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1981年起,农场开展了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核心,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以“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第五节 实行全面改革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第五节 实行全面改革兴办职工家庭农场 1984年9月28日,场召开的二届一次职代会议,除民主选举场长外,专题讨论了全面改革,兴办家庭农场的问题,制定了“四转”“三开”、加“一办”的实施方案。“四转”,就是要把农场从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向全民、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多种经济成分转变;从单一的粮食生...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编 经济第一章 农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 农业科 建场初期无专门农业机构,有关农业生产问题由生产办公室承办。生产办公室主任由副场长赵洪成兼任。1952年8月成立作业科,分管全场的农业、机械、林业和畜牧生产,科长张海明,副科长张明善,配有农业、机务、畜牧、林业技术员4人。 ...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农业生产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950年到1958年是开荒建场阶段。主要生产任务是垦荒耕种,扩大耕地面积。从1950年伏尔基河畔开垦第一犁,到1958年本场共计开荒9.2万亩,耕地面积达7.4万亩。八年中,共播种各种作物34.8万亩,平均每年播种4.3万亩,其中,粮豆...
第三节 农业生产主要技术措施
第三节 农业生产主要技术措施 一 耕作 1975年以前本场大都沿用苏式耕作方法,形成伏翻、秋翻为基础,连年平翻的耕作制度。有时小麦播种也采取春耙或秋耙的方法耕作。连年耕翻的耕作方法在开荒建场,促进土壤熟化阶段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随着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这种耕作制度形成的一些弊病明显表...
第四节 种子
第四节 种子 一 概况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建场以来,品种结构的变迁大致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属于建场初期,种子是从能满足生产需要出发,就近引入一些农家品种,如小麦品种:甘肃96号、秃不齐;大豆品种:满仓金、元宝金、荆山朴、黑龙江41;玉米...
第五节 自然灾害
第五节 自然灾害 本场建场三十五年来,年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旱、涝、风、低温等灾情较为严重。 一 旱灾 春旱:决定春旱的主要因素是前秋底墒和当年春季的降水多少。本场地区春季降水量平均为86.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1%。由于春天气温回升快,空气湿度小、春风大、土...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49年建场时设机械科,未设科长,由副场长刘冲主抓机务工作。机务分场、修理厂、汽车队统由机械科管理。1951年机械科更名为机务科,仍未设科长,机务分场下设机耕队。1952年机务科撤销,机务工作由作业科统管,科长张海明,副科长张明善。作业科内设农业股和机械...
第二节 机械更新、管理与田间作业
第二节 机械更新、管理与田间作业 一 农业机械更新 1949—1952年建场初期,农场有10台链轨拖拉机,型号是:CTB和ATB(统称纳齐)。两台y—2钢轮拖拉机(俗称大牙),一台c—4自走收割机,一台c—6牵引收割机。农具有少量的五铧犁、四铧犁、圆盘重耙、轻耙、条播机、镇压器和一些...
第三节 农机修理与改装
第三节 农机修理与改装 一 农机修理 建场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技术水平低,对农业机械只知使用不知维修,没有一套保养维修预防故障制度,只是机械出了故障才到修理厂修理。1950年本场的修理厂设在鹤立镇,利用破旧的小汽车库作为主修车间。当时,共有一台破旧皮带车床,简单的修理工具,从佳木斯,...
第一节 沿革与概况
第三章 林业第一节 沿革与概况 一 机构沿革 1979年以前,本场无专门林业机构,林业生产由生产科、农业科等部门兼管,1979年2月两场合并后,组建林业科,科长张福相,科内有技术员3人。1981年张福相任科长,副科长蔡增寿,有技术员2人。1982年科长张福相,副科长蔡增寿、许世英,...
第二节 植树造林
第二节 植树造林 建场初期,主要营造风景林,对场部和生产所在地进行绿化。五十年代后期,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为主,兼植用材林、经济林,1971年累计造林面积突破1万亩,1977年造林达到了2万亩,1983年累计造林面积突破了10万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 一 农田防护林 本场农...
第三节 护林防火
第三节 护林防火 建场初期,由于造林面积较少,只有一人兼管全场的护林防火工作。1957至1959年间,曾连续发生三次较大火灾,林木过火面积每次均在3,000亩左右。起火原因,皆因清地烧荒跑火引起。1960年场成立了造林专业队,在负责营造林任务的同时,兼管护林防火工作,使火情、火灾次数明显减少...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畜牧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 一 畜牧科 建场初期,本场未设专门的畜牧组织机构,畜牧生产一直由作业科,生产科管属,科内配有畜牧技术员。1959年本场更名伏尔基畜牧场后,开始设畜牧科,科长周书田,编制5人。1962年撤销畜牧场恢复农场建制,设畜牧水产科,科内配两名畜牧技术员。196...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1949至1952年创建时期,本场畜牧生产为初兴阶段。当时,由部队退役的战马469匹(其中母马170匹)转入农场,成为建场唯一的生产运输力。1950年根据农场荒原草地较多适于养羊,从东佳木斯、长发屯等地(系日伪绵羊改良场所在地),选购绵羊207只,在鹤立镇西畜牧点牧养。到1...
«
1
2
...
14414
14415
14416
14417
14418
14419
1442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