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金代官学
一、金代国学 金国初期都城为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县白城)。金国先后攻灭辽和北宋,占领半个中国 ,以淮河为界与南宋对峙。金存国120年,“儒风丕变,库序日盛①(①《金史·列传文艺上 》。)”,教育制度“上淹辽,下轶元②(②赵翼《甘二史箚记》卷28。)”,堪称黑龙江 地区古代教育最发达时期。国...
第四节 元代官学
一、蒙古文字的创制 蒙古汗国(1206—1271)建立前2年,铁木真命畏兀儿人塔塔统阿教诸子以畏兀儿字书写 蒙古语,称畏兀儿体蒙文(字母20个左右)。曾用以译写《孝经》(③(③北京故宫图书馆 藏元版蒙古畏兀字与汉字对译的《孝经》。))、《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汉文典籍 。1260年(...
第五节 清代官学
黑龙江地区为清朝发祥地北部。清廷把整个东北划为禁地,土地不得开垦,不许汉人流 入。咸丰朝(1851—1861)开禁前,黑龙江地区官学设置极少,开禁后教育远比辽宁、吉林 落后。清廷规定八旗子弟以学习清文(满文)和骑射为重,出身入仕,不凭科第。官学设置 分为满、汉官学、义学和书院三类。 一、...
第二章 私 学
黑龙江地区私学的出现,自渤海国起,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但史书的直接记载极少,有 关私学史料,散见于私人纂修的方志或专著之中,时断时续,多不连贯。多数私学的出现, 又都和中原文人的北上有关。所以,黑龙江地区古代私学的发展,是构成中原儒家文化和东 北古代民族文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历史。 黑...
第一节 渤海国私学
1949年,吉林省敦化县六顶山出土渤海贞惠公主墓志。1980年,吉林省和龙县城西古城 出土渤海贞孝公主墓志。两墓志都刻有“早受女师之教,克比思齐;每慕曹家之风,敦诗悦 礼”的文句,证明两位公主年幼时受过女师的教诲。这是渤海有贵族家塾的物证。 渤海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素有兴办私学的传...
第二节 金代私学
一、女真贵族家塾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直兴兵,渤海(余部)先降,所以女直多用渤海(人)为 要职。”如来投的高庆裔、杨朴、张浩、高随、李善庆等渤海文士,既通汉字、契丹大、小 字并通女真语。“太祖令诸子侄,皆从之学。”至1121年(天辅五年),克辽中京(今内蒙 昭乌达盟宁城西大明城)、...
第三节 清代私学
清代黑龙江私学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清政府大兴文字狱,因故获罪的中原 文士,作为流人连同其家属,先后流放到宁古塔(今宁安)、三姓(今依兰)、卜奎(今齐 齐哈尔)、墨尔根(今嫩江)、黑龙江城(今爱辉)等地。这些流人多为中原著名学者或一 方才子,他们在戍所多受到当地官员的礼遇和土著居民的普遍...
第三章 科 举
科举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源于隋,盛于唐,光大于宋,风靡于明清 。 黑龙江科举,起自渤海,盛于金代,元、明两代缺少史料记载,清代在黑龙江开科甚晚 ,是举人、进士过少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渤海国宾贡
渤海国系唐属地方民族政权,典章制度、文化教育无不“习识”唐制。渤海有无国内科 举,史无记载。渤海士人可以直接参加唐朝的科举,称之为“宾贡”。据《渤海国志长编· 诸臣列传》载:渤海国士人入唐应“宾贡”试者有三人: “高元固,于渤海王(13代)玄锡之世(871—893年,即唐懿宗咸通十二...
第二节 金代科举
一、迁都前的科举 由于金初灭辽战争节节胜利,不到十年已占有辽属汉地燕云地区。女真不谙汉事,急需 汉、契丹人知识分子治理新领区。于是按辽宋旧制,定词赋、经义两科取士。《金史·选举 志》:“凡词赋进士,试赋、诗、策论各一道;经义进士,试所治一经义、策论各一道。” 初无定额,也不定期,根据需要...
第三节 清代科举
清承明制,其科举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分别考取生员、举人、贡士 、进士。 童试 是取得生员资格,进入府州县学读书的入学考试。应考者无论年龄大小,均称童 生或儒童、文童、文生。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分别由知县、知府、省学政 主持。省学政一度称提督学院,故称院试。...
第一节 事业发展
第二篇 基础教育第一章 幼儿教育 一、清末、民国时期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1911年 (宣统三年),黑龙江行省公署提学使司总务科科长林传甲之母刘 创办省城私立奎垣蒙养园,招收3岁至7岁幼儿20人。这是清末黑龙江地区唯一的幼儿教育 场...
第二节 培养目标
一、清末、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规定 :“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身体,渐启其心智,使之远于浅薄之恶习,习于善良之规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校令》中指出:“小学校教育以留意儿童 身心...
第三节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一、清末、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 清末,黑龙江地区执行清政府颁布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规定的幼 儿教育内容,其要点有四:(1)游戏。分随意游戏与同人游戏两种。随意游戏指幼儿各自运 动,同人游戏指集体游戏。(2)歌谣。教幼儿诵读平和浅易的小诗,如古代短歌谣及古诗五 言绝句等。(...
第四节 卫生保健
一、清末、民国、东北沦陷时期 清末制定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 身体气力之所能为,身心知觉之所能及,断不能强授强记难解之事,或使之疲乏过度之业。 ”还规定“保育教导儿童每天不超过4小时”。 民国时期,基本沿用了清末的规定并有一定的发展。...
«
1
2
...
3275
3276
3277
3278
3279
3280
328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