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事业发展
第四章 少数民族教育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居住的省分,除汉族外,还有45个少数民族。其中主要 有朝鲜、蒙古、回、满、柯尔克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和鄂温克等少数民 族。 “废科举,兴学堂”后,少数民族单独设学的有: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东布特哈达斡尔族蒙学堂;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第二节 朝鲜族教育
一、清末时期 1879年(光绪五年),中国和韩国签订《中韩条约十五款》,从此,朝鲜族 移民开始迁入中国东北。1882年(光绪八年),咸镜北道庆源郡李昌浩一家经珲 春迁入东宁县三岔口定居。到1910年(宣统二年)“日韩合并”前,韩国北部 受灾难民,经吉林、奉天,陆续成批迁入宁古塔、穆棱、海...
第三节 蒙古族教育
一、学校设置 (一)清末时期 黑龙江省共辖4个蒙旗:郭尔罗斯后旗(今肇州、肇东、肇源等县)、杜尔 伯特旗(今杜蒙自治县)、扎赉特旗(今属内蒙古)、依克明安旗(今富裕县、依 安县)、通称“四蒙”。据1911年(宣统三年)《黑龙江省各学堂一览表》(第七 次)载,蒙古旗学校设置如下: ...
第四节 达斡尔族教育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达斡尔族总人口为94 014人,居住在黑龙江省的 有30 192人,占达斡尔族总人口的32.1%。其余居住在内蒙古和新疆自治区等 全国21个省区。1985年,在黑龙江省的主要聚居地有6个达斡尔族乡和38个 达斡尔族村。民族乡有: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基格吐达斡尔族乡和卧牛...
第五节 鄂伦春族教育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鄂伦春族总人口为4 132人,居住在黑龙江省的 为2 013人,占鄂伦春族人口总数的48.7%。主要聚居在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 族乡(十八站、创业、庆丰),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 乡,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族乡和新兴鄂伦春族乡,嘉荫县乌拉嗄镇胜利鄂伦春族 村...
第六节 赫哲族教育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赫哲族总人口为1 476人,居住在黑龙江 省的为1 397人,占全国赫哲族人口总数的94.6%,是全国人口最少的民族。到 1985年,大部分聚居在同江县的八岔赫哲族乡、街津口赫哲族乡和饶河县四排 赫哲族乡。少部散居在抚远、桦川、富锦、宝清、绥滨等县和佳木斯市。赫哲 ...
第七节 回族、满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教育
一、回族教育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居住在黑龙江省的回族人口为126 427人,多数 居住在城镇,主要从事手工业、商贩和饮食服务行业。回族虽然原有本民族的 语言和文字,但现已通用汉语言文字。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回族政界人士马六舟,按新式学制,创办齐齐哈 尔清真小学。...
第一节 盲聋哑教育
第五章 特殊教育 一、事业发展 1939年哈尔滨市的白卐(万字)会(慈善团体)办了1所聋哑学校,有学 员15人。这是黑龙江的第一所聋哑学校。东北解放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于 1948年接管了这所学校,1949年有学生57人,教职工26人。1955年学生达293 人,有教职工35人,其中专职...
第二节 工读教育
一、事业发展 1979年,黑龙江省传达贯彻中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转发的《北京市9所 工读学校初步总结》的文件之后,在部分市县兴办起工读学校。1979年8月20 日,大庆市首先办起了工读学校i 1980年,佳木斯市、哈尔滨市道外区、双鸭 山市、牡丹江市、鸡西市、齐齐哈尔市也相继办起工读学校...
第一节 事业发展
第三篇 职业技术教育第一章 职业(实业)学校 一、清末的实业学堂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省城齐齐哈尔首办初等实业学堂3所:南路小学 堂,校舍东临园圃,改办为南路初等农业学堂;北路小学堂教员曾习工艺,改 办为北路初等工业学堂;西路小学堂地址拟开商埠,改办为西路初等商业学堂。 各...
第二节 学制和培养目标
一、清末时期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奏定实业学堂通则》指出:“实业学堂所以振兴 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行之最为无 弊,而小试则小效,大试则大效,尤为确实可凭。近来各国提倡实业教育,汲 汲不遑,独中国工农商各业固步自封,永无进境,则以实业教育不讲...
第三节 专业设置
一、清末时期 从1911年(宣统三年)起,黑龙江省中等农业学堂,计划设农业科、林业 科、蚕业科各1个班;黑龙江省中等工业学堂,计划设土木科、织染科、矿业 科各1个班。清末农、工两学堂,实际只开设了农业、土木两个班。各初等实 业学堂设艺徒班。 二、民国时期 各农业学校,设农...
第四节 教学和生产实习
一、课程设置、教学计划 (一)清末时期 中等农业学堂农业科的普通科目有8门:修身、中国文学、算学、物理、化 学、博物、农业理财大意、体操。实习科目有10门:土壤、肥料、作物、园艺、 农产制造、养蚕、虫害、气候、林业大意、兽医学大意、水产学大意、实习。. 中等工业学堂土木科...
第五节 德 育
清末、民国时期虽然未曾正面提出职业教育的德育目标,但在“振兴实 业”、“富国裕民”的办学宗旨中,已明显寓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为富国裕民 而学好本领的含意。如: 1917年(民国6年),黑龙江省省长鲍贵卿颁发整顿农业学校训令中称: “本省地面辽廓,土质膏腴,振兴实业,首属农事,农事之进步,...
第六节 领导体制
清末 设在省城齐齐哈尔的初、中等实业学堂,起初由提学使司直辖。1909 年(宣统六年)后,渐次划归龙江府劝学所管理。设在各府州厅县的实业学堂, 由当地劝学所管辖。各学堂设堂长1人,统理堂务。 民国时期 实业学堂改称实业学校,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单位分别 管理。实业学堂有公立和私立...
«
1
2
...
3277
3278
3279
3280
3281
3282
328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