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十一节 农业技术培训
第十一节 农业技术培训 1973至1975年,由五师举办了三次农业技术学习班,时间为七—十五天。本团各生产连均有l人参加,科研站有4—5人参加。各连参加的人员大多数为试验班的班长或骨干。当时试验班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种子提纯复壮、高倍繁殖、高产攻关及进行一些农业科学试验、调查等。 至l985年,本...
第十二节 农业灾害
第十二节 农业灾害 本场常见的农业灾害有低温、旱、涝、霜冻、大风和病虫害。 一、低温: 低温是一种大面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自然灾害。本场10℃以上的活跃积温为2000—2400摄氏度,基本可以满足农作物需要。但高温年与低温年相差400℃,折合农作物生育期20天(20摄氏度为一天);如遇上低温年...
第十三节 甜菜生产
第十三节 甜菜生产 一、概况 甜菜是本场经济作物之首,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大豆。由于本场土壤及自然条件适合甜菜生长,被列为双山糖厂甜菜生产基地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1975年开始大面积种植甜菜,1976年达到一万余亩,占全场播种面积的4%,总产2,223吨。l985年,全场种植面积已扩大...
第十四节 气象站
第十四节 气象站 1958年,由齐齐哈尔市建筑工程公司在本场建造50平方米的气象站房,从此开始了场区的气象观测工作。气象站设在场部西北边角,海拔高度为268.9米。当时工作人员是由气象学校分配来的中专毕业生,由王学明任站长。直至1960年11月,有工作人员2—3人。 1960年12月,气象站撤...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章 农机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0年开荒建点时,农机管理工作由区主任办公室设1名技术员负责。主要农机均为进口产品。1956年,大西江农场成立后,场设生产室。有专职机务技术员1人,负责全场的农机管理工作。 1969年,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七团,并成立生产股,设机务参谋l人,主管全场的农机工...
第二节 概述
第二节 概述 1950年有两个机耕队,使用机械全部为美国和苏联进口。当年开荒八千垧。当时种植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为大豆。田间机械化程度达90%以上。 1956年,全场农用拖拉机已发展到“纳齐”206;“福特”1台;C—6康拜因8台;自走式康拜因7台;各种牵引机具l49台(件)。金场有修理工6人...
第三节 农机管理
第三节 农机管理 早在建场初期,农场遵照农垦部颁发的《国营农场机务工作规章》,具体制定了农业机械交接、试运转、实行双班保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到l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农场的机务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落实的也比较好。“文化大革命"中随着对所谓管、卡、压修正主义路线的批判和机务队伍中...
第四节 农机修理与保养
第四节 农机修理与保养 建场至今,拖拉机实行计划预防和修理,定期按号保养。保养周期和项目按机车使用说明书进行。l978年前实行大小修制度,1978年以后,贯彻总局推广的一级修理制度,它是友谊农场总结了十多年的修理工作经验而制定的一种新的修理制度。一级修理取消了大小修的区分,修理内容和大修相同,只...
第五节 农机修造厂
第五节 农机修造厂 大西江农场农机修造厂位于场部东侧。占地面积23,520平方米。现有职工90人。 1956年以前的作业区时期,称谓修理组;农场成立后改建为修理所;1963年,改称为修理厂。1969年组建兵团后,修理厂改名为修理连,内部劳动组织也随之改变为排、班编制。1977年兵团撤销后,改称...
第六节 机具引进、技术革新
第六节 机具引进、技术革新 本场自建场至今,由于生产的需要,对部分农机具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使之为不断发展的农业生产服务。同时引进一批国外先进农机具,对本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79至1982年,引进东德产E512联合收获机27台,东德产E516联合收获机46,丹麦产撒药泵166,波兰...
第七节 技术培训
第七节 技术培训 农机队伍的发展是随着农场生产规模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56年建场时全场机务人员不到l00人,l969年组建兵团前,机务人员也不到500人,l969年以后,机械拥有量大幅度增加,机务队伍也迅速发展。1985年全场已有机务人员694人。 从建场开始农场就重视对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
第八节 重点机械化生产队
第八节 重点机械化生产队 本场九队、十队在1963年,曾被国家批准为重点机械化生产队。建立重点机械化生产队的目的,就是要扭转农场当时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生产成本高的局面,变“三低一高”为“三高一低”。奋斗目标是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为争取每个工人年产三万斤粮食,...
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发展概况
第三章 林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发展概况 1956至1980年,没有专业林业机构。 1958年4月,从九三科研所调入本场l名林业技术员,全场的林业工作从此开始,至1980年,场(团)一直设有l名专职林业管理人员,负责全场的林业工作。 1981年,场成立林业科,有工作人员2人,负责全场的植树造...
第二节 育林、造林、绿化
第二节 育林、造林、绿化 植树造林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本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二十七年来,共育农田防护林7,947亩,可以保护23万亩耕地。至1985年,全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到处可见落叶松林带、杨树林带,还有少量的樟子松和柳树等,带间距300米左右。 至l985年,全场共造经济林150...
第三节 场苗圃
第三节 场苗圃 大西江农场苗圃成立于1958年5月,当时配备4名工人。同年秋,又增加了l2人。 1959年春,苗圃合并到六队,以小组的形式存在,负责全场的植树造林工作。1960年,组建林业队至l965年,林业队与六队四分四合,林业工人调动600余人次。 1969年,四十七团成立,林业队称为十...
«
1
2
...
15268
15269
15270
15271
15272
15273
1527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