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农场党政领导人更迭
第三节 农场党政领导人更迭 场长: 佟本兴 1984~1991.12 岳古阳 1991.12~2000.12 陆书富 2000.12~ 党委书记: 张运生 1984~1986.1 李宝生 1986.1~1987.3 唐树学 1987.3~1989.3 杨少先 1989.3~19...
第四节 基层单位
第四节 基层单位 一队 生产建设兵团时期是十团八连,1977年编为江滨农场第一生产队。2000年有居民125 户,人口415 ,在册职工206 名;耕地860 公顷,林地156 公顷,房建8357平方米。主业为种植和养殖,有家庭农场105 个,其他专业户7 个。2000年粮豆总产3943...
第一节 位置沿革
第三章 场部第一节 位置沿革 江滨农场场部在萝北县城东56公里、绥滨县城西70公里的鹤绥公路旁,北邻黑龙江10公里,南距松花江30公里。这里本是荒原,1956年由山东省单县青年垦荒队建三十庄,1959年是萝北农场十二分场场部,1963年江滨农场成立,遂为其场部。
第二节 住户人口
第二节 住户人口 1986年场部地区居民2094户。人口6238,其中男性3152,女性3086人,临时居民14人。2000年常住居民2587户,人口6821,男性3631人,女性3326人,临时居民48户,人口136。
第三节 区划道路
第三节 区划道路 场部居民区20.7平方公里,由6条主要街道交汇成“田”字。这6条街道纵横各3条,纵称“路”,横为“街”。路自东而西是振兴路、团结路、文明路,街由南向北是荣芝街(即鹤绥公路段)、中心街、长春街(又称黎明街)。街道名称中的“振兴”、“荣芝”、“长春”分别是以十二分场党委书记姜振兴...
第四节 区容建设
第四节 区容建设 农场场部地区城镇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一是房屋。原来的旧房,无论公用私用,都极少见。主要街道两侧,除了楼房就是门市房,比80年代以前整齐了许多。居民大多翻新改造,并有百多户住进了楼房。场部2000年有楼房30幢,面积54127 平方米,比较像样的有服务中心楼、文化中心楼、宾馆楼、...
第一节 机构
第二编 改革第一章 组织领导第一节 机构 1984年,农场成立了以场长、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成员有主管农业、工商企业、计财的副场长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共13人。下设办公室,称“体改办”,连同从机关各部门临时抽调人员,共20名,正式在编的10人。体制改革格局初定后,体改办改为政策研究室...
第二节 领导工作
第二节 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成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组织全场上下反复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上级有关改革文件。领会党的基本路线,理解改革开放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全场在精神、物质、组织各方面的底数。又组成专门小组到5 个兄弟农...
第一节 兴办家庭农场
第二章 农业改革第一节 兴办家庭农场 农场按照全国农垦工作会议精神及管理局党委[1984]78号文件要求,于1984年8月末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农场实施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成立家庭农场,自主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定额上交。经过8个月的工作,改...
第二节 建立协作体
第二节 建立协作体 家庭农场生产协作体是1986~1989年间在联户家庭农场基础上健全完善而成的。它既是中央对家庭农场“稳定、巩固、提高”方针的必然产物,也是由“大帮轰”转为自主经营的一个过渡形式。它的出现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兴办家庭农场,来势迅猛,几个月工夫,摧毁了几十年传统的经营体系,人们在...
第三节 耕地划类
第三节 耕地划类 为合理收缴土地承包利费,农场曾三次对全场耕地划等分类。 1985年大体上分为两个等次,称“两类”。 1989年耕地二次分类,三个等次,称“三类”。 1997年耕地三次分类,称“四类”。一类地有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七队。 二类地有一、二、四、八、九、十、十二、...
第四节 耕地承包利费
第四节 耕地承包利费 耕地承包人每年要向农场交纳一定利润和费用,称为“上交利费”。利费包括劳保基金、福利基金、农场管理费、利润提取、粮油煤倒挂等项目(不包括土地税、生产队管理费)。90年代以后,为农场的发展建设增加底气后劲,又增加了一些基金项目提取,包括农业灾害风险基金、农机更新基金、农田水利...
第五节 “两垫”“两自”
第五节 “两垫”“两自” “两垫”是说家庭农场的生活费、生产费由农场垫支;“两自”则是以上两种费用全由家庭农场自理。由“两垫”到“两自”,是农业改革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 刚一兴办家庭农场,冷丁不发工资,日常生活费用一时无着,又要生产投入,确实困难很大。本来人们对兴办家庭农场这一新生事物一...
第三章 调整产业结构
第三章 调整产业结构 改革以来,农场产业结构变化很大,逐渐优化。一是第三产业兴起。改革当中,出现了较多的富余劳动力,职工群众也有相当多的剩余劳动时间。为“消化”“两余”,根据社会需要,农场鼓励和扶持兴办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到2000年,专、兼从业人数在3000人左右,年产值达2000多...
第一节 改革进程
第四章 工商企业改革第一节 改革进程 农场的工商企业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87年。大家叫做“砸锅”阶段,打破传统的“大锅饭”经营管理方式。建立自主经营、指标分解承包责任制。农场对场办工商企业实行“全民所有,计划管理,承包经营,独立核算,定额上交,自负盈亏,超利...
«
1
2
...
14341
14342
14343
14344
14345
14346
1434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