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电力
第十一章 电力通信第一节 电力 一、机构 1987年前称电业所,队级;1988年改称供电局,科级,设用电、生产、局务三个办公室。全局职工30~40名,2000年42人,另有各单位电工42人。职工中,电气工程师2人,技术员9人。 局长及任期: 李永贵 1972~1992 邵玉信 19...
第二节 通信
第二节 通信 一、机构 1996年以前,农场设通信科(站),后,两个牌子,对外仍是通信站,场内为通信中心,独立核算。人员少时23名,多时30名。2000年26名,其中管理人员8名,程控兼传输、电源、接收网4名,传真室1名,查号台3名,外线站10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人,初级4人。 科长及任...
第一节 商业
第十二章 商业服务业第一节 商业 一、机构 农场曾设商业科,负责商业管理和粮食销售。1984年,商业科与百货商店合一,成立经销公司,经理翟瑞岭。1986年,恢复商业科,仍与商店合署,2 人。随着改革的深入,商业科的管理范围缩小,职能弱化,农场的商贸由经贸公司负责,商业行政管理由工商局负责...
第二节 服务业
第二节 服务业 农场的服务业由80年代的全民集体逐步变为个人经营,服务行业狭义包括旅店、浴池、理发、修理、干洗店、眼镜店、照相和电话亭等项目,最初从业人员30~50人,2000年发展到200余人,共72家,规模由小到大,店数由少到多。业务主管部门先是商业科,后是劳动服务公司、工商局。 一、旅...
第三节 饮食业
第三节 饮食业 农场的饮食业主要有饭店、小吃部、冷饮店、熟食店、馒头店等共91家。从业人数到2000年共102人,饮食业的管理由工商局和卫生防疫站负责,对各店和摊点进行经营和卫生方面的检查。 一、饭店 农场经营的饭店(指招待所食堂)始终存在,由农场管理转成独立核算的实体。1997年,建...
第一节 粮食处理
第四编 经营管理第一章 粮食管理第一节 粮食处理 90年代前,粮食在生产队晾晒保管。粮豆集中收获时在生产队水泥晒场出风晾晒,晒场不够用,有时在广场、沙石路晾晒,家庭农场分片使用晒场,晒场利用率低,随着粮豆产量逐年提高,越显紧张。晒场由1986年的30个增加到2000年的38个,面积由18万平方...
第二节 仓储
第二节 仓储 70年代,粮豆储存多在生产队,先是土囤,后改为房式库和砖仓。1986年,全场有房式库20余栋。总容量6万吨。2000年,房式库32栋,砖仓6座,铁板仓6座,总容量7.19万吨。除仓储外,每年要打垛存放粮豆3万吨。 农场粮豆仓储分两块,一块是生产队,一块是在粮食处理中心。正常...
第三节 购销
第三节 购销 1992年前,农场粮豆统购统销。1993年,出台粮食购销“三定”办法,即:定指标、定品种、定责任,保证上交定购任务完成;剩余粮豆销售随行就市,叫做粮食销售“双轨制”。 粮食收购采取“三化”措施:质检封闭化,扦样、化验、填录三分开,化验员与送粮户不见面;检斤公开化,将手动检斤...
第一节 机构
第二章 物资第一节 机构 农场设物资科,科下设物资库和燃料站。1984年,科与库站合一,称物资公司。下设农机、化工、机电、储运、煤炭、燃料、生产资料和物资回收8个分公司。1996年改称物资局。2000年撤消物资局。物资管理人员6~10名,职工120名。90年代前,各基层单位有油料和物资保管员,...
第二节 物资种类
第二节 物资种类 物资公司有物资11类3万余种,包括石油、煤炭、化肥、农药、钢材、有色金属、机电、化工、配件和三类物资等。从80年代末开始物资部门不再经营三类物资、农机配件、建材和煤炭等物资,只经营石油、化肥、农药、钢材、机电、有色金属和化工等。 附历年主要物资消费统计表 ...
第三节 采购供应
第三节 采购供应 农场物资采购与供应由计划定向到部分开放再到市场自由的三个阶段。80年代,各生产单位报年度计划,然后农场做出计划上报,由管理局物资处统一进货,定量分配。部分物资不能满足需要。90年代初期,采购供应方式有所改变,物资公司统一采购和用户直接采购两结合。随着物资采购供应渠道的拓宽,私...
第一节 机构
第三章 劳动工资第一节 机构 农场设劳动工资科,简称劳资科。1988年,农场成立社会保险分局,归属劳资科。1986~1990年安全办归属劳资科,1990年春专设,1996年又合入。1998年,农场设再就业服务中心,归属劳资科。2000年2月,劳资科与政策研究室(原为体改办)合署,更名企业管理科...
第二节 职工
第二节 职工 一、队伍 农场职工年均约7600人。80年代呈增势,1990年9042人。90年代呈降势,1998年在册职工 6780人,为历年最少。 改革之前,农场职工基本是固定工,少数临时工。改革以后,职工队伍分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三类,固定工约占80%,合同工约占18%...
第三节 工资
第三节 工资 一、工资制度 1985年5 月30日以前,农场实行机务、干部、农林牧副渔工资制度,6 月1 日改为通用级和行政级两种。1994年1 月以后,企业单位(包括农场机关)执行岗位工资制度。从1993年10月1 日起,农场的事业单位———中小学校教师和医院医护人员实行专业技术服务等...
第四节 再就业
第四节 再就业 改革深化,工商企业减员,分离职工增多,到2000年,达到780多人。为扶持安置分离人员,1998年农场根据上级要求设再就业服务中心,已有323名下岗员工进入服务中心托管,其中有49人安置转岗,培训谋业14人,人43领取生活费(每人每月平均132元,托管3年);工商企业分离职工向...
«
1
2
...
14347
14348
14349
14350
14351
14352
1435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