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伪满时期驻军
第二节 伪满时期驻军 一,德都县城驻军 伪满初期,县内无日伪军队驻扎。1934年(伪满康德元年),伪满洲国陆军步兵第四旅第九团一营150人进驻德都县。1937年(伪满康德4年),县内进驻日本关东军120人,大部分侵略军盘踞在今二道街土产公司收购站处,少部分驻在今第二运输公司处。 ...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
第三节 解放后驻军 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一名少尉带领一个班士兵进驻德都县城,建立了苏军卫戍司令部。8月下旬,由于剿匪的需要苏联红军增加了一个排30多人。10月27日,苏联红军全部撤出德都县。 1979年10月,某部守备七师二十一团2000余人进驻龙镇。 1981年1月,...
第一节 保卫团 自卫团
第二章 地方武装第一节 保卫团 自卫团 1919年(民国8年),德都隶属克山县警察第三区。有地方保卫团1个,下设3个保,共有团丁48人。1921年(民国10年),国民党政府颁布《地方保卫团条例》,全镇编练了河北保卫团和西乡保卫团。河北保卫团下设3个保,共有保丁53人,有连珠、洋炮、径口等...
第二节 土匪、地主武装
第二节 土匪、地主武装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地方官府治安不力,故各地盗匪蜂拥而起,杀人越货掠民财,百姓不得安宁。活动在德都一带及和邻县交界处的较大的土匪有:盘踞在五大连池地区,常扰龙门、嫩江的“金山”,有匪徒10余人,枪20余支;经常窜扰德、龙交界处的“交得宽”,有匪徒70~80人...
第三节 自卫队 民兵
第三节 自卫队 民兵 1945年8月德都县城解放,10月27日苏联红军撤走后,随苏联红军进驻德都的原抗日联军干部金国祥于10月组建起人民自治军独立营,金国祥任营长,下辖4个连,官兵220余人。独立营组成人员成份十分复杂,不少伪军官、伪警察、土匪、兵痞、流氓等混进部队。同年11月22日,中共...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兵役制度
第三章 兵役制度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兵役制度 清代初期,实行八旗“部落征兵制”。清代末期,开始实行募兵制度。 中华民国建立后,军阀混战,争相扩大自己的武装势力,均以雇佣形式募集兵源。招募兵的方法,没有统一的条例和法令,多因军阀们的募兵需要而定。募兵按规模分为“大募”和小募2种。“大...
第二节 伪满时期兵役制度
第二节 伪满时期兵役制度 1932年(伪满大同元年)~1940年(伪满康德7年),县内仍实行募兵制。1934年(伪满康德元年)10月,德都县划为伪满洲国第三军管区。第三军管区的募兵规定是募兵数目按各县的人口与适应青年数招募,要求各县公署通告各区,各甲代为招募。应募青年条件是:18~25岁,粗...
第三节 解放初建国后兵役制度
第三节 解放初建国后兵役制度 一、志愿兵役制 1945年县城解放以后至1954年,实行志愿兵役制度。1945年~1948年,全县志愿参军共计2286人。1950年10月~1951年3月,全县241人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二、义务兵役制 1955年7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节 人防机构
第四章 战备与防空第一节 人防机构 随着中苏边境局势的紧张,德都县于1968年成立了战备指挥部,指挥部由武装部、政府办等单位抽调的27名同志组成。主要是为了提高警惕,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指挥修筑人防工程和进行战备常识教育。1969年9月13日,根据中共德都县核心组的通知,决定成立“德都县战...
第二节 人防工程
第二节 人防工程 1968年,德都县学习逊克县三合大队的经验,坚持“平战结合,就地分散”的原则,在全县开展了战斗村建设。全县有自然村175个,建成战斗村36个。主要交通要道的双泉,新发。兴隆3个公社为防空区;其它11个公社为联防区;战略要地是团结公社。1969年10月中旬,在朝阳山区进行后方...
第三节 武器物资
第三节 武器物资 1969年,德都县电机厂、农机厂、运输公司和农机站等单位试制手榴弹400多枚,土地雷250枚,凝固汽油弹5枚,反坦克雷7枚,土火箭等武器100枚。同年秋,在青山镇北甸子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打靶演习,推广了和平农机站,县农机社等单位试制土武器的经验。 1969年,县内储备了...
第四节 战备教育
第四节 战备教育 县、乡(镇)、企业主管局人民武装部每年均集中一定时间,分别对专职武装干部和基层民兵连长进行培训。基层民兵连每年也集中一定时间对基层民兵进行培训。1969年冬,县民兵值班分队成立,轮训基干民兵3期,每期120人。1970年组建武装基本干民兵独立团,有基干民兵400人,全团进行...
第一节 抗日战争
第五章 重大兵事第一节 抗日战争 一、龙门镇伏击战 1937年3月下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军司令部少年连一师一部共150多人在军长赵尚志的率领下,历尽千难万险西征(第一次西征)到龙门地区。部队在龙门镇附近获得日军讨伐队乘汽车进山的情报,司令部决定打一个伏击战。 1937年3月...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剿匪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剿匪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日伪残余势力,国民党反动武装,地方土匪、恶霸地主不甘失败,他们相互勾结,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活动在德都县境内的土匪有数十股,匪徒1000余人。其中较大政治土匪有“孙团”(匪首北和村恶霸大地主孙玉书,番号为东北挺进军第五旅...
第一节 私塾
第二十一编 教育第一章 各类教育第一节 私塾 清朝末年,德都勒屯及周围村屯属讷河直隶厅管辖,共有私塾6所,塾师6人,学生35人。学生多为富家子弟,塾师薪金及办学费用由学生家长承担,按时交付。私塾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庄农杂字》、“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
«
1
2
...
13850
13851
13852
13853
13854
13855
1385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