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畜禽饲养与繁殖
第三节 畜禽饲养与繁殖 一 饲料与饲养 1959年以前,畜禽精料以碎半豆为主,搭配少量糠夫和甜菜。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影响,饲料严重缺乏,采取以粗代精,适当搭配精料的办法,大搞发酵饲料,用青贮玉米和青割大豆搭配定量精料。1963年后执行“以料定畜”来发展畜牧业的原则,从粮食总产中提...
第四节 兽医防疫
第四节 兽医防疫 一 兽医队伍建设及防疫体系形成 建场初期畜牧兽医人员少,都分散在各作业班,以医治马匹为主。1954年全场有5人,都集中在畜牧队搞疫病防治。1962年成立兽医院,兽医人员增加到11人,各生产队配防疫员,二级防疫体系开始形成。兵团时期兽医所有在册兽医士9人,连队都配有防...
第一节 沿革
第五章 工副业第一节 沿革 1949年建场时,本场工副业生产由业务科负责管理,业务科负责人刘祥云,科内编制5人。1950年工副业由经理科负责,科长杨学勤,副科长苏云祥,科内编制6人。1959年场成立工业交通科,代副科长杨岱明。1960年,机构调整中将基建科与工业交通科合并,设基建工业科,副...
第二节 工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工业发展概况 从1950年出现场办工业,到1985年本场已有14个工业单位。工业生产有固定资产原值八十多万元,主要生产项目三十余项,年总值928万元,占全场工农业总产值的35%,商品性产值达二百二十五万余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0.5%,工业企业职工2,016人,占全场职工总数的19.4...
第三节 工业生产
第三节 工业生产 一 红砖生产 1950年春,在日本开拓团的红部遗址(现16队晒场附近)建4座马蹄式砖窑:开始采用手工扣坯,麦秸、草烧制的方法生产,当年,烧制红砖291。8万块。1952年以后,因土质不好,红砖质量差,加上当时人们认为烧砖建房成本高,不如用洋草拉哈辫建房见效快,便停止...
第四节 副业
第四节 副业 本场创建后,随着以农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的逐渐明确,从1965年开始逐步发展了副业生产。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生产水平的限制和大农业生产的束缚,副业生产始终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建场三十多年一直没有形成副业生产基地,副业产值占本场生产总值的比例很小。1965年以前,本场几乎没有副业生...
第一节 概况
第六章 渔业第一节 概况 本场位于松花江北岸,境内即有适于广温性鱼类生长河流,水库与自然泡沼,也有适于狭温性鱼类繁衍的山间水溪。全场共有固定水面2.2万亩,中、小型水库11座,塘、泡14处,另外,还有6条自然河流经场区,可养鱼水面7162亩。建场初期,鱼类较多,人们使用简单渔具自然捕捞,自...
第二节 渔业生产
第二节 渔业生产 一 自然捕捞 建场初期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江河未受到污染,自然鱼贮量十分丰富,曾有“棒打狍子,瓤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美称,几乎是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有些距河泡较近的开荒点,常常是这边开始烧水,那边才去抓鱼,水未烧开鱼已抓回。当时,伏尔基河、鹤立河一斤多重的鲫鱼...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七章 水利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77年以前,本场未设专门的水利机构,水利建设先后由基建科、计划科兼管。1978年设水利科,科长张明善。1979年两场合并后,水利科科长仍是张明善,有工作人员6人。1984年,农场机构改革时将水利科改称农建水利公司,经理王建华,副经理徐少伟,书记杨德贤,工作...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建场至六十年代初,为保障开荒建场。水利建设主要搞防洪和治涝骨干工程,但步子不大。从1964年11月起,由原东北农垦总局设计院派出的以廖治顺为首的规划组,对本场现29队以西地区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历时一年,规划面积13万亩。29队以西先后建26、27、28、水利队(现29队)...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八章 基本建设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2年以前,本场基本建设无专门机构。1952年8月设基建科,科长于本良、副科长洪德林,科员5人。1955年,基建科长包德智,副科长赵洪义,科内配有技术员、会计、采购员等共11人。1657年基建科副科长洪德林,编制7人。 1958年基建科科长杨海锋...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49至1952年,本场创建时期主要任务是开荒建场,国家下拨的基本建设投资大都用于生产性建设。1950年至1952年本场建筑任务大部分由松江省荣军管理处建筑公司承担。1950年,在伏尔基河北岸(现20队)建六栋苏式砖瓦结构的职工宿舍(每栋360平方米),两栋甲型房(每栋8...
第三节 房屋设计与场部区化
第三节 房屋设计与场部区化 一 房屋设计 建场以来,本场房屋设计大体分三个阶段:建场初期,由于受条件限制,对房屋结构式样和内部的开间布置等问题尚未考虑,只是本着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解决急需的原则建盖住房,样式大都沿袭附近农村住房,内部所不同的是淘汰了对面炕。结构上除部分生产和公共建筑采...
第四节 基建工程队
第四节 基建工程队 1958年本场组设基建工程队,队长杨栋,书记于福田,技术员宋光和、侯宪珠、周志纯,有建筑工人150人。1961年基建队队长李春新,书记姚玉卿,建筑工人发展到180余人。1963年基建队增加了压路机、刮道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同时担负筑路架桥任务。1979年7月成立了值...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九章 商业、粮食外贸工商管理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60年以前,本场设有专门的商业、粮食、外贸和工商管理机构,商业一直由汤原县和鹤岗市管属并在农场设立代销点,负责供应职工生活用品和部分生产资料。职工口粮由汤原县鹤立粮库供给,所产的粮食农场除留种子、饲料外,其余全部上交国库。 1961...
«
1
2
...
14415
14416
14417
14418
14419
14420
1442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