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林场
第四节 林场 一、西江林场 1978年前,本场的林业生产单位主要以苗圃为主。l978年4月,苗圃改称林业站。 1981年,场设林业科,林业站亦改称西江林场。有林业工人100余人。西江林场下设育苗组(即苗圃),营林组、护林组、果树组、蔬菜组等。 西江林场的主要工作是育苗和造林。l981至19...
第五节 义务植树
第五节 义务植树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义务植树活动主要安排在每年的春季,一般与造林同时进行。 场成立了绿化委员会,并设办公室;场长任绿化委员会主任,林业科长任办公室主任。植树期间,场给各单位下达义务植树指标,林业科落实植树地点,同时规定义务植树的技术要求。 以1983年为例,本场从11岁至5...
第六节 新技术引进及应用
第六节 新技术引进及应用 一、杨树母根造林 本场苗圃在1977年春季,利用杨树母根繁殖法,栽植一条长200米,宽10米的林带,树种为北京605号。此法繁殖的杨树成活率高,生长快。1977年秋,总局所属各农场来参观学习,认为有推广价值。l978年-开始在总局内全面推广。 二、引进苗圃人工降雨机...
第七节 林政
第七节 林政 一、护林防火 搞好护林防火是发展林业生产的保证。每年春季,省、县、管局都下发护林防火通知和布告。 本场设有护林防火指挥部,场领导亲自挂帅。每年防火期间,均召开各种护防会议,进行广泛宣传,签定护防公约。1982年,场还购置了部份灭火设备;同时配有专职护林员21人,护防摩托车11台...
第八节 果树
第八节 果树 本场的林业工作主要以植树造林为主,为增加收入,方便群众,也发展了果树生产。 1960年,栽培小苹果300亩。l965年,果树面积达到420亩,由于管理得当,果树生长良好,l968年产果12万斤。 1969年因遭受冻害,大部分果树被冻死。 1975年春又开始栽培小苹果l87.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畜牧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6年,大西江农场成立时,场设畜牧室。由畜牧技师朱乃超负责全场的畜牧兽医工作。l959年,由兽医技术员卜庆春负责。 1961年后,全场畜牧工作由生产室领导,配专职技术人员。 1968年,四十七团组建。团机关设生产股,畜牧工作由生产股负责。 1977年,兵...
第二节 概述
第二节 概述 本场经营的畜牧种类有猪、马、黄牛、奶牛、绵羊、鹿、鸡、蜂等。在养畜积肥、解决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了养马和养牛业。 1956年,本场只有一个畜牧队(现六队),1958年发展到四个畜牧队。至1960年,由于连年自然灾害,撤销了两个猪场,最后只剩下一个综合畜牧队从事养马、奶牛、猪...
第三节 兽医卫生工作
第三节 兽医卫生工作 一、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场设立兽医室,由兽医室兽医技师负责,另配有兽医技术员l人,助手2人,负责全场的兽医卫生工作。 1958至1965年,兽医室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技术员1人,见习技术员1人,中医兽医l人。 1966至1967年,设主治兽医1人,技术员1人,助手和学...
第四节 饲养管理
第四节 饲养管理 猪的饲养管理:多年一直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公养、私养和公私合养相结合。猪群以圈养为主,精、粗、青饲料相互搭配。户养多以粗代精、熟食为主。 公养猪是以一个生产队为一个养猪点。饲料以农副产品为主。冬季烧热水喂熟食,夏季半放半喂养。烧酒的单位添加酒糟做为冬季的主要饲料。各养猪点...
第五节 畜禽的分类及品种
第五节 畜禽的分类及品种 本场饲养的畜禽类别:挽乘兼用马、肉牛、肉奶兼用牛、奶牛、毛肉兼用羊、奶山羊、肉脂兼用猪、卵肉兼用鸡、中蜂、意蜂等。 马:主要有阿尔登马和顿河马。 牛:有西门达尔牛、短角牛、秦川牛、朝鲜牛及黑白花奶牛。 羊:斯达夫羊、阿斯卡、尼羊、高加索羊、美利奴及奥美杂血羊,经过...
第六节 集体与户养畜
第六节 集体与户养畜 本场的畜牧业一是靠公养,二是靠职工户养,户养猪为最多。集体养畜只是1982年修造厂购进十几头奶牛,一年后全部卖给个人饲养。至l985年,个体养奶牛数已达237头,黄牛840头,马4匹,绵羊l,916只,猪3,461头。
第七节 技术培训
第七节 技术培训 由于建场初期技术人员较少,畜牧、兽医技术力量较薄弱。1962年以前,只有两名大学生在本场工作过。 1963至1980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技术人员,先后有8 名大学生来场,1959年以来有5名中专毕业生在本场工作过。畜牧兽医师最多时有5人,助理兽医师有l0人,技术员6人。...
第八节 东北细毛羊的培育
第八节 东北细毛羊的培育 本场于1954年开始养羊,当时属于九三荣军农场畜牧队的一个养羊小组。先后由红色草原、通北、红星、东北农学院实验农场、泰来、金河等农场调入蒙古一代杂种羊1,800只,其中育成母羊326只。羊群质量低劣、被毛粗细不一、杂花甚多,体小而毛短,毛长平均五厘米,平均产毛量1.5公...
第九节 马的改良
第九节 马的改良 1964年开始制订了马的改良方案,确定为挽乘兼用,以阿尔登种马杂交2—3代。到1977年,马的体型、体尺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场1,500多匹平均体高达141厘米,比原先的蒙古马提高9厘米。使运输能力提高,加大了车体,四马大车载重量达到2.5吨,比建场初期提高一吨多。第一、二、三队饲...
第一节 工业生产
第五章 工业副业第一节 工业生产 本场建场初期没有场办工业。l956年,建修理所,成为场办工业的雏形。1969年后,场办工业迅速发展,先后办起了皮革厂、轮胎翻新厂、水泥厂、制材厂和制砖厂。由于生产原料缺乏,技术力量不足,产品质量达不到标准,经营状况不佳,连年亏损,成为当时本团的一大负担。197...
«
1
2
...
15269
15270
15271
15272
15273
15274
1527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