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副业生产
第二节 副业生产 本场副业生产发展过程呈不稳定状态,各时期的生产项目也有所侧重。生产建设兵团时期为副业大发展阶段,此期间以种植药材(人参)、养蜂、养蚕、酿酒等为主。1969年副业产值为4.2万元,l975年增加到l2.9万元。恢复了农场建制后,由于各项副业生产经营无利,药材种植和养蚕业逐渐取消,...
第一节 概述
第六章 农田水利第一节 概述 本场西部临嫩江一段。多金河东西走向,横穿本场北部,由l3条沟谷水线汇成,汇流于嫩江。河长18公里,河床宽5米,流域面积89.65平方公里。 北韭菜沟是本场区内较大的集水沟,集水面积20平方公里。在场区的中部和偏东北部汇流于多金河。 南韭菜沟位于本场西南部,沟长...
笫二节 水资源的利用
笫二节 水资源的利用 场内三座水库按设计要求,有效灌溉面积为5,400亩。由于工程不配套,水库不能正常蓄水运用,所以来发挥其工程效益。 现有水库均修建在漫岗沟谷之中。岗坡上的耕地,因岗沟相差40—60米左右,坡度为3—5度,在现有条件下,不可能发挥其灌溉作用。近年来,只能放养淡水鱼。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七章 基本建设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6至1968年,场未设专职基本建设管理机构,业务上由上一级基本建设部门负责。 1969年,团设营房股,有工作人员7—9人。 1977年冬,恢复农场建制后,营房股改称基本建设科,直至1985年,有土建工程师l人。
第二节 土地规划
第二节 土地规划 1956至1957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勘测局派勘测队来本场进行土地现状勘测及规划,为建场后的土地利用打下了基础。 由于场内土地多分布在漫岗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垦前因受植被的影响,水土流失较少,生态相对平衡。建场开荒后,由于耕地增多,打破了生态相对平衡状态,使黑土层减薄,耕地...
第三节 各时期房屋建筑情况
第三节 各时期房屋建筑情况 1956年前,场部仅有砖瓦结构房屋1,510平方米。其中家属住宅990平方米,均为一室一厨六户型。职工宿舍400平方米,办公室120平方米。穿靴(地面砌石头)戴帽(屋顶挂瓦)拉哈辫食堂300平方米,种子库320平方米。木敖土井两眼。 各生产队生活用房均为穿靴戴帽拉哈...
第四节 专业施工队伍
第四节 专业施工队伍 1968年以前,各生产队的基本建设任务均由临时抽调的本单位职工担任,技术力量较薄弱,但能担负本单位的一般施工任务。1968年以后,各生产队组织了专职施工队伍(基建排),农忙时参加农业生产,农闲时负责本单位的施工任务。施工图纸由营房股(基建科)统一下达,行政上由本单位直接领导...
第五节 建筑材料
第五节 建筑材料 砂、石、砾在本场建筑用材上是得天独厚的,且质量好、运距近、储藏量大。但砖、瓦等其它建材均需外购。尤其砖在砌筑工程中需要比重很大,价值占直接费用20—27%。 1958年以前,建筑用砖都是外购。1959年,在现十一队成立了小砖厂,手工制做,解决了当年用砖。 1960至1962...
第六节 房屋管理及检查验收制度
第六节 房屋管理及检查验收制度 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的产生,先由各生产单位和管理部门向场提出年度基本建设项目和要求,经讨论审批后,场计划财务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提请年度基本建设计划。上级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下达批准的年度计划后,场基本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技术设计,编制预算,提出年度物资采购和物资供应计划,督...
第七节 水暖安装
第七节 水暖安装 本场在1970年前,除修理厂为低压温水采暖外,其它公共场所或民用住宅均采用土法局部采暖(火墙或火炕)。 1971至1981年的公共场所以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为单元,采用低压温水采暖。由于采暖分散,燃料消耗超标准(国家规定每平方米采暖面积供煤50公斤,实际每平方米用煤120公斤)...
第八节 大型建筑简介
第八节 大型建筑简介 修造厂: 建筑面积l,080平方米。建筑设计李浩川,结构设计王孰甫、水暖设计邵永久。砖混结构,预制装配混凝构件,条型基础、三毡四油卷材屋面。混凝土现浇整体地面。1963年设计,l964年施工。施工单位:九三农垦局建筑工程队。 俱乐部: 建筑面积l,638平方米。建筑设...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八章 交通运输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69年,四十七团组建后,成立了装备股。有一人专职负责全团的交通运输。装备股隶属于团后勤处,下辖汽车连和修路队。有汽车21台,工人94名,全团各连队拥有胶轮运输拖拉机33台。 1977年恢复农场建制后,装备股改为工交科,设交通安全员l人。同时修路队解散。双...
第二节 概述
第二节 概述 至1968年止,大西江农场的主干公路——双西公路,仍是“春翻浆,夏误车,秋天行车一路颠簸,冬天雪大了不能动窝”的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另外,由于大批知识青年下乡,本团人口大量增加, 日用杂货量显著增大,致使运输业也进一步发展。 1969年,团加强了双西公路的修建。成立...
笫三节 汽车队
笫三节 汽车队 汽车队于l956年建立,当时只有3台汽车,职工7人。到1958年发展到5台汽车。 1964年拥有汽车6台,职工l2人,到1968年发展到l2台汽车,职工20多人。 1969年四十七团组建后,成立汽车连,隶属于装备股。恢复农场建制后,改为汽车队。隶属于大西江农场。 汽车队主要...
第四节 交通管理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969至1979年,装备股设养路队,l名干部8名工人。主要业务范围是:保护行道树;管理路上桥、涵和各种标志;禁止毁坏路面、影响或妨碍交通;执行公路养护任务。 交通安全员兼管路政,有权对损害公路、桥涵、标志、影响交通等现象,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或罚款。 1979年后,公...
«
1
2
...
15270
15271
15272
15273
15274
15275
1527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