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十节 改革管理体制
第十节 改革管理体制一、由指挥型转为服务型 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后,原为基层的生产队,在职权范围上也相应起了变化。开始,一切由家庭农场自己做主,把家庭农场当做法人,生产队改为服务站,仅起协调和服务的作用。服务站只配置3名至4名干部。即:站长、副站长、会计、统计(或出纳)。原有的农业、畜牧、机务等...
第十一节 新情况新问题
第十一节 新情况新问题一、玉米霉变事件 1983年玉米喜获丰收,总产5000余吨。但玉米水份含量高,第二年开春又多雨,在急需加强粮食翻晒的情况下,机关和生产队干部忙于改革,有些承包组长又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和长远的关系,不愿花钱雇工晾晒玉米,以致发生大量玉米霉变的事故。在这次事故中,有8个生产队,部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编 经济第一章 农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分场时期由1名副场长分管农业生产。八分场农业副场长陈金山,九分场农业副场长曲丕长。1963年成立生产科,科长曲丕长,1965年由罗德俊接任。1969年团设生产股股长左明林。1977年场恢复生产科,1980年更名为农业科。罗德俊、孙宝林先后任科长以后又由李海峰、...
第二节 作物栽培
第二节 作物栽培一、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1.种子精选 小麦:六十年代有6台苏式选种机,选种时以机选和精选相结合。七十至八十年代初期,选种机增加到18台,以后又进了10台八五二农场产和6台上海产的精选机,基本达到每队1台。做到了小麦种全部精选。 大豆:六十年代用滑板式选种,以后采用螺旋式粒选。1...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子小麦 1965年前主栽品种:秃不齐,松花江七号,搭配品种:松花江一号、合作五号、合作六号、东农101号等。 1966年至1975年主栽品种:辽春一号、松花江七号、克刚。搭配品种:克壮、松花江一号、合作六号、东农106、克红等。 1976年至1980年引入的品种比较多,混杂严重。...
第四节 耕地养分
第四节 耕地养分有机质:全场平均含量(面积加权平均以下同)3.33±1.34%,变异系数=40%。按各队含量可分为五级。 第一级:有机质含量大于6%,分布于39、40、43等三个低洼队。普查面积20,700亩,占总普查面积的3.75%。本级土壤均为草甸沼泽土和泥炭腐殖质沼泽土。有机质含量丰富。 ...
第五节 气象
第五节 气象一、发展概况 1962年前气象工作由农业技术员兼管。1963年4月成立气象站,购置一部分常规仪器。9月,开始正式观测记录。观测的项目有:空气,温度、湿度、降水量、风向、风速、地温、能见度。云状云量、蒸发量、天气现象等。 从1964年开始,除进行地面观测,测定土壤水份外,还开展了天气预...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章 林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1961年底,萝北县在农场设护林防火检查站,负责天然次生林的管理。1965年,为发展人工林,由农业科技术员徐志强兼管林业。1969年后,萝北县驻场护林防火站名存实亡,林业由生产股管理。1974年9月成立农建办公室管理林业。1977年3月由生产科张克家分管林业。1979年1...
第二节 苗圃
第二节 苗圃1966年春,从各生产队抽调20多人,由林业站长唐勇带队去萝北学习28天。回场后各队相继筹建苗圃。最早建苗圃的有10队、9队、8队、砖瓦厂、14队、3队、13队、7队。树种从哈尔滨林业厅购买。主要品种是搪槭、黄菠萝、水曲柳。只有13队建了杨树苗圃。秋天,各队苗圃20多人到萝北县四方山、...
第三节 营林
第三节 营林一、天然林 1958年全场有天然次生林121,050亩。以后由于建房取材,开荒建点,扩大耕地面积,特别是“文革”中乱砍滥伐,天然林面积越来越小,1985年减少到20,000亩,主要是杨、桦、柞树等天然混交林。 二、人工林 1966年各生产队开始造林,树种主要是杨树,也有少部分落叶松...
第四节 果园
第四节 果园1959年,九分场建立园林从,面积30垧,主要栽种黄太平、大秋等沙果,另有少量的梨、李子、葡萄等。1966年前后是产果盛期,最高时年产12万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对果树病虫害没有及时防治。又很少施肥,盛果期后不久,产量便急剧下降。加之病害蔓延,大量果树得腐烂病。1979年遂将沙果树全部销毁...
第五节 林政
第五节 林政农场在荒地和次生林地上垦荒建设,对护林工作很长一个时期重视不够,群众对护林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乱砍滥伐严重。“文革”时期林政处于无政府状态。 1984年12月,全场第一次林政大检查,共查出林政案件78起,罚款9000多元。同年,开展了保护森林的宣传教育工作。 1985年,集中各队营林...
第一节 畜牧
第三章 畜牧、渔业第一节 畜牧一、机构沿革 1962年前,萝北农场八、九分场各有一名副场长或副书记兼管畜牧工作,并设畜牧助理员一名。场有兽医站。 1963年至1969年,场设畜牧科,科长张荣生,下设兽医站。1969年,团生产股兼管畜牧工作,配专职畜牧技术员,兽医站更名兽医院。1977年重设畜牧科...
第二节 渔业
第二节 渔业渔业生产主要在莲花泡、松花江等自然河泡上,采用手工捕捞。1959年至1962年,九分场有一个打鱼队,八分场有一个打鱼点,共有小木船30余只,在莲花泡捕鱼下网。八分场有一深水泡,每半月打一次,每次能捕鱼1万斤左右,最多一网达到2万余斤。1斤鲫鱼0.2元,1斤狗鱼、杂鱼0.1元。因交通不便,...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四章 工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1958年8月至1960年,萝北农场八、九分场各设有工业助理一名。1961年至1963年3月,分场由一名副场长分工管工业生产(八分场董乾山、九分场王吉珍)。1963年4月,两个分场合并后,设工业科,科长万国柱。1969年3月,工业由营房股、商业股、装备股分口管理。后成立工...
«
1
2
...
6867
6868
6869
6870
6871
6872
6873
...
17821
17822
»