族、蒙古族、回族和朝鲜族。 建国后,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庆安县有...
第二节 少数民族
第二节 少数民族 解放前,庆安县少数民族工作不受当局重视,使得庆安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文化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日伪统治时期,庆安县少数民族中最多的朝鲜民族,与汉族一样,政治上受迫害,经济上被掠夺,文化上遭摧残,生活极度贫困。日本侵略者对他们实行民族同化政策,学校教育只准使用日本语,背诵“皇...
第一节 服饰
第三章 风俗习惯第一节 服饰 一、汉族 庆安县汉族的服饰,也和国内其他各地的汉族一样,带着其固有的民族色彩,因时代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而有所变化,同时庆安地处寒冷地区,服饰上也有其特点。 清末民初,汉族传统的衣着,多为对襟的上衣和大襟的长袍。绅士和有钱人家男子穿绸缎长袍、马褂,夏戴草帽冬戴毡...
第二节 饮食
第二节 饮食 一、汉 族 自清同治二年(1863年)开始有汉族移居庆安。当时汉族以玉米、小米为主食,逢年过节食用少量的面粉。光绪六年(1880年)此地开发的土地面积逐渐扩大,粮米加工技术也有了进步,开始用碾子、磨加工粮食。主食仍是玉米、小米和少量面粉,其他杂粮有小豆、大、小黄米、高粱米等。玉...
第三节 居住
第三节 居住 一、汉族 清末民初,汉族人民移居到庆安县开垦土地,开始他们住的房屋都很简陋。住的多是地窨子。即在土坡处,掘地三、四尺,上面垒墙、苫草,门向室内处设台阶,床是临时用木棍搭的,上面铺草。光照不足,且潮湿。有的住马架子,构筑简单,南北狭长,山墙设门开窗。后来渐渐盖了草房,以草木土石为基...
第四节 婚姻、家庭
第四节 婚姻、家庭 一、汉 族 (一)婚姻 在旧社会,汉族的男婚女嫁,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思想为基础的。一直到解放前,庆安境内的汉族,大多数男女青年的结合,都要媒人介绍、父母做主,男女青年双方甚至结婚前都互不认识。有些讲迷信的父母还要请算命先生看是否合婚,是否“犯克”,按生...
第五节 丧葬
第五节 丧葬 一、汉 族 解放前,庆安汉族的丧葬习俗,非常繁杂。这些习俗的中心是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悼。当然,也含有不少封建迷信的成分。 老人在停止呼吸之前,家属给死者去掉全部旧衣,穿上“寿衣”、一般的寿衣是上身穿 5件,下身穿 3件,衣裳多为棉的,不钉纽扣。要在屋地搭上木板,铺上褥子...
«
1
2
...
13725
13726
13727
13728
13729
13730
1373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