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学前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 建国初,本县未开展儿童学龄前教育工作。1956年,县内办起第一个幼儿班,分大、中、小3个班,有幼保人员25人,入班儿童70人。1950年,全县城乡普遍建立了托儿所和幼儿班,其中城镇4个,农村59个。城乡共有幼师168人,入班儿童1430人。幼儿活动以娱乐为主,并由幼师教一些...
第三节 小学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1915年(民国4年)7月,克山县德都勒屯民办小学(清宣统二年由达斡尔族人佛尔清额创办)改为克山县立第三国民学校,校址在德都镇,为德都镇历史上第一所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员由薛文敏一人兼任,有校舍3间,学生25人。开设国文、历史、地理、算术、图画、修身7门课程。1924年(民国...
第四节 中学教育
第四节 中学教育 建国前,德都县没有中学。1950年,县乡村师范学校设立三个5年制初中班,有教师6人,学生125人,学习初中的基本课程。1951年11月25日,在县青山镇设立初中班,有教师2人,学生53人,开设初一课程。1952年9月27日,县初中班改为“黑龙江省德都县初级中学校”。1953...
第五节 专业教育
第五节 专业教育 一、德都县萌芽学校 1947年3月,由黑龙江省干部学校校长高衡发起,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的支持下和德都县委的支持下开始筹办该校。1947年5月4日正式开学,原名“德都萌芽乡村示范学校”。创办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研究和实践教育,培养农村小学教师,解决贫苦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小学的...
第六节 成人教育
第六节 成人教育 一、农民业余教育 1949年,本县开始进行农民业余教育工作,主要形式是开展冬闲扫盲。同年,培训冬学教师136名,分赴全县各村屯,在农村干部的配合下,组建冬学点204处,有男女学员6676人。1950年11月,县、村两级分别举办了民师培训班,培训民师253名。开办民校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第二章 教师第一节 教师队伍 清朝末年,县内有塾师6人,其中1人是落弟的秀才,其余5人是学过二年私塾的人。1924年(民国13年),克山县初高二级小学校,有教师5人,其中4人是初级师范毕业生,1人是塾师出身。1926年(民国15年),德都镇成立女子小学校后,梁素贞等女教师均是初级师范毕业生...
第二节 教师培训
第二节 教师培训 1930年(民国19年),德都设治局成立了教育会,会长由设治员兼任,有会员28人。教育会的宗旨是:每月进行教学研究与组织观摩教学,向各校推广教学经验,传达外地教育信息,培养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伪满时期,各学校大多自行组织观摩教学和业务学习活动。 19...
第三节 教师待遇
第三节 教师待遇 1910年(清宣统二年),德都境内小学教师月薪大洋16元。1927年小学教师月薪大洋19~24元不等。伪满时期,小学教师月薪大洋20元左右。由于物价飞涨,教师的实际生活水平很低。 1945年“九·三”光复后,教师一般实行实物工资制,以粮代薪。月薪为100~200市斤小...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三章 教育行政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29年(民国18年),县内各小学均由设治局领导,负责任免校长、督查教务、筹集经费。 伪满时期,全县城乡小学一律归伪县公署政务科下设的教育股管理。 1946年1月,县人民政府设立民政教育科,其中有2名科员分管全县教育工作。1948年6月,设立...
第二节 教育经费
第二节 教育经费 1910年(清宣统二年),境内教育经费由乡民自筹,年支大洋152元。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由官方从垧捐项下支出。1914年(民国3年),教育经费支出江钱6000吊。1930年(民国19年),德都设治局教育经费支出大洋2748、8元。伪满时期,每年县财政支出教育经费伪币10000...
第三节 校舍
第三节 校舍 1920年(民国19年),县内有泥土构造的草房校舍6处34间。1937年(伪满康德4年)。全县15所小学共有草房64间,且多为旧房和租赁房。 1951年,全县各学校共有校舍153间,大多数是草房。其中:城镇3所小学的教室面积为1672.4平方米,乡村各小学的教室面积为87...
第四节 教学用具
第四节 教学用具 民国时期只有简单的教学用具,如黑板、风琴、各种尺、足球、钢球、球拍子等。伪满时期除上述教具外,运用了各种挂图和康熙字典等工具书。 建国初期,除常规教具外,又增加了识字卡、三角尺、量角器、圆规等。1954年县城内中小学添置了天平、地球仪、杠杆等教具。中学开始配置物理、化...
第五节 勤工俭学
第五节 勤工俭学 建国初期,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补充学校办公经费,农村各小学均耕种少量的校田地,少则几亩,多则数亩,种植蔬菜或农作物。此外,各学校还搞些打柴、植树、托坯、拣粮、挖药等勤工俭学活动。 1958年,为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第一节 科技机构
第二十二编 科技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科技队伍第一节 科技机构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德都县于1970年3月29日建立科技科,编制3人,负责全县的科学技术管理工作,1973年8月6日,将科技科改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编制5人。负责全县的科学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农业、工业、...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二节 科技队伍 一、科技人员 建国初期,本县科技人员很少,而且多数有学历而无职称。1957年,县政府任命技术员7人。1963年,县政府任命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32人。1966年,后科技人员多半不从事科技工作。1974年,全县科技人员150人。1978年,随着县内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
«
1
2
...
13851
13852
13853
13854
13855
13856
1385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